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15,搞定顾炎武
    果不其然,当朱阳报上自己的名号之后,顺利的进入了明心庐见到了这位名声极大的思想家。

    顾炎武此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好在因为年轻时期遍历山河,兼之跟一道人学了基础的吐纳功夫,身体倒也还强健,精神矍铄,两样炯炯有神。

    朱阳其实原名朱彝煌。

    原因很简单,这具身体的老爹是山阴王朱鼎济。

    按照明朝宗室起名方法,金木水火土,所以朱阳的名字之中必须带火。

    只不过,朱阳为了掩藏身份,故此改名为朱阳。

    不过,见顾炎武这个明朝忠臣,朱阳报上了自己的正名。

    “后学末进朱彝煌见过亭林先生。”

    见到一个宗室子弟,顾炎武还是比较激动的。

    毕竟此时不同前些年,宗室起兵随处可见,经过这些年清廷镇压和屠杀,明朝宗室已经陨落殆尽,要么被杀,要么隐姓埋名,很难得再看到了。

    尤其是朱阳这样敢于起兵反清的,简直凤毛麟角了。

    顾炎武连忙扶起朱阳,就要以君臣之礼见过朱阳。

    朱阳怎么可能让顾炎武给自己行礼,一把扶助顾炎武:“值此山河沉沦之际,些许俗礼,先生就不必在意了。”

    看到朱阳此意甚坚,顾炎武也就不再坚持。

    因为山阴王身死,按照明朝礼制,朱阳其实是自动继承了山阴王的爵位的。

    因此,顾炎武开口便道:“殿下此来可是让老臣出山辅佐殿下?”

    对于顾炎武能够看到这一点,朱阳一点也不意外。

    毕竟此老经历大半生浮沉,一双眼睛早就历练的通透,世间之事少有他看不穿的了。

    朱阳点点头:“不瞒先生,正是如此,还望先生能够出山助我,光复我大明江山。”

    顾炎武并没有立刻答应。

    他要考校一下朱阳,因为他不想害了朱阳。

    作为明朝的遗臣,如果朱阳没有足够的能力,他宁肯朱阳隐姓埋名保全性命,也不希望朱阳就此扛起反清复明大旗,到最后身死而灭。

    顾炎武这些年遍历山河,已经看出来清廷的江山在渐渐稳固,如果没有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之盖世之能,贸然举旗,恐怕下场不会太好。

    于是,顾炎武便直接问到:“殿下,你觉得当今之世,大明如何才能复起?”

    朱阳心中暗道,这就是考验了。

    顾炎武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其他读书人,他不仅学问高深,而且经世之能也是非凡。

    在昆山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离乡北游,往来鲁、燕、晋、陕、豫诸省。遍历关塞,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访学问友。

    不仅是一个活地图,更是一个经世大家。

    说实话,顾炎武这样的人最好的职位并不是县令或者知府亦或是督抚什么的,这样的人最好的职位应该是太学山长,主管全国教育,必定会培养一大批有用人才。

    朱阳想了想道:“内革祖制,外连诸援,以反清复明为旗帜,削平诸镇。”

    朱阳当然知道,明朝灭亡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满清和各种农民起义军,更为重要和根本的是,国家掌握的力量被地主豪绅大肆吞噬,蛀空了国家根基。

    地主力量不受控制的扩大,这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朱阳要改革明朝的制度。

    包括不限于户籍、赋税以及军制等等。

    顾炎武听到朱阳要改革祖制,眼睛顿时一亮。

    因为一个宗室敢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说明一点,魄力不凡。

    虽然王安石早就就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口号。

    但是这么多年来,能够做到这一点没有几个,即便是有做的,下场也不是太美妙。

    包括王安石自己,下场都算得上凄惨。

    “殿下就不怕被人说数典忘祖?要知道人言可畏啊。”

    朱阳洒然一笑:“大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再没有胆魄革新除旧,那就真的离灭亡不远了。”

    “至于说数典忘祖,人言可畏?”

    “思宗陛下都薨了二十多年了,昭宗陛下也薨了四五年了,大明现如今还有什么体面可言,还在乎什么数典忘祖,人言可畏!”

    说到这里,朱阳起身对顾炎武躬身道:“先生,我虽势微力薄,地不过一县,人不过三千,但我却有太祖成祖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光大明,还望先生不以我浅陋卑鄙,效武侯之故事,成就一番君臣相得之佳话也。”

    朱阳说的武侯自然就是诸葛亮了。

    朱阳把顾炎武比作是诸葛亮,顿时击中了顾炎武的软肋。

    其实也不止是顾炎武了,那个文人没有憧憬过成为诸葛亮那样的千古完臣啊。

    上被君王托以心腹之任,中被群臣敬仰,下被万民所系,甚至连敌人都恭敬有加。

    做臣子做到诸葛亮的份上,死而无憾了。

    顾炎武当即拜曰:“大王不以老臣浅陋之身,咨臣以当世之事,老臣万分惶恐,老臣深受朝廷大恩,定当竭诚以报大恩也。”

    顾炎武说的深受朝廷大恩,乃是因为顾炎武是明朝的诸生,朝廷会给他发放一些廪米,还享受了朝廷的一些政策上的优待。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这么一首诗词为: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

    正儿八经的说,明朝对士人确实是极好的,仅次于大送了,哦,不,是大宋。

    只可惜,满清一来,争相投降者不要太多。

    朱阳大喜。

    顾炎武的投奔,对现在的朱阳来说可谓是及时雨。

    要知道,现在朱阳麾下除了刘莱臣之外,其他一些人带兵打仗还行,要他们治理政事,那就纯属扯淡了。

    因为顾炎武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的好友乃至弟子等等,这是一大堆的人。

    虽然不见得这些人都能合用,但总比朱阳现在麾下那些军人要强吧。

    因为时间紧迫,顾炎武只用了一天时间收拾,然后便跟随朱阳直奔江阴而去。

    为了赶时间,朱阳直接背上老爷子,大踏步的往回赶。

    好在朱阳用金光神咒增幅了老爷子的体魄,加上老爷子自己身体好,等赶到江阴的时候,老爷子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好。

    反而更加让老爷子觉得,朱阳是个成大事的人。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