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7章:放弃慈禧太后?进攻日本!
    !

    (被审核了,改不出来,我去找编辑)

    现在这个时间段,真的是谁也不敢把话说透。

    而叶赫那拉氏也陷入了焦灼和挣扎之中。

    这几年她和苏曳之间的关系,也陷入一种古怪的氛围之中。

    苏曳不愿意哄,她也不愿意服软。

    当然,两个人依旧睡,但是频率越来越低了。

    苏曳很傲慢,现下叶赫那拉氏对他的吸引力不断在下降,他觉得这个女人太装了,而且还是级别很低的那种装。

    而叶赫那拉氏,也开始弹反。

    面对咸丰皇帝的时候,她就是这种态度,表现得非常骄傲强硬,但又不是真正的傲。

    这就很麻烦了。

    面对一个低级别的男人,这当然是有吸引力的。但面对一个高级别的男人,这种行为就非常下头了。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叶赫那拉氏没有想要自己究竟要什么。

    对未来无法做选择。

    她整个人的精神分成了三份,对苏曳的感情,对儿子同治皇帝的感情,对权力的眷恋和渴望。

    这三份,他最多只能取两份。

    要么一三,要么二三。

    她一次又一次问自己,她是爱着苏曳的吗?

    每一次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但,她愿意为了对苏曳的感情放弃自己的权势,放弃儿子的权势吗?

    不愿意,绝对不愿意。

    如果选择了对苏曳的感情,那苏曳就一直掌权下去,自己的亲生儿子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

    当然……

    如果进行深层次的内心拷问的话,她更加发现自己对亲儿子的感情,也非常有限。

    至少,远远比不上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而另外更加复杂的是,你说她眷恋权力吧,她也没有说非要拿着这权力做什么。

    没有说要利用这些权力彻底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之类,但……她就是享受这种掌握权力的感觉。

    这是她的精神支柱。

    一旦失去权力,她无法想象会怎么样。

    然而,现在的她正在渐渐失去权力。

    慈安已经处于半退的状态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皇宫之内,都在她那个小家之中,这甚至已经不是秘密了。

    现在几乎所有的决议,都是苏曳定的。

    不管是军机处,还是政事堂,所有的大事都是苏曳拍板。

    所有的奏章,都是送到苏曳那边。

    军机处和政事堂,甚至是六部,都已经形成了绝对的默契。

    所有重要的奏章,都不会直接递给两宫太后。

    要递,也只能递给苏曳,再由苏曳转交给两宫太后。

    当然,现在所有的圣旨依旧要用印。

    御赏和同道堂的印,而目前同道堂的印章依旧在叶赫那拉氏手中。

    她还有象征性的否决权,决定权。

    尽管,她从来都没有实际用过。

    但是,用不用,有没有,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让小皇帝亲政,慈安太后不管事,那她这个圣母皇太后还是有权力的。

    但如果让苏曳完全掌权的话,未来撤帘了,甚至这个同道堂印章都被收回之后,她还能掌握权力吗?

    毫无疑问是不能的。

    或者,直接捅破了窗户纸。

    未来一旦苏曳篡位,那她叶赫那拉氏还有权力吗?

    当然更加没有了。

    她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秘密情人而已,而且还是不太受喜欢的情人。

    又不是寿禧公主,可以名正言顺成为皇后。

    所以,站在她的角度上,让小皇帝亲政对她来说都是有利的。

    但是现在很多人的意思是,需要用道德让苏曳主动提出还政于小皇帝。

    先让两宫太后撤帘,交出权力。

    或者更加直接了当地说,两宫太后要把御赏和同道堂的印章,全部交给皇帝。

    尽管不是现在,但两三年后一定要交出来。

    这一点,叶赫那拉氏又是不太愿意的。

    甚至……也不太敢。

    对于苏曳,她大概是这个世界最了解之人了。

    苏曳之冷酷无情,她清清楚楚。

    苏曳对于慈安太后是一副面孔,但对其他人来说,又是另外一副面孔了。

    “太后娘娘,再有两年不到,皇上就要成年了,错过这个关口,就不好提了。”惇亲王奕誴道。

    叶赫那拉氏道:“为何只有你一个人来说?其他人呢?”

