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5章 新的理念
    九十年代初,人力资源这个词在社会上还很新鲜,当方翰民脱口而出的时候,老侯先是一愣,然后不解地看着他,“方厂长,你说的人力资源,指的是什么?”

    穿越者也觉得自己的说法太超前,但话已说出口,方翰民只好解释道:“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叫自然资源。还有一类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这种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具体而言,包括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和普通工人在内的全体现有职工,构成了红星制药厂的人力资源总和。”

    听了这番解释,侯科长总算明白人力资源的意思了,“这是一种新说法,实际上就是包括现有全体职工的意思。”

    “差不多吧,不过把人力提升为一种资源,不仅肯定了每个劳动者的价值,也是对每个劳动者的尊重。”

    “可是,现有员工中并没有大量的闲散人员,怎么才能从中挖掘好几百职工的潜力啊!”

    虽然老侯在人事科长这个位置上做了超过十五年,但他的管理方法一直沿用传统模式,人事科的工作不外乎登记建档、专业归类和送老迎新,对全厂各重要部门的人员配置,基本上给不出什么有益的建议。

    不过,这并不是人事部门工作失职,因为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机关到街道企业,任何单位的人财物支配权,基本都集中在单位主要领导手里,别说一个小小的人事科长,很多单位就连副职都无权过问人事任免决定,长此以往,各单位人事部门的功能,就逐渐退化成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了。

    穿越者在前世供职于RGP公司,那是一家现代化的欧洲大型医药联合企业,他在那里不仅担任新药创制中心项目主管,而且见识了现代化管理模式。所以,接任厂长以后,方翰民主动让出了红星制药厂人财物的绝对支配权,他要求几位副手和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但在当时的国内环境下,这种现代化管理方法需要在企业渐进推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好借着建设新项目的机会,方翰民想让人事部门转变工作职能,虽然向他们灌输了新的理念,但侯科长对如何挖潜,却一筹莫展。

    从现有人力资源中挖掘潜力,其实就是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不仅如此,还要对全厂现有生产岗位的人员配置进行具体分析,把那些多余的员工分流到新项目去,这项工作十分紧迫,方翰民责成人事科牵头,尽快完成岗位摸底。

    老侯终于完全领会了方翰民的意思,“还别说,通过这种方式,也许真能从现有人力资源中挤出几百人。可是,全厂各车间有一百多个岗位,靠人事科这十来个人摸底调查,没有一两个月怕是做不完;另外,人事科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判断,每个岗位哪些员工是必须的,哪些是多余的。”

    “让人事科牵头,主要是让你们对报上来的员工进行分门别类,具体的岗位摸底,让各车间的基层领导去做,我召集技术科和车间领导们开个会,把任务布置下去,让技术科协助和监督各车间执行。”

    在方翰民的亲自过问下,只用了一个星期,基层单位就把岗位摸底情况汇总到了人事科,侯科长组织工作人员对各生产岗位的人员配置进行统计分类后,发现从现有员工中可以抽出三百五十人,作为新项目的人力资源。

    侯科长把统计结果及时送到方翰民面前,颇为高兴地说:“方厂长,你估计得真准,平时看不见富余人员,没想到生产岗位有这么多可有可无的员工。”

    看着面前的统计表,方翰民深有感触地说:“我在基层工作了好几年,对生产班组的情况比较了解,就现有的人员配置而言,几乎所有班组都存在富余人员,这就是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的制药行业,像红星制药厂现在这个产值规模,最多也就两千名员工,而七千多职工的企业,起码要做到十亿产值。别看从各班组抽调出三百多人,我认为现有人力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据说通过这次岗位优化以后,各班组的人员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再也没有富余人员了,还能怎么挖潜呀?”

    “自动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的生产岗位,尽可能地实现自动化生产,将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新项目的自动化程度就比较高,如果沿用以前的岗位人员配置模式,包括原药生产和GMP车间,至少需要两千人!”

    “方厂长,如果现有岗位都搞自动化生产,全厂将出现大量的富余人员,这些失去工作岗位的职工将如何安置呢?”

