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章 惊世之言
    “才刚上多久就要走了?”说话的是刘三吾作为大本堂的教授他,当然对皇长孙更加的在意。

    “此时刚刚开课没多久,不过一个时辰而已,要去吃饭也太早了。”一旁的教员帮衬道。

    “老师,学生已做完今日的功课了。”朱雄英很恭敬,他必须要做足了样子。

    “哦?那温习了多少新学了又多少?”刘三吾好奇道。

    “回刘师的话,皇孙已将前三卷温习完毕,后四卷的书也由学生教导完成。”方孝孺躬身回答。

    刘三吾听后,惊异地望了一眼“吾确是不知皇孙如此聪慧。”

    “方师,不要因为你是雄英的属官就向着他说,哪有一口气读四卷书的。”朱檀开口道,他本来就看不惯朱雄英,倒也不是朱雄英惹到他,只是因为母妃一再的强调,不要惹朱雄英,让少年人逆反了而已。

    “殿下,臣自是不会乱说。”方孝孺不卑不亢,他是士林中有名的大儒,自不会和一个毛头小子计较。

    “皇叔为何质疑吾师?皇叔不信孤背一遍可好?也好叫皇叔知道方师没有乱说。”朱雄英站出一步道。

    “也好,正好检查一下你的功课。”刘三吾点头同意。

    朱雄云也不犹豫,当下从第一卷开始背了起来,一直背到结尾,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背诵流畅。

    最后一个字音落下,周围一阵寂静,显然都被朱雄英的表现震惊到了。

    “很好,背诵的很熟练,可见,私下是用了功的。”刘三吾夸赞着“可却不可沾沾自喜此时时间还早,为何不再读些书?”

    “刘师,学生有一问不解,我们到底为何要读书?”朱雄英并未回答而是反问道。

    “自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立即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问早在宋代大儒就已回答。”

    “那么,如何为立心,何为立命,何为继绝学,何为开太平?”朱雄英追问。

    “其心当为天下而立,其命当为万民而立,当继承发扬往圣之绝学,当为万世开创太平基业。”刘三吾解释道。

    “如何开万世太平之基?”朱雄英追问。

    “自是亲贤臣,远小人。此为万世之基也。”

    “此事孤自然知晓,可具体要怎么做呢?历朝历代未尝没有明君,可为何百姓依旧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宋仁宗如此明君、仁君为何治下年年有流民?”

    “为万世开太平目标太远大,孤目标只有让我大明百姓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无流民无饥荒,我大名无冻饿而死之人。想我大明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朱雄英目光炯炯,今日这事儿,它必会传播到朝堂之中,那么他聪慧灵敏年轻上进,胸有大志的形象就立起来。

    当然,朱雄英不只是想要树立自己的伟大形象,一部分也是因为他确实想这么做。大明可是航海时代开启的朝代,正好重生在此时,航海技术也已发展完善,不趁着这个时机迈向全世界,岂不是白来一回?

    此时的欧洲还刚刚开始文艺复兴,刚刚有崛起的苗头。而大明此时已经基本稳定,若没有后面的靖难之役,大明进一步的向外扩张,没有内耗开创一个日不落的大明不是梦。

    此时的大门堂内,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朱雄英的豪言壮志给震慑的住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这么朴实的梦想却是很多人无法去达到深知连想都不敢想。一旁的方孝孺跟刘三吾也是深深的被朱雄英的志向震撼。

    “哈哈,好小子说的好!不愧是咱大孙!”屋外传来朱元璋的声音。

    他与朱标二人处理公务却不放心朱雄英,他大病初愈,也不知学的如何?所以二人干脆疏散一下心情,来到了大本堂,却听到了自家大孙子的豪言壮志。

    此时的朱标笑吟吟的扶须,一脸欣慰的看着,对于他儿子的话,心里很是欣慰。同时也听到刚刚儿子的课业背诵,当下更是满意。

    “恭喜皇上,恭喜太子爷,皇孙志向高远,有圣孙之相。”刘三吾行礼庆贺。

    朱元璋点了点头,算是应了一下转头看向朱雄英“大孙,你要干啥去?”

    “皇爷爷,方师给我定的课业我已经完成了,所以孙儿想出去看看。”

    “出去走走也好,也不拘在学堂。”他本就不是一个愚腐的,不认为读书就是一切。要是读书都有用的话,那他老朱是怎么夺的天下。

    “爷爷可否允了孙儿每日做完功课就先行下课?”朱雄英趁势说道,他可不想每天按点下课。

    “行!以后咱大孙只要将课业完成,就随着他去。”朱元璋转头对刘三吾说道。

    “不过咱可说好了,大孙学业是万万不可耽误的。”朱元璋又补了一句。

    “谢皇爷爷孙儿一定给您拿回个第一来!” 朱雄英很开心。有了这句话,他就可以赶紧学完,然后去干自己的事。

    至于说不去学堂?那是万万不行的。不只会被满朝文武反对,单从自己父亲那里就过不去。而且多学些知识总是没错,况且凭他现在的脑袋,也耽误不了他什么功夫。

    况且还能在朝堂之中树立声望,要知道一个好学、勤学的皇子、知识渊博的皇子。正是大臣们所愿意见到的。

    为何后世朱高炽能赢他弟弟?还不是因为他善读书,在士林中威望更深。大臣们大多都愿意追随他,况且他还有一个以武功见长的儿子,帮他赢得了武勋的支持。

    “也不拘着你考第一,只要不差就行。” 朱元璋不在意,也不想再养出一个朱标来。自家孙儿是有灵性的,可不能读书读傻了。

    朱元璋跟朱标回到了乾清宫,朱元璋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哈哈大笑起来。“咱大孙有志气,呵呵,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帝王敢这么说。”

    “哈哈,父皇英儿信口雌黄,不知此事艰难。”朱标在一旁笑着开口道。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纪小就该有这种冲劲儿。咱们这些做大人的也不应该给他降火。咱们还年轻,多替他担当担当,他鬼点子很多兴许能做成呢。再说了,他要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不能做到咱大明百姓也能过的更好。”

    朱元璋想了想,扭头对一旁的金忠道:“一会儿你去告诉毛骧,咱要让咱大孙在课堂说的话,朝野尽知。”

    “咱先给咱们大孙铺铺路,让那些个朝臣们都知道咱大孙是有大志向的。”朱元璋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