    奕誴道:“因为只有奴才一个浑人啊。”

    叶赫那拉氏道:“这件事至关重大,我需要和东宫太后,还有摄政王商议。”

    奕誴道:“娘娘,您可是皇上亲生母亲啊。”

    叶赫那拉氏道:“好了,就这样,本宫乏了,你退下吧。”

    奕誴愤然离去。

    片刻之后,朱三娘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份安神的羹汤。

    “娘娘这几日没有睡好,服用这个羹汤,放了一点点天麻。”

    叶赫那拉氏端过来,象征性地喝了一口,道:“倒是喝不下。”

    “伱这么快就端进来了,只怕是在外面等了许久吧,这羹汤有些烫,手烫疼了没有?”

    这言语里面的意思,可就有些复杂了。

    你在外面站了这么久,什么都听到了吧,是不是要全部向苏曳汇报吗?

    现在本宫身边全部都是苏曳的人,一点点秘密都没有了吧。

    朱三娘道:“没有。”

    叶赫那拉氏道:“你可有想过出宫嫁人啊?”

    朱三娘道:“没有。”

    ………………

    两天之后。

    朱三娘向苏曳全部汇报了整个过程。

    苏曳微微皱眉。

    “这些年在皇宫里面,也耽误你的前程了。”苏曳道:“你出宫吧,回到情报局吧。”

    “是!”

    苏曳忽然道:“另外,我也真是有些对不住你,随随便便就要了你的身子,跟我的时候也是处子,但是却不能给你身份。”

    朱三娘道:“江湖儿女,哪里讲究这么多。”

    苏曳笑道:“情报局也很快就要全面换装了,你本来就英姿勃勃,穿上新军装之后,肯定会更加好看。”

    朱三娘道:“能够稍稍吸引王爷吗?”

    苏曳道:“能。”

    接着,苏曳道:“你把她身边明面上的人,全部撤离吧。”

    朱三娘道:“是。”

    然后,苏曳继续翻看手中的情报。

    有越南方面的,日本方面的,还有北边俄国方面的。

    现在有很大可能性,他要面临三场战争。

    尽管他不太愿意,但很多时候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

    日本那边,天皇派系已经彻底掌权了,倒幕都已经结束了。

    在美,法,俄的支持下,日本磨刀霍霍,已经准备向琉球王国动手了。

    而在越南那边,法军也加大了攻势。

    北边的俄军,已经集结了近二十万大军了,随时准备开战。

    苏曳算计人家。

    但人家也在算计苏曳啊。

    “日本那边,快了吗?”朱三娘问道。

    因为,她是情报局高层,这几份情报苏曳就放在桌面上没有遮掩,代表她可以看到。

    “是的,东瀛动作越来越激烈了。”苏曳道。

    朱三娘道:“再怎么说,我们局面也比几年前好得多。那时候,我们也是同时面临三场大战。”

    她轻轻上前,将苏曳的脑袋放在自己峰峦之上,双手轻轻为他按摩。

    苏曳伸手到后面,抚摸她的满月。

    她和其他女人都不一样,真的尤其的结实紧凑,触感沉甸甸的。

    稍稍一会儿,她微微迷离,在苏曳耳边道:“王爷,卑职可以吗?”

    苏曳道:“好的呀。”

    她转身过来,掀开自己的旗袍,缓缓坐了下来。

    …………

    又过了一天。

    朱三娘正式向皇宫内请辞。

    而且不仅仅是她一个人,她身边的所有宫女,全部离开了长春宫,离开了慈禧太后。

    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她已经穿上了军装,成为情报局的一名上校。

    这制服诱惑,果然不得了。

    穿上之后,前所未有之美艳,又飒又美。

    大太监增禄来到叶赫那拉氏面前道:“太后娘娘,朱三娘等宫女已经请辞出宫,太后娘娘想要什么人侍候,还请示下。”

    顿时间,慈禧太后脸色微微一变。

    这……这是什么意思?

    这……这是要放弃我了吗?

