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六十章 东北抗金联军
    …

    在浩瀚的华夏北疆,蜿蜒着一条举世闻名的巨川——黑龙江,其名字背后蕴藏着一段古老而神秘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此江并非以黑为名,而是白龙江,因江底栖息着一条性情暴烈的白龙而得名。

    然而,岁月流转,白龙江为何蜕变为黑龙江,这话说起来就长了……感兴趣的自己去搜“秃尾巴老李”或者“黑龙江名字的由来”。

    撇开传奇色彩不谈,黑龙江之所以得名,实则源于其水质独特。

    这里的水域富含腐殖质,水流在漫长的旅途中,不断冲刷着两岸肥沃的黑土,使得这些深色土壤逐渐融入江水,沉积于河底,从而使得黑龙江在清澈之处呈现出深邃的黑色。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黑龙江还拥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雅称,但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黑龙江”这一名字。它最初由辽人赋予,满语中称之为“萨哈连乌拉”,寓意着“黑色的水”;蒙古语则唤作“哈拉穆连”,俄文则译为“阿穆尔”或“阿母”,这些名称跨越国界,成为了黑龙江在世界舞台上的通用标识。

    黑龙江这条波澜壮阔的河流,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更是东北大地自然与人文的缩影。其流域宽广,江面宽阔,水深莫测,自漠河以下,直至兴凯湖边的乌苏里江段,均能通航大型船只。江上岛屿星罗棋布,其中珍宝岛、大黑河岛、黑瞎子岛等更是闻名遐迩。

    丰富的水产资源让黑龙江流域成为了渔猎民族的天然乐园,而在这片土地上,女真族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隋唐至唐末时期,他们被称为黑水靺鞨,这里的“黑水”正是对黑龙江的另一种称呼。

    追溯更远,女真人的祖先或许可以追溯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畔的莺歌岭上的肃慎人,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可以说,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女真人的摇篮,是他们繁衍生息、创造文明的地方。

    为了方便管理和描述,人们习惯上将黑龙江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上游始于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的交汇处,一路向北流淌,直至结雅河口(今俄罗斯海兰泡附近),全长约八百里;

    中游则从结雅河口延伸至哈巴罗夫斯克,长度亦相当;

    下游自哈巴罗夫斯克始,直至河口,三者长度大致相当。

    黑龙江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在上一世也孕育了黑龙江省这一中国最北端的省份。

    此时。

    黑龙江下游的大秃顶子地区,正上演着一场不同寻常的会面。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各自率领着百余名勇士,穿越了茫茫雪原,来到了一个隐秘的营地。

    经过通报,他们被引领至一处依山而建的窑洞之中。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两位正在地图上精心筹划的将领——李彦仙和他的搭档姚友仲,后者是东北宣抚司下属抗金联军的都监。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对李彦仙及其麾下的抗金联军将士充满了敬意。

    尽管这些来自大元的战士们对黑龙江流域的严寒气候并不比他们这些契丹人更为适应,但他们却凭借着惊人的纪律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契丹人并肩作战,屡败金军,最终在女真人的故土上站稳了脚跟。

    更令他们钦佩的是,这些抗金联军的战士们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战术高超。

    李彦仙将围点打援、重兵合围、穿插迂回、三三制、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伏击战等多种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让金军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不禁感叹,大元帝国之所以将李彦仙派遣到东北前线,不仅是因为他拥有丰富的敌后作战经验,更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官。他精通大元军的各种战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相比之下,他们在指挥作战方面自愧不如。

    而姚友仲老将则以其沉稳老练、政治工作能力强而著称,他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李彦仙提供有力的支持。

    两人搭档默契,几乎无懈可击。

    当耶律余睹与萧五六得知李彦仙和姚友仲原本是赵宋王朝的将领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拥有如此出色的将领,赵宋王朝为何还会走向覆灭?

    同时,他们也为抗金联军的数量不足、武器匮乏以及天时地利的不利条件而感到遗憾。否则的话,在李彦仙和姚友仲的率领下,他们完全有可能消灭完颜昌的数十万金军。

    不过话又说回来,完颜昌也非等闲之辈。

    他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与抗金联军硬碰硬的后果。

    在连续受挫之后,他改变了战术策略,利用兵力优势和对天气地形的熟悉程度切断了抗金联军与后方的联系,使得大元帝国无法再为联军提供必要的支援。同时他开始以大军团作战的方式压缩联军的战略空间企图将其困死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黯然承认,完颜昌的策略已见成效。

    近月来,金军的步步紧逼,迫使东北抗金联军撤退至胡里改江西岸,远离了曷懒路与辽东的支撑。他们如今如同孤舟,失去了大元帝国在物资、兵员及战略援助上的坚实后盾。粮草告急,冬衣与药品匮乏,箭矢更是捉襟见肘,局势岌岌可危。

    军中契丹将士心生怨言,士气低落,质疑声四起:

    “元金之战,何故令我契丹子弟赴汤蹈火?”

    “杀敌固当勇往,然饥寒交迫,何以克敌?”

