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2章 禁卫军入蜀!
    时间转眼进入天圣元年最后一个月,长江以北山川冰雪如画。

    即便已经到了腊月严寒时节,扬州、常州渡口的施工依然没有停下,大量的木材被运输过去。

    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一艘艘船在江边下水。

    每一艘下长江的时候,都会传来欢呼声。

    那些投入大量钱财的人,他们也冒着大雪抵达工厂,将工钱摆放在那里,让工人排队来领钱。

    有人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开始,在过去的时代,造渡口、造船,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工钱的。

    那是在为官方服徭役。

    现在不同了,《大唐商社管理条例》横空出世,一切为商社干活的人,必须签订劳务契约,规定必须有俸禄。

    这个规定,刚开始很多人并不适应,也并未当真。

    直到洛阳造船案的主事人头落地,涉事的十名官员人头被挂在洛阳城头示众,朝廷威慑警告传遍大唐诸州。

    天下人这才知道,圣人对这件事的重视态度。

    用《洛京日报》点评的话来说:在大唐律法下,商业让商人赚钱,也让工人赚钱。

    也是在天圣元年十二月初,正在大力建设的河北防线,发表了一本着作《新分工下的商业》,作者正是前不久被提拔任命的白季庚。

    这本书一共只有二十张纸,但却用简明扼要的话语阐述了扬州、清河许多工厂里的实际情况。

    看得出来白季庚是去做过实际调查的,他在书里一共列举了十个工厂的不同的情况。

    着重强调在分工上面,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分工越精细,相同时间生产的产品更多。

    这本书是一本纯经济类型的书籍,在大唐推行新政的头一年,并未引起权贵们的关注,但直到李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立刻下令复印。

    长安大学、洛京大学、扬州大学作为必读书籍。

    着书是枯燥的,并不像战场那样,调动千军万马,击溃强敌,拯救苍生。

    但着书却是潜移默化的。

    有人说白季庚是受到圣人那本《大唐商业新论》的影响,是对工厂这个个体生产端的一种详细描述。

    新政官员领袖元载,直言不讳地点评:这是新时代的学术成就,是在圣人的英明指导下,能够完善大唐工厂的一本奇书。

    皇帝和宰相都对此发表了高度肯定的言论,一些官员闻风而动,开始大量购买这本书研读,并且公开赞扬白季庚的学术。

    自此,新政风气开始形成,大唐诞生了新政派。

    你可以说,新政派有真正锐意革新的,也可以说有一大堆投机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天圣元年奠定了往后执政的格局。

    从军事格局上来看,天圣元年,叛军被压缩回了幽州一带,河北防线雏形已经形成。

    妫州贸易点、都里贸易点也都陆续扎下去。

    陇右防线的兵力经过一年的补充,已经初步构建完纵深,又有王忠嗣亲自坐镇。

    西域无事。

    唯有西南兵败,出现了危机。

    从政治格局来说,旧势力最典型的利益争夺是清河案和洛阳造船案。

    对这两个案子的处理手段非常冷酷,也进一步引发了大唐内部的冲突,和旧势力的不安。

    至于剑南道赋税案,既是旧势力趁着叛乱做大,也是剑南道特殊的局势引发的。

    鲜于仲通两次兵败,在河北、陇右双线树敌的大背景下,剑南道豪族有了叫嚣的底气。

    剑南道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各道其他豪族,会认为朝廷忌惮外敌,而向内部妥协,必然纷纷效仿。

    再说新政派格局,新政派锐意革新,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以李泌为代表的一批新政官员希望用黄老之道来治国,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

    以第五琦为代表的一批新政官员希望以法家治国,利出一孔,富国强兵。

    例如第五琦在年底,皇帝和宰相大肆褒奖白季庚的时候,他也把这本书引入到洛阳造船厂。

    并且开始在洛京大学大肆宣传禁榷之利,他提出:国与民,国在先,民在后,先有国再有民,民为国,国恒强,民在国先,则国弱也。

    言外之意就是: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 他这种改革理念,也得到了一大批官员和新学学生的拥戴。

    而旧派们则认为,礼义乃国之根本,商为祸乱之道,无信无义,若以此治国,天下大乱。

    至于土地政策,租庸调是万古良策,只需再统计天下各州户籍即可。

    这就是天圣元年的基本局面。

    天圣元年十二月初三,成都,张家宅院。

    在前堂的会客厅,已经坐满了人。

    坐在正中间的是张家家主张怀源,他双目微闭,面色平静,似乎正在休息。

    “张公,您今日请我们来,所谓何事呢?”

    问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穿着一身靛色丝绸,一脸贵气,面对张怀源这种豪族家族,也丝毫不忌惮,听起来双方地位相当。

    “还是之前那件事。”张怀源没有说话,他的儿子张韶说道。

    “之前?”霍允微微皱起眉头来,“是纳税的那件事?”

    “是的。”

    “不是已经有了定论吗?”另一个中年男子说道,“按照朝廷的新政纳的税,合情合法!”

    “墙公,新政是如何说的?”张怀源突然开口问道。

    墙松愣了一下,沉吟片刻说道:“这新政说凡是百亩以上之家,须缴纳一半的田税。”

    “没错啊!”

    “你缴纳了多少?”张怀源问道。

    “我没缴纳!”墙松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家里一共才五十亩地,不需要纳税。朝廷新政可真是仁政啊!”

    他这般一说,周围的人都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谁说不是呢!”霍允也跟着大笑道,“陛下可真是体恤百姓啊!”

    “够了!”张怀源面色一沉道,“都别在我面前装了!这里没有外人,我知道你们有田!”

    笑容这才慢慢消失,霍允脸上依然带着笑意:“怎么,张公要按照新政交税?”

    墙松面色一沉,怒道:“张公也知道那新政,一半的税,这哪是什么新政,这就是恶政!是元载那个奸臣想要搜刮民脂民膏,蛊惑陛下,提出来的!”

    川云跟着道:“鲜于仲通打仗,我们可没有少给他粮食,朝廷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鼎力支持,现在朝廷想要扒我们的皮,要我们的命!这天下还有没有公理!”

    这些人都是益州大族的家主,他们的家族源远流长,在地方树大根深。

    张怀源叹了口气,道:“我得到最新消息,杨国忠正在来成都的路上,还有一批禁卫军,现在恐怕已经进入剑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