    大太监增禄道:“如果宫里的人不顺手,娘娘也可以从外面叫人进来。”

    这话,本不是增禄这个总管太监说的。

    但,他就是把话挑明了。

    你可以直接从你娘家要人,可以让绝对信任的人来长春宫。

    你可以摆脱监视。

    这其实应该让人恐惧的。

    因为苏曳一旦放手,就意味着让你去操纵阴谋了。

    那证明未来事发的时候,他就不会手下留情了。

    叶赫那拉氏脸色铁青,这……这是什么意思?

    本宫难道抱怨都不行了吗?

    况且我还没有明着说出来,我只是说朱三娘在外面是不是站得太久了?

    大太监增禄低眉顺眼地站在那里,心中明镜似的。

    现下摄政王掌权的最大障碍便是皇上,而能够帮助摄政王搬开障碍的,就是两宫太后。

    母后皇太后,早就做出了一切,淡出视线,把御赏的印章给了苏曳。

    而圣母皇太后,却完全不愿意交出来。

    还有关于换上亲政的风声,民间清流的声音,已经愈演愈烈了。

    这个时候,只要两宫太后直接站出来说,皇上年龄太小,国事太艰难,不适合亲政,依旧由摄政王执掌朝政。

    你是皇上的亲生母亲,你说这个话,尤其有说服力。

    但是,你也没有说。

    而且,仿佛还坐视民间的让皇上亲政的声音越传越响。

    你虽然什么都没有做,但……有些时候,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

    李鸿章屯垦了近五年时间,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京城。

    在关外,他先是负责了十几万人的屯垦。

    清一色都是湘军俘虏。

    这群人很不安分,而且关外环境又复杂,这里面有太平军,有被流放的旗人。

    短短几年之内,就迁移了上百万人过来。

    真是三天两头的闹事,大规模械斗,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

    李鸿章下手之狠,也让人错愕。

    按说,这十几万屯垦者都是湘军俘虏,都是自己人。

    但他杀起自己人来,就非常之狠。

    杀得人头滚滚,直接把整个屯垦区杀得乖巧了。

    把这十几万湘军俘虏杀得魂飞魄散。

    无数人纷纷诅咒他这个恶吏。

    用了三年的时间搞定了屯垦区,接下来他又被派去鞍山铁矿场。

    这里就更加复杂了,因为工作更加艰难,矿工的成分也很复杂,有罪犯,俘虏,还有旗人的流放者。

    用了一年半时间,李鸿章搞定了鞍山铁矿场的两万多人。

    而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每隔七天时间,他就写一份文章递给京城,核心内容只有三个。

    地方厘金局改革。

    未来科举改革。

    新式教育改革。

    这三项,招招毙命,全部指向了地方大族,地方官僚。

    彻底为苏曳摇旗呐喊。

    所以现在地方大族说起李鸿章,完全咬牙切齿,读书人之耻,读书人的叛徒。

    恨不得将他粉身碎骨。

    终于,整整五年时间后。

    李鸿章的努力得到了成功,一纸诏书,将他调回了京城。

    因为接下来要成立新衙门,暂时命名为发展改革衙门。

    左宗棠一把手,马新贻二把手。

    而李鸿章就是被调入这个新衙门,成为帮办,仅仅为五品。

    苏曳曾经的幕僚赵烈文,也是帮办,但却为正四品。

    李鸿章曾经是江苏巡抚,正二品大员,如今升为五品官,却前所未有之狂喜。

    真正的感激涕零。

    摄政王英明啊,终于看到我李鸿章的努力了。

    我终于能够大展宏图了。

    出卖自己的同类,果然才能获取最大价值啊。

    次日朝堂之上。

    拟定了圣旨,并且盖了御赏和同道堂大印。

    发展改革衙门成立,等同六部,受政事堂直接领导。

    顿时,在场汉人大员内心一声低呼。

    忍了这么多年,摄政王终于要对汉人下手了。

    但是在朝堂上,任何人都没有反抗之力的,甚至连一点点质疑的可能性都没有。

    政事堂,军机处,六部,陆军衙门,海军衙门,总理外事衙门,全部都是苏曳的掌控之中。

    但是到了地方上,就完全不一样了。

    甚至到了州县一级,就完全是地方汉人大族的天下了。

    诚然,苏曳的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所到之处,都能横扫一切利益。

    但是,现在开战洋务运动的城市,毕竟也只有十几个而已。

    …………

    新衙门之内。

    几个核心官员,正在商议如何开战。

    李鸿章道:“左相,马大人,下官觉得地方厘金局改革,不能先从厘金局动手,功夫在于诗外。”

