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姚广孝此时则是缓缓摇了摇头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对王爷出手的应该是陛下,而不是太上皇!”
朱棣轻轻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你这话怎么说?”
就听姚广孝开口分析道。
“如果太上皇要出手,早就动手了,怎么可能会等到现在?而陛下则不然,新皇登基锐意进取,自然不希望像是王爷这样的藩王手握大权!”
对此朱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在他看来也是如此,虽然说自己这些兄弟们很多人不干人事,但是朱元璋得知之后,最多也是大发雷霆。
虽然有几个胆子小的的确出了事,那不是朱元璋出的手,怎么说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当爹的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儿子下死手?
可是现在的新皇帝就不一样了,他跟这些叔叔们并没有太过于深厚的个人感情,更重要一点就是朱允熥太邪性了点!
不说别的,就拿这一次的北征来说,朝廷的大军一直都在边关镇守,似乎是不着急进攻的样子,又是拉拢又是送粮食,走的好像是怀柔的政策。
结果没想到鬼力赤那边一动,朝廷直接来了一个声东击西攻其不备,直接就把鬼力赤给包圆了,行动如此迅捷,那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朝廷这边早就有了准备。
从战报纸中得知此事以后,朱棣都感觉自己后背有些发凉,他实在想不出来这个新皇帝是怎么想出来的?就算是蓝玉恐怕也没有这样的谋划能力,难道是自己的老爹朱元璋?
可就算是朱元璋出的主意,但是也需要有人执行,朱允熥能够做得这么优秀,显然他也不是一个泛泛之辈,想到这里,朱棣便开口说道。
“你说的极有可能,新皇帝锐意进取,而且想法很多,容不下我们这些叔叔们,而且皇帝在当皇太孙的时候,已经招揽了不少的人手,明显是在为将来做准备。现在想一想,真是让人细思极恐,这么小的年纪,居然有这么深的心思,真是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听到这话姚广孝则是轻轻摇了摇头。
“王爷此言差矣,不管怎么说,朝廷现在想要拿下草原,这根本就不现实,以我之见,朝廷肯定会在这上面吃大亏的,皇帝的谋划也会落空!到了那时候就是王爷的机会,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泄气,表面上可以暂时屈服以待将来!”
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好主意,朱棣轻轻的点了点头。
而这一次朱允熥并没有忙着去北平府而是整军,草原上那些部落,这时候也看清楚了风向,该投降的投降,该逃亡的逃亡,基本上没有人感到边关一旦闹事。
因此消息传出来之后,不少人就嗅出来了别的味道,难不成现在皇帝是准备对藩王动手不成?
于是兵部尚书齐泰便马上开口建议道。
“陛下现在正是削藩的好时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些王爷手中的兵力已经被抽调一空,而且大军就在此,不如找个由头消减这些藩王的护卫,然后看情形再说。”
这话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逼着这些王爷们造反。
朱允熥听到这话以后,缓缓摇了摇头。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而且皇爷爷的年纪已经大了,我还想他老人家舒舒服服的过上几年消停日子!”
话是这么说,其实他心里面也是不愿意动手,倒并不是说他下不了决心,主要原因就是这会破坏他的计划。
事情都有两面性,尤其是经过这一次北征之后,他了解了边关之事,对此有了更深的认知,也对于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有了一些理解!
虽然说这些王爷们平时在对待百姓之时的确有些不干人事,不过在对外作战之时,都是颇有战功,对于这些草原部落有着极大的威慑力。
眼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草原,修建新城,可是这样一来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力量,在这里面压制草原部落,要不然的话,草原人感觉脖子上的刀一松,他们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所以这个时候并不是削藩的好时候,等到朝廷将草原这边的情况梳理完毕再动手反而更有把握,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限制住这些王爷的势力。
齐泰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抹急切之色。
“陛下若是不肖凡的话,将来必定会重演汉朝之时的八王之乱,对于大明而言绝非好事,还请陛下能够早下决断,以免将来让更多无辜百姓惨遭屠戮!”
这话就说的有些重了,朱允熥眉头轻轻一皱。
旁边的解缙看到这一幕,马上说道。
“齐大人这话说的不错,但是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稳定草原人,相比于内患而言,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霍乱根源。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做好,贸然出手,很有可能会导致草原上现在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这就是陛下不愿意动手的原因。”
他跟在朱允熥的身边最久对于他的心思也能够拿捏的比较清楚,因此一开口就说到了要点之上。
朱允熥一点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
“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之分,至少这一次北征获胜我的那些王叔们,他们也要掂量一下反抗朝廷会是什么样一个结果!所以现在急的不是朝廷,而是那些王叔,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王叔还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齐泰则是轻轻摇了摇头反驳道。
“地下话虽如此,可是古语有云攘外,必先安内,若是不趁着这个时候将内患解决,将来如何能够稳定草原?万一这些王爷跟草原之上的部落相互勾结,那么到时候必然会再次造成大明的边患之祸,甚至有可能会席卷天下,这才是真正的祸事!”
这番话偏有点耸人听闻的意味,朱允熥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顶着一个光头,口中骂着娘西皮,说出这样一番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