    更有激愤之声,呼吁大元速谋对策,否则胜算难料。

    面对此境,耶律余睹与萧五六不得不携手,急赴李彦仙与姚友仲处,共商破局之策,力求在绝境中寻找一线生机。

    耶律余睹与李彦仙的会面,空气中弥漫着紧迫与坦诚。

    一踏入营帐,耶律余睹便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契丹人的困境:“都元帅、都监,非是我等契丹人不愿为朝廷效力,实则是粮草已近枯竭,若不及时解决,军心恐将不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李彦仙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似乎胸有成竹:“余睹将军勿忧,此事自有妙计,待会儿再细细道来。”

    言罢,李彦仙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决绝之色:“完颜昌意图困死我等,却正是我们反击的良机。借此一战,断其一臂,让他再也不敢小觑我东北抗金联军。”

    李彦仙手指轻敲地图,落在蒲峪路西侧的广袤区域上:“赛里部虽近且兵力众多,但其内部混乱,可战之兵不过半数。我联军若全力以赴,定能一举破之。”

    李彦仙详细分析着战术布局,言语间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与自信。

    然而,正当他滔滔不绝之时,姚友仲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示意他注意耶律余睹与萧五六的反应。

    李彦仙这才意识到,两位契丹将领似乎并未完全沉浸在他的战略构想之中。

    李彦仙眉头微蹙,有些不快。

    姚友仲见状,适时地打圆场道:“余睹将军与五六将军更关心的是眼前的粮草问题。不如先带二位去看看我们的储备,如何?”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

    见此,李彦仙也只能先带耶律余睹和萧五六去库房了。

    耶律余睹和萧五六随李彦仙与姚友仲步入一座宏伟的库房,眼前所见令人震撼——近千平的空间内,军粮、冬装堆积如山,药品整齐排列于角落。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亲自上前查验,每一个木箱、皮囊都满载着急需的物资,甚至包括他们心心念念的罐头与压缩饼干。

    更令耶律余睹和萧五六惊喜的是,库房中还藏着不少烈酒与蔗糖。

    姚友仲解释道:“此地天寒地冻,烈酒能暖身御寒,蔗糖则能快速补充体力。这些物资,我们特意为将士们准备,也请二位将军带回部分给族人。”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他们深知这些物资对于维持军心、提升战力的重要性。

    然而,他们心中的疑惑并未完全消散:“李都统、姚都监,这些物资从何而来?在如此严密封锁之下,大元帝国是如何做到的?”

    李彦仙与姚友仲相视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姚友仲解释道:“二位将军有所不知,我大元之所以所向披靡,靠的不仅是武力,更是智慧与远见。这些物资,早在数月前便已通过秘密渠道运抵此地,只为应对今日之局。”

    耶律余睹心潮澎湃,难以置信大元帝国竟能未卜先知,在此金国腹地悄无声息地囤积了庞大的军需物资。

    姚友仲淡然一笑,透露道:“眼前仅是冰山一角,尚有六处宝库待启。此等储备虽不足支撑至春,但足以稳守数月,届时朝廷必再添补给,无虞之患。”

    说到这里,姚友仲很有信心的接着说:“陛下非天祚可比,断不会让将士们饿着肚子上阵。”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眼神交汇,默契地由耶律余睹发问:“陛下英明,世人共仰。然吾等心中尚存一惑,李都统、姚都监能否明示,这粮草辎重及武器装备到底从何而来?”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对这批突如其来的粮草辎重、武器装备的源头,持有深深的疑虑与探究之心,这份情感并非空穴来风。

    一方面,是他们作为契丹将领,对任何可能影响族群命运的信息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与敏锐;

    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大元帝国态度的复杂考量。毕竟,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信任与忠诚都需建立在清晰无误的基础之上。

    他们深知,这些物资的到来,不仅仅是简单的补给问题,更是大元帝国对契丹人态度的试金石。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要借此机会,评估大元是否值得他们继续忠诚,是否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

    “若大元帝国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耶律余睹沉声道,“我们契丹人难免会心生疑虑,是否大元在背后对我们有所隐瞒,甚至是在利用我们。”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这是对族群利益的坚定捍卫,也是对大元帝国信任度的直接质询。

    萧五六接过话茬,补充道:“更何况,我们契丹人早已饱受物资匮乏之苦,伤病者因无药可医而痛苦不堪,甚至有人因此丧命。若大元早有药品,却眼睁睁看着我们受苦,这份冷漠,我们又怎能轻易释怀?”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

    他们二人深知,契丹人的命运与大元帝国紧密相连,而大元帝国是否能够持续提供稳定的支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因此,他们必须了解这些物资的真实来源与储备情况,以便为未来的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

    面对耶律余睹与萧五六的质疑,李彦仙并未感到意外。他深知,在这样的时刻,任何的隐瞒与回避都只会加剧双方的猜疑与隔阂。

    于是,他坦诚相告:“此事确属机密,但二位乃我大元重臣,陛下有令,不得对二位有所隐瞒。实则是这批物资近日方至,我等尚未及时向二位通报,以致引起误会。”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诚恳与歉意,试图化解双方的误解与隔阂。

    同时,他也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今夜,还将有一批物资抵达,二位可与姚都监一同前往查看,以解心中之惑。”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闻言,心中稍感宽慰。

    李彦仙的坦诚与主动邀请,无疑是对他们信任的一种肯定与回应。

    他们意识到,或许自己之前的疑虑有些过于敏感与多虑了。

    然而,作为一族之长,他们仍需保持谨慎与警惕,以免在未来的道路上再次陷入困境。

    “李都统、姚都监请放心,”萧五六语气缓和了许多,“我们契丹人一直心向大元,愿为大元效犬马之劳。只是在这乱世之中,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族人考虑得更多一些。还望二位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与难处。”

    他的言辞中既有对大元的忠诚与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

    李彦仙闻言,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他深知契丹人的苦衷与难处,也理解他们对未来的担忧与恐惧。

    于是,他代表江鸿飞做出郑重承诺:“请二位放心,我大元定不会负契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