    “我们应该先炮制大案,一个震惊天下的大案。“

    “然后,根据这个大案,不断抓人,不断杀人,把阻挠改革的人,全部除掉。”

    “否则,改革一事千头万绪,阻挠无数,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四处冒火,扑灭不及。”

    不管是左宗棠,还是马新贻,都不是迂腐之辈,手段都是狠辣之极的。

    尤其左宗棠,在西北杀得人头滚滚,何止百万。

    “这一次和旗务改革,军事改革不一样,那两件事情都要快准狠。”左宗棠道:“而这一次,地方厘金局改革却不一样,不怕慢,但是要彻底!”

    “而且,要完成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厘金局改革了,而是要进行一场换血。”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新权贵,这群人都是摄政王的嫡系力量,然而现在他们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力量。”

    “而地方上,很多豪绅士族,根深蒂固,对王爷的改革大业冷眼旁观,甚至暗中阻挠。”

    “这群人,已经腐朽了。”

    “另外,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开战,整个国家的矛盾会愈演愈烈。”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本朝的田赋不够数。底层农民生活水平太低了,不利于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办法弄出大量的田地出来,当然关外有大量的土地,还有新疆也有大量的田地,足够现在的分配了。但是未来呢?”

    “所以,还是要把大量田地从大族手中拿出来。”

    “还有一件事情,这几年时间来,我们开办了很多大学堂,而且在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几省新建了很多新式学堂,但是却渐渐受到了地方势力的阻挠。”

    “甚至出现了很多新式学堂的学生,在县试,府试,院试的打压。”

    “最好要趁着这一次,也一并解决掉一部分。”

    “诸位大人不要求快,本官已经下定决心了,也做好思想准备了,十年之内不挪位,就呆在这个发展改革衙门了。”

    “诸位同仁,就跟着本官打这一场硬仗吧。”

    “当年张居正,世宗皇帝没有完成的大业,就要在我们几人手中完成。”

    “都说平定西北千秋伟业,但本官看来,我们即将要做的才是真正的千秋伟业。”

    马新贻道:“愿为左相马首是瞻。”

    “为摄政王尽忠!”

    “为摄政王尽忠!”

    “为摄政王尽忠!”

    …………

    左宗棠等人在最短时间内,开始组织架构这个新衙门。

    大量挑人,不但在京城挑人,也在地方上挑人。

    不拘一格用人才。

    而且用了大量的偏激书生,科举失意者。

    大量的强国会成员,进入了这个衙门之内。

    虽然这个衙门还没有正式做事,但已经掀起了一阵阵风暴,无数地方上的豪门大族胆战心惊。

    很多风波,已经开始酝酿。

    ………

    这一日,新任的情报局上校朱三娘,就拿着一份情报前来汇报。

    “王爷,有大量情报显示,各地的很多秀才,甚至举人,都开始串联,打算联名上书,请两宫太后撤帘。”

    “请求还政于皇上。”

    “这是目前的上书格式范文。”

    朱三娘将这份上书放在苏曳的面前,这里面几乎只字没有提到摄政王三个字。

    但是,所有的核心全部指向了苏曳这个摄政王。

    “这是有人引导的。”朱三娘道:“如果是正常上书的,肯定无可避免会提到摄政王,但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

    “目前,已经监视了很多书生首领,他们联名上书的行为,可以被提前扼杀。”

    苏曳道:“目前串联的人数多吗?”

    朱三娘道:“目前大概上千人了,而且越来越多。”

    苏曳道:“你觉得,他们为何串联?”

    朱三娘道:“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洋务运动对传统利益的冲击,正在不断削弱地方大族的影响力,这些读书人感同身受。”

    “第二个原因,很多读书人传统保守,而洋务运动是西式运动,他们看不惯,也不理解,本能抵触。”

    “第三个原因,新式教育在崛起,很多人看出了一个倾向,未来新式教育的人才会不断进入权力层,这会影响这群人对官僚的垄断。而且现在都在传闻,王爷未来会对科举进行改革,这更是触犯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苏曳笑道:“三娘和当年可是大不一样,当年口口声声反清复明的。”

    朱三娘道:“王爷,属下只是缺乏受教育的机会,没能睁眼开世界,又不是真的笨。”

    接着来,她问道:“要阻止他们吗?要扼杀他们的上书吗?”

