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0章 死道友不能死贫道——江户村志
    …靠山屯。鬼子意图从靠山屯东西两侧包围村子。第一师一团和三团从村东、村西两侧,和鬼子激烈交火。打退了鬼子数次进攻。在靠山屯临近山坡的一户农家院内,卫生员正在给受伤严重,必须及时抢救的战士做手术。说实话,杨骥生感到非常的庆幸。他们在野司接受训练的时候,其第一师卫生队,在野战医学院集体学习清创、消毒、手术、消炎药过敏体实验和麻醉药剂量的正确使用方式,方法。杨骥生放不下伤员,他在临时后方医院待了片刻。确实。那些最初跟着第一师的卫生员,在进行手术时,手更稳了。从他们淡定的表情能看得出来,他们当初真的有很用心的去学习,去实践。询问了大致的抢救时间后,杨骥生决定晚上七点向山内转移。面对鬼子两个师团一个宪兵队的力量,他没办法打。这个时候和鬼子正面刚,完全没有必要。回到前线。东西两侧的鬼子久攻不下靠山屯,他们开始往后撤。几乎同时,侦察员头戴着树枝草叶编织的帽子,飞奔到杨骥生的面前,“师长,鬼子在前面架起了大炮。”杨骥生跑到一处较高的土坡。他举着望远镜看向靠山屯前面的荒地,鬼子在荒地部署了05毫米大炮。炮兵正在手动安装炮床。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靠山屯将被鬼子的炮火覆盖。他看向侦察员:“通知后方医院,马上转移进山。”“把三团长徐茂叫来。”“是!”侦察员走后,徐茂跑到杨骥生面前,“师长。”杨骥生正准备让徐茂的三团,护送伤病员转移,就听见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徐茂抬头,遮住额头挡住强光,“鬼子这飞来飞去的想干嘛!”杨骥生举着望远镜看着越来越近的飞机。“我瞅着飞机越来越眼熟呢。”他话音刚落。远处高空中,突然有炸弹从机身掉了下来。炸弹吹着哨音,朝着屯兵靠山屯的鬼子集结点砸下去。站在靠山屯前面的鬼子抬头看着掉下来的炸弹。他们先是发懵。后一秒表情僵住,接着拔腿就跑。炮弹正好落在鬼子人多的地方。弹头直接楔进了泥里。头一秒,没炸。后一秒!轰!炮弹周围的鬼子被炸的身首异处,停在那炮弹周围的汽车被掀翻。军马都被炸飞出去数米,重重的摔地上。江户村志一脸懵逼。他拔腿就跑。一点顾不上将军的身份,他一边跑一边摘掉肩章。警卫队的人跟着他跑,都没有江户村志跑得快。轰!又是一声剧烈地爆炸。靠山屯好似地震一般,人站在地上,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震动。数十枚炸弹在鬼子人群里爆炸。刚刚准备强攻拿下靠山屯的鬼子,此刻乱成一团。李耳身边,机械员投放完炸弹,他兴奋地记录着水平轰炸时瞄准,轰炸时回馈的数据。“拿到了!”机械员拍了拍李耳的肩膀,“水平轰炸效果非常好!”李耳微微一愣。他保持当前6000米的高度从靠山屯上空飞过。能够完成水平轰炸,说明他们未来将不用面对敌人地面防空的威胁,也能完成轰炸任务。这一发现,将会大大减少俯冲式轰炸机轰炸时,地面防空手段带给飞机的威胁。他们的弹仓空了。李耳转弯,看着下面一个小黑点大的靠山屯,“能帮他们的不多,只能帮到这了。”“通讯兵,给野司回电,完成轰炸任务,我部请求返航。”两分钟后,无线电员喊道:“野司同意返航。”轰炸机离开。负责护航的4架战斗机在轰炸机左右,前后护航。其余6架带弹战斗机,对鬼子地面武装展开了轰炸。他们用航弹炸掉了鬼子刚刚铺开的05毫米炮兵阵地。并用机载2.7毫米机枪向地面的鬼子实施无差别扫射。直到打光了弹药,他们才拉升高度,飞离靠山屯。鬼子在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多番轰炸下,溃散而逃。新77师团和新7师团的兵力为了躲避空袭,跑的到处都是……杨骥生心一横。这他妈和他以前遇到的鬼子不一样!这些鬼子一看就特么的怕死啊!他一咬牙,一跺脚,大声喊道:“他奶奶的,司号员,吹冲锋号,跟他妈的鬼子拼了!!”“命令炮兵,火力掩护!!”“冲啊!!”…他率先翻出围墙,越过堑壕,边朝鬼子冲锋边开枪射击。在他左右,喊“杀”声一片。第一师三个团的兵力如同下山猛兽,他们左右分工明确,两个班组成一个冲锋队伍,有手持式步枪的精确射手,有手持冲锋枪射击近距离威胁的突击手,有抱着轻机枪为突击班提供火力支援的人手。平原荒地里,鬼子刚从飞机轰炸的恐惧中回过神,看到正面冲锋的抗联第一师,他们一边撤退,一边开枪。鬼子喘着粗气,在荒地架起重机枪,朝着冲锋的战士们猛烈地开火。哒哒哒!冲锋的抗联兄弟倒下一片。砰!精确射手一枪打掉鬼子的重机枪手,没有人在意身边谁倒下了。他们只管冲锋,只管杀鬼子!离着鬼子越来越近的时候,突击班突然散开,背着火焰压缩器的喷火兵手持火焰枪扣动扳机,十几条火龙噗一声窜出上百米……整片荒地上的鬼子,瞬间被烧成火人,惨叫连天!…新编77师团和7师团的鬼子大部分刚从脚盆鸡过来。其中一部分人只受到过短期的军事训练。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屈指可数。如此残酷的战场,把他们胆子快要吓破了。慌乱中更多的鬼子掉头就跑,哪怕是指挥官开枪射杀逃跑的士兵,也无济于事。江户村志没有在靠山屯多待。他们撤到大后方骑上军马便跑了……嗯死道友不能死贫道,这是江户村志能从叶安然手底下多次活着离开的经验。62.5200..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