    方翰民把手头的表格递给老侯,“自动化生产是大势所趋,今后建设新项目,要尽可能实现自动化操作,但是,原有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则是另一回事,那不仅涉及人员安置,而且需要大量投资,还要面临其他问题,所以,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至少在新项目建成投产之前,不会将其提上日程。至于将来因为实现自动化而出现的富余人员,我相信到时候会有地方安置。”

    侯科长点了点头,“只要富余人员能得到妥善安置,事情就好办。方厂长,新项目需要五百名员工,从现有人力资源中抽调三百五十人,还差一百五十人,你打算怎么办?”

    “当然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但是,根据南方一些企业的最新用工模式,咱们今后再也不能招收正式职工了!”

    “是啊,国家政策也不允许再招正式职工,可是,面向社会招工,总得有个说法吧。”老侯虽然早就了解相关文件精神,但他对后续政策疑惑不解。

    “新招收的职工,一律为合同制,实行双向选择,合同以五年为一个期限,到期后,双方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决定是否续签合同。”

    侯科长眼前一亮,“双向选择,给了双方同等的自主权,这倒是个全新的办法。不过,我的理解不知是否准确,所谓合同制职工,不就是以前的临时工吗?”

    方翰民摆了摆手,“你的理解确实不准确。首先,合同工在合同有效期内,包括薪资福利和提级晋升,享受的待遇跟厂里原有的所谓正式职工相比,没有任何区别,你知道我当初就是临时工,最明显的区别是工资要比正式职工差一大截。另外,合同工有双向选择的权利,临时工根本没得选。”

    “虽然如此,我觉得社会上的人一时难以理解,如果外界听说红星制药厂招收的是合同工,我怕对城市里的年轻人不一定有多大吸引力。”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这是国家新的招工政策,所有企业都要遵照执行。究竟能不能招到城里有知识的年轻人,这事儿谁也说不准,到时候看情况再想办法。”

    ......

    几天以后,人事科将精心制定的招工条例,通过各种渠道公之于众,当大家获知具体内容后,关心这件事的绝大多数人都很失望,“合同工?原来红星制药厂不招收正式职工呀!”

    “嗨!咋呼了这么长时间,才招收一百多人,而且还是合同工,没啥意思。”

    “合同工,不就跟临时工差不多嘛,要是愿意做临时工,我几年前就找单位上班了,还用在家待业这么长时间?”

    “我初中没毕业,不符合招工条件,这次本来打算托个关系进红星制药厂工作,现在看来,我没有必要托关系了,为了一份临时工,不值得走那份人情。”

    “这招工条例解释得很清楚,合同工在合同有效期内,享受跟正式职工完全相同的待遇,而且合同到期后,只要没有违反厂规厂纪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合同将自动延期,直到退休。这样的话,跟正式职工也没啥区别呀!”

    “看见没有?招工条例说了,国家政策规定,今后全国各种所有制企业,都不会像以前那样招收正式职工了,而是只招合同工。毕竟红星制药厂这种效益不错的单位,不是每年都会招工,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我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从开始报名到报名截止日期的两个星期内,人事科一共收到了一百八十多份报名申请,经过资格审核,最终只有一百零几人符合招工条件。

    听了人事科长老侯的汇报,方翰民心情有点沉重,“还真让你说着了,看来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临时工的身份。据你所知,那些审核不合格的申请人,主要差在哪些方面。”

    “主要是文化程度不符合要求,都是些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待业青年。”

    “按理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要求并不高,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即使是普通的岗位操作工,如果连初中文化程度都达不到,怎么能掌握先进生产设备的操作要领,如何适应现代化管理?你们做得很对,严格把关,宁缺毋滥!”

    “可是方厂长,现在距离计划招工人数还差四五十人,怎么弥补这些人力资源缺口呢?”

    方翰民想了想,“人事科按计划向那些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录用通知,并组织培训。至于这些缺口,可以先放一放,大不了最后再在现有人力资源中挖潜。”

    老侯刚离开,方翰民桌上的外线电话响起了铃声,他顺手接了起来,习惯性地问道:“请问哪位?”

    “方大厂长,你好!”电话里传来一个优美的女声。

    虽然对方没有报上大名,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方翰民还是心知肚明,“于冬梅,是你吧?”

    “好久都不联系了,还能听出我的声音,实在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