    苏曳道:“三娘,你觉得呢?”

    朱三娘道:“这么大的事情,您问我的意见啊?”

    苏曳道:“你的意见最纯粹啊。”

    朱三娘道:“不,我的意见一点都不纯粹,我那么迷恋王爷。”

    苏曳道:“你敢打敢杀,不喜欢蝇营狗苟,代表了大多数人最朴素的愿望。”

    朱三娘想了一会儿道:“王爷,一旦让他们上书的话,可能就是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了,因为背后会有很多汉人大族的推动。到那个时候,还政于皇上这个话题就会彻底公开化,白日化,会天下间人人都会讨论的。”

    苏曳道:“对的。”

    朱三娘道:“到那个时候,摄政王和皇上的矛盾,可能也会彻底公开化的。”

    苏曳道:“对的。”

    朱三娘道:“甚至,王爷您的野心,也会彻底公开化的。”

    苏曳道:“我知道。”

    朱三娘道:“届时,天下间可能会出现一个大辩论,王爷是该成为霍光,还是成为王莽。按照现在这个架势,您可成不了刘秀。”

    苏曳道:“三娘看来真的读了很多书。”

    朱三娘道:“不就是怕跟不上您的脚步,被您嫌弃吗。”

    接着,朱三娘道:“王爷,我们几个人也会私下讨论这件事情,如何让王爷上位。”

    “大多数人,还都是非常传统的思想和套路,就是让皇上禅让,而且您也是觉罗,也是皇族血脉,继承这个大位,也算说得过去的。”

    “而且有王莽例子在前,都觉得新朝不祥。”

    “很多人都觉得,您这样继承大清的江山也是挺好的。”

    苏曳道:“那你觉得呢?”

    朱三娘道:“您也知道,我是反清复明的。”

    苏曳道:“那我跟这你姓朱?”

    朱三娘白了苏曳一眼道:“你可别调笑我,您一逗我,我就觉得您想要睡我了。”

    接着,朱三娘认真道:“但是,我却不想您走这样的道路。这样一来,就仿佛您的大位是来自于满清一般,就仿佛爱新觉罗对您有天大的恩情一般。但您明明是再造天下,这个江山本就应该是您的,也用不着别人给。”

    苏曳道:“你说得对,所以……我才要说,任由他们上书,任由他们把这桩事情公开于天下。”

    “不要遮遮掩掩。”

    “要光明正大!”

    …………

    随着苏曳的决定一下。

    情报局解除了对这群书生的禁锢,任由他们上书,任由他们串联。

    地方很多大族,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

    首先感觉到的是恐惧。

    这一幕,实在是蛮熟悉的。

    苏曳一旦松开手,就代表着他已经举起刀子了。

    但……很多事情,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且冲到前面的,就是这些不谙世事的热血书生。

    皇上马上要成年了,还政于皇上,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吗?

    而且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本就是本朝未有之事,无奈之举。

    另外,现在母后皇太后和摄政王的私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了。

    太后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外宅,而且还为摄政王生了好几个孩子了。

    如此不贞,完全违背道德,如何母仪天下,如何执掌天下?

    当然,这些书生就算再疯狂,也是不敢公开在奏疏中暗讽慈安太后的。

    …………

    整个京城,整个朝堂,也都风声鹤唳。

    因为地方上串联上书的风潮,已经愈演愈烈了。

    苏曳这边,也完全没有阻止的意思。

    虽然不计其数的奏疏还没有来,但已经在半路上了。

    联名上书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超过几千人,甚至达到上万人了。

    这里面不止有举人,还有大量的秀才。

    终于……

    某一日,几十名举人,上百名秀才到达了京城。

    代表着上万名书生,送来了奏疏。

    整整几车的奏疏。

    依旧没有受到阻挠,这几车的奏疏,直接送入了皇宫之内。

    就摆在政事堂内。

    几十个太监,搬着这上万份奏疏,就搬了很久。

    打开这些奏疏之后,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

    都是请两宫太后撤帘,准备还政于皇上,几乎都没有提到摄政王。

    当然。

    天下书生很多,绝大部分是沉默的。

    甚至,支持苏曳的读书人也很多。

    但……现在发声的,是还政于皇上。

    …………

    次日朝堂之上。

    苏曳缓缓道:“最近万名书生上书一事,大家也都知晓了吗?”

