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宋贞走入客厅,管家端了茶点,两人开始聊起天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两个孩子的婚事。
宋贞对于朱标给宋文远安排的职务很是满意,毕竟官大官小不要紧,能陪在储君身边,就是莫大的福气。
“能给文远谋上这个差事,定然是殿下美言了。”
李星寒笑道:“宋先生误会了,我其实并未美言什么,我对文远的要求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苛刻,文远不记恨我就不错了,至于去当这个参谋,也是太子殿下自己提起的,毕竟文远和太子殿下的理念相合,正好能在北伐中出出主意。”
李星寒直接说了实话,可宋贞却不恼,反而十分高兴:“殿下严格要求他是对的,这孩子虽然刻苦懂事,但是好胜心并不强,这次借着殿下的要求才能努力考入三甲,若是没人管他,十有八九拿个进士就回来了。”
“哦?宋先生居然不怪我?”
宋贞拱了拱手:“殿下这不叫苛刻,这叫疼爱,刁难人才叫苛刻,可是说到底,殿下还是为他好,他自己心里懂,来的信也是说殿下千好万好。”
“老话说的好,岳丈也是爹,殿下将来在京师,还要好好管教他才是。”宋贞说着,提到了聘礼的事情,“只是不知道文远若是迎娶郡主,需要什么聘礼,老朽自当好好准备,定然不能弱了殿下的面子和郡主的面子。”
李星寒放下茶杯看向宋贞,听话听音,自己大概知道了宋贞什么意思:“宋先生如此问,那就是想好了要送什么了。”
宋贞老脸一红嘿嘿笑道:“殿下聪慧至极,猜到了我心中所想,不瞒殿下,按照我的想法,我送殿下十个人。”
“这十个人,有文远的兄弟,也有我的门生, 都是一流的人才,而且底子干净,心思透明,绝对可以成为陛下和殿下的助力。”
“那不行,你这是送陛下的,跟聘礼有什么关系。”李星寒有些抗拒,抗拒宋家要在朝中布局。
“毕竟是宋家出去的人,将来入朝之后,都是殿下您的嫡系,依我看,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这次太子回朝之后就要监国了。”
“若是太子开始监国,那朝堂之上的党争就要开始了,旧勋贵和新朝臣之间的斗争,虽不见血,可远胜于沙场啊。”
“殿下和陛下的感情,我是略有耳闻,可是如果有一天....在新的朝臣之中,殿下是否还有这般威望,那就不好说了。”
“所以殿下,我本不愿将宋家的底子都送入朝堂中,那血雨腥风不适合真正的读书人,可是没办法,文远进入了朝堂,还高攀上了陛下最宠爱的郡主,我必须这么做了,为李家和宋家,铺一条路走。”
宋贞说的情真意切,一再的保证这些人进入朝堂虽然作为李星寒的嫡系,但是绝不会做出危害大明朝的事情来,一代人培养一代人,不管大明朝将来如何,李家的嫡系还是有的,军中自不用多说,李星寒陷阵营也有很多出去的人才,商业上还有苏家暗中筹备的暗棋子,仿佛一切都准备好了,就为了应对将来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李星寒才开口答应:“算了,那就按照宋先生所说,这些人我会带回去安插在亲军都尉府,等将来再送出去各自发展,你说的有理,陛下不动我,并不代表那些老臣不打我的主意。”
“说实话,我是陛下手中的刀,可是别人却想让我这把刀崩了口。”
宋贞点头:“殿下终于明白我的苦心了,我又不是教殿下造反,只是想要殿下多一些退路和保驾护航的人。”
两人说的隐秘,也没人知道,这些话也算是给李星寒提了个醒,虽有王位,但是自己的子女不会都是李星寒,而朱家的子孙,也不一定都是朱元璋。
又聊了一会儿,李星寒说道:“不过这真正的聘礼虽然贵重,可面子上的,哈哈,宋先生也得准备不是?”
宋贞笑了起来:“殿下多虑了,宋家门生遍布江南,一些聘礼还是拿的出来的,之所以送十个人,那是为了两家的未来,也比那些俗物更为贵重不是。”
“讲究,对了宋先生,对这扬州方家可有了解?”
宋贞想了想说道:“你说的是前些天将家产散尽那个方家?人不错的,有个灾有个难什么的,开仓放粮最积极,卖的东西也都是一些百姓用的到的东西,而且价格还很低,所以人们都是常客,家产也累积的很快,怎么说呢,有良心的商人,但是有点糊涂。”
“果然和我看到的一样,我这次收了方和的儿子方东济入亲军都尉府,想着听宋先生说说风评,既然如此,那就没收错。”
“那是自然,先不说殿下是伯乐,就他们这个家风,也出不来太过混蛋的孩子。”
“我已经让这小子等等来宋府寻我,如果方便,还得宋先生给我们两个一口饭吃。”李星寒笑道。
宋贞急的站起身:“殿下说的什么话,想吃什么吃什么,这就让管家去安排。”
方东济赶得很巧,午饭刚准备好,人就到了,和李星寒汇报完衙门里的事情后,两人随着宋贞来到了餐厅用饭,用饭之时宋贞多次提出让李星寒在宋府多留些时日,可李星寒却说现在扬州只杀了吴俊奇及其同党,可天下之大,又滋生出多少的吴俊奇,谁也不知道。
所以下午就要离去,趁着时间还不急,多走一些地方,多还百姓一片青天。
宋贞也是钦佩的不行,恨不得自己亲自跟着去杀贪官污吏,可奈何书生之身无法如愿,不过李星寒承诺了,会将这些案子都写成信件差人送到宋家,让宋贞看着过过瘾。
离开宋府之前,李星寒给苏子明写了一封密信,交待了十个人的任命后,让宋贞的门生赵轩应带着人去亲军都尉府报到。
又去衙门交待了冯仲仁几句,两人带着卸下甲胄的亲兵上了几辆马车朝着下一站而去。
托着手中的大诰母本翻看,方东济唏嘘不已,若是论起体恤百姓,洪武皇帝早已超越了历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