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8章 会试第一场(1)
    早饭吃得早,收走得也快,孙山性子本来就摸,还未吃完,钟声就响起来了。

    趁着此时此刻还能走动,孙山快速地跑了一趟茅房。

    经过一晚上的沉淀,尼玛的,茅房的污秽物又多了起来。

    孙山只能硬着头皮当做什么都没看到,要不然真的好影响心情,好影响超常发挥。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孙山一个,陆陆续续好些考生过来上茅房。

    等会就要写卷子,途中虽然能申请上茅房,但会被记录的,而且伴随一生,谁也不想自己的戳纸上,多盖几个“屎戳子”章。

    孙山急速地跑回考棚,隔壁的冷漠君也上茅房,出来时脸色灰青灰青,看样子是好难受。

    冷漠君其实离茅房也很近,而且长得比孙山高一个头不止,身材不算魁梧,但也不消瘦啊。

    孙山与他的情况对比一下,感觉他比自己还惨一些,起码孙山在考棚里能活动自如,不会太难受。

    冷漠君就不一样了,要弯腰低头走入考舍,孙山都替他难受。

    考生陆陆续续地往茅房跑,路过时,十个考生有九个同情地看了一眼孙山,剩下的那一个像冷漠君一样冷冷漠漠。

    考试的钟声也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急速,号召这考生赶紧回位,准备考试。

    也不知道敲了多少下,钟声停下来,四周一片安静,只有稍少悉悉索索的声音。

    很快,孙山的案板上呈上卷子。

    天地之间刹那安静下来,不一会儿钟声又响起来。

    预示着征平元年,第一届会试正式拉开序幕。

    是龙是虫,考一考就一清二楚。

    会试和乡试大差不差,孙山已经熟悉流程了。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把资料填写清楚。很多人忽视这一步,其实往往这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试卷答得再漂亮,基本资料不按照要求填写,所有努力都是徒劳,一切归于零。

    孙山拿出文房四宝,正式填写资料。

    把自己的姓名,履历,考号等填写清楚后,正式开始做题。

    第一场和乡试一样,考《四书五经》。

    孙山看了看题目,题量和乡试的一样。

    《四书》义三道,《五经》义三道,还有一道本经文。

    孙山的本经是《周易》,从《周易》的题目中选一道来写。

    以八股文的格式写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

    题量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这要看考生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

    孙山从何侍郎的秘密书房里了解到,这些年治《诗经》的考生多,治《春秋》的考生最少。

    其中治《诗经》《周易》《尚书》的人数远远大于《礼记》和《春秋》。

    孙山的本经是《周易》,不算是小众。

    这种情况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是关于《周易》的注释非常多,孙山可以提炼精华,加入自己注释,融会贯通,取长补短。

    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担心没有资料参考。

    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因为研治的人多,从中脱颖很难,想要取得好成绩,非常不简单。

    对于孙山来说,总归好处大于坏处。

    他又不追求考状元,只追求榜上有名,所以不需要特别突出,只要言之有理,合符要求即可。

    就像高考语文作文,写得好太难,但按照固定格式写,考得差也不可能。

    何侍郎说过主考官卫诫的本经是《诗经》,在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会试第一,可见真的很优秀,完全是评实力,而不是投机取巧。

    有些学子因为想投其所好,获得赏识,会临时更换治经。

    也不知道这次会试,有没有学子临时更换本经,改为《诗经》,曲意逢迎卫阁老。

    至于孙山肯定不会换,擅长的不写,去写不擅长的,孙山写不出来。

    仔细查看七道题目,这次比乡试倒霉,没有一道做过的。

    至于熟悉,肯定很熟悉。

    《四书五经》必须滚瓜烂熟,这是进入科场的首要条件。

    孙山仔细研读题目,其中有一道题是: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孙山的脑海里立即浮现: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是出自《论语·述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大白话的意思是: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闪人。

    做题不仅要读懂题目的意思,还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当事人当时说话的语境。

    不仅要想象当时主角为什么要说这话,更要多读大儒对经书的诠释。

    因为有可能孔子,颜渊,还有子路根本没什么意思,只不过后来的大儒给他们添加不少意思。

    特别是大乾的有学问者添加的意思更要随时关注。

    就像我们做语文题,有时候原作者根本没这种意思,但出试卷,给试卷打分评委给原作者文章注释,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加进去。

    最后学生只能根据评委的意思填写答案,而不是原作者的意思。

    孙山根据多年所接触的注释,大概弄懂这题目的意思。

    孔子对颜渊(颜回)与子路说的话不一样,态度也是不一样。

    对颜回则表示赞扬。

    觉得颜回是自己精神上的知音,品质端洁,德行高尚,安贫乐道。相比于功名利禄的物质追求,远不及学习得到的快乐。

    对子路,则劝诫。

    子路有军事才干,但性格鲁莽,是兵家大忌,所以告诫他,打仗靠的不是勇气和蛮力,更在于谨慎与谋划。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回答颜回,实则更注重未呈现在试卷上的下文意思。

    通过孔子回答子路,从而抓出题目的中心思想:好谋而成者也---好谋而成!

    然后写一篇固定格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八股文。

    知道题目的意思,抓住题目的本质,剩下就该开始写文章了。

    八股文格式一直受到诟病,内容空虚,不能够自由发挥的,需要在一个框架中进行写作,容易出不知所云的文章。

    但八股文格式固定,是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的,用这种格式来写作,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也就是说,不同的阅卷官对同样一篇八股文,评价基本上相同的,不会有太多的争议。

    科举考试中心思想是:公平公正公开,选择八股文格式是不合理中的最合理,而且能写出一首好的八股文,也是有才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