    “知晓了。“

    苏曳道:“搬上来。”

    随着一声令下,上万份奏疏,全部被搬到了乾清宫大殿之内。

    苏曳道:“这是万名书生的心声,都请两宫太后撤帘,还政于皇上。”

    听到这句话,小皇帝立刻就要起身,表明心意。

    当然,他会说什么话,大家心中都有数。

    无非就是说,朕年少德薄,还不能亲政,还需要两宫太后听政。

    但是,苏曳却直接打断了他。

    “这件事情,终究要给天下一个交代的。”

    “满朝衮衮诸公,也都要表态的。”

    “诸位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上书。”

    “甚至可以匿名上书。”

    …………

    在苏曳的主导之下。

    整个京城,整个天下都进行了一场大讨论。

    该不该还政于皇上。

    所有人畅所欲言。

    不得不说,这天下的惯性实在太大了。

    或者说,清朝被毁得还不够狠。

    英法联军杀入京城之后,虽然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耻辱。但是随着苏曳主政,很快就挽回局面,而且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所以,对于那一场耻辱,也有些淡忘了。

    甚至觉得,大清依旧兴旺发达。

    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改变。

    所以让皇上渐渐亲政,是很多人的心声。

    至于摄政王,霍光就是最好的例子啊。

    况且皇上是摄政王的学生,完全可以教皇上推行新政吗,带个二三十年,皇上怎么也会了。

    届时,摄政王就可以安心退隐了。

    因为大多数人对世界的惊涛骇浪是不理解的。

    对于这千载难逢的战略机会,也是不理解的。

    但是最精英的那群人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如果摄政王不能一直执掌大权的话,那改革大业很可能就会半途而废。

    现在这等局面,已经伊尹,霍光的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但天下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是精英,看不清事实的。

    他们依旧满脑子的忠君思想,有些根深蒂固。

    而就在此时,国外剧变终于发生了。

    东瀛国天皇正式宣布,撤销琉球国号,改为琉球番。

    这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两年左右。

    清国驻日本公使曾纪泽求见天皇,对此事表示无比强烈的反对,申明琉球王国是大清的藩属国,日本无权做出这等决定。

    紧接着,在美,法、俄三国的煽动下。

    明治天皇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他甚至放出风声,要琉球立刻停止对清朝的进贡。

    而公使曾纪泽,再一次面见天皇,表示出更加强烈的抗议。

    并且,他还当众发表了公开演讲,强烈谴责日本的无耻行径。

    而就是他这个公开演讲,彻底激怒了东瀛国内的激进派。

    许多少壮派军官,甚至流浪武士开始围攻清国驻扎日本公使馆。

    围攻者越来越多,局面越来越不可控。

    最后,终于演变成了暴力冲突。

    无数的暴徒冲入公使馆,开始烧杀劫掠。

    顿时间,四月惨案发生。

    清朝驻日本公使馆被焚烧,超过十几名官员被杀。

    惨案发生之后,明治天皇一边派遣使者前往中国的京城,试图解释这件事情。

    另一边,再一次向琉球王国增兵。

    …………

    一个多月后!

    曾纪泽逃到京城,向朝廷中枢上奏了这场骇人听闻的惨案。

    一同到来的,还有琉球王国的世子,声泪俱下,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请求宗主国出兵,拯救琉球王国于水火之中。

    苏曳大怒。

    两宫太后大怒。

    然后,正式下令海军大臣徐有壬,海军上将尤根,还有两万海军陆战队,立刻集结大军。

    半个多月后!

    中方军队集结完毕。

    正式向日方宣战,进攻琉球群岛。

    紧接着,高丽王国也正式宣布,向日本宣战。

    至此!

    苏曳酝酿了十年的对日战争,终于爆发!

    …………

    注:八千多字送上,谢谢大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