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6章 李林甫之死
    现在这个时候,李隆基还在为阿布思的叛逃恼怒。

    他必须严惩阿布思,否则如何镇住东北那群城傍的外族人?

    所谓的城傍就是将那些外族迁移到军镇城旁,保持其部落组织。

    政策也很明显:轻税之,战时发其自备鞍马从行。

    收少部分税,需要打仗的时候,要随时听从调令。

    大唐四周都是城傍。

    东北营州有,云中有,西北凉州也有。

    其中东北一带最盛,从营州到幽州。

    是这个时代大融合的熔炉。

    大唐需要他们这些兵源,既拉拢他们,也压制他们。

    像阿布思以及他的族人,在朔方一带,也属于城傍管辖。

    阿布思不听调令而叛逃,如果不抓回来杀了,东北营州更加复杂的城傍成色,可能会出问题。

    河西、陇右的城傍,也可能会松动。

    大唐用严格的军政制度,早就了赫赫武功。

    但同时,也必须严格遵守。

    李隆基正为此恼怒的时候,杨国忠突然唆使人,弹劾了李林甫。

    这个帽子扣得很大:李林甫谋反!

    右相谋反?

    右相可是权倾朝野的权臣,右相可是压制得百官、世家大气不敢出一个的能臣。

    右相是连大唐太子殿下见了,也得把尾巴夹起来灰溜溜逃跑的狠人。

    说长安城墙角的一条狗谋反,都比右相谋反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偏偏杨国忠他就让人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事情,李林甫自己也不知干了多少回了。

    这是大唐官员必备的基础技能。

    当弹劾奏疏送到李隆基那里的时候,李隆基还不忘责骂这几个没眼力见的御史胡说八道。

    可是当另一份奏疏说阿布思是李林甫的义子的时候,李隆基整个人懵了。

    据说当天,李隆基在南薰殿砸了一半的东西,所有内侍和宫娥都吓得跪在那里不敢乱动。

    消息晚上就传到了李林甫的耳朵里。

    李林甫一夜未眠,第二日称病歇息。

    右相确实病了,不仅仅病了,还一夜之间苍老了二十岁。

    李隆基当然不相信李林甫会造反。

    可是大唐帝国的右相,和一个叛逃的反贼,是义父子关系,无论李林甫有没有谋反,这件事都变得严重起来了。

    李林甫是李隆基最信任的人,至少表面上是。

    现在却和阿布思的关系如此深,这让大唐圣人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接下来数日、十数日,谁都没有提这件事,整个大唐朝堂极其默契地缄默其口。

    只有杨国忠派的那几个御史还在不知疲倦地咋咋呼呼。

    五月中旬,杨国忠对刘亮审讯完毕,多项口供都指认王鉷在崔家案中有恶意攻击储君,蓄谋不轨的罪状。

    李隆基一怒之下,斩了王鉷,并且抄家流放王鉷家人。

    在家养病的李林甫听闻王鉷被杀,知道杨国忠已经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吉温来了吗?”李林甫问道。

    “吉御史没有来。”

    “我已经传唤他两遍,他还没有来?”

    “没有,一直没有见到人影。”

    李林甫脸色更加苍白,他知道吉温背叛了自己,现在怕是要投靠到杨国忠那里去了。

    李林甫缓缓躺下,他的儿子在床边说道:“父亲,您且安心养病,其他的事,就不要再多操心了。”

    李林甫眼神颓然无力,与往常那个人意气风发的右相判若两人。

    杨国忠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前进攻,那不是杨国忠真的有多厉害,而是表明大唐圣人动了换相的心思了。

    李林甫在相位十数年,他想尽各种办法保住自己的权力。

    当权力在的时候,他感觉生命是有意义的。

    他不会去想有朝一日权力没了会怎样。

    这种感觉就像人们买股票,涨了之后,大有一种“我掌控了世界经济终极规律”的架势。

    直到真正跌了,才一脸懵逼的意识过来,这玩意儿还是会跌的。

    就像此时的李林甫,感受到了被排斥到边缘的无力感之后,才意识到这大唐的朝堂上,有赢也有输。

    李林甫并未放弃,他再次给李隆基写了一份奏疏。

    以剑南道边事紧迫为由,希望陛下能让杨国忠前往剑南道任职节度使。

    这是以重大国事的方式上的奏疏。

    以往李隆基都会同意李林甫的奏疏。

    但这一次,李隆基却没有同意。

    终于,李林甫心灰意冷。

    到六月初的时候,长安的消息传到了江东。

    李倓看完之后,不由得感慨:李林甫这是要提前入土了!

    催化剂到底在哪个环节?

    是自己赚钱赚太快,搭建起了一部分产业链,让安禄山野心快速膨胀?

    还是提前提拔了杨国忠,使大唐权力中心产生了倾斜?

    又或者,李隆基觉得国库已经稳定,边关只需要砸钱,不需要李林甫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局势变了。

    风暴即将抵达。

    长安此时的气氛恐怕极其压抑和诡异。

    毕竟掌权十数年的右相,眼看有失势的趋势,权力大洗牌将要上演了。

    这个时候,杨国忠还非常欢快地给李倓写了一封信。

    进入了六月底,大唐帝国的一代权相,在抑郁中病逝。

    李林甫的死,让压抑了好几个月的长安,突然放松了下来。

    因为那些不确定都没了,现在确定了。

    下一任宰相,只会是一个人。

    到了七月初三,大唐迎来了新的宰相:杨国忠。

    此时李林甫的葬礼非常气派。

    可是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却在杨国忠的授意下,已经开始了对李林甫的调查。

    所有不愿意配合的官员,一律被罢免。

    当然,杨宰相肯定不只是罢免人,还要抄家、流放。

    据说杨国忠上任的第一天,就罢免了四个高官,第二天就把对方的家给抄了。

    第三天,整个吏部和刑部都忙得不可开交。

    一个个高级官员还在办公,就被人架了出去。

    新的宰相,开始在大唐彰显他的权力威势。

    这一切消息,都快速切密集地往江东传送。

    看完长安发来的消息,李倓神色凝重起来。

    局势终于演变到了这一步。

    李倓问道:“王公此时在何处?”

    “在城外练兵。”

    “我要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