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章 元宵节
    十五上元灯节,京城的晚上热闹非常,人来人往,这天人们点起彩灯万盏,出门赏月,猜灯谜,吃元宵。

    李家往年是没有这个机会的,今年,十五这天李筑要上值,李游正月九号就已经去书院了,所以,全家都一起去看灯会。

    夜幕将至,街道上很挤,车马根本进不去,只能或坐轿或步行去。

    皇室公孙,是不会来街上热闹的,皇宫里有灯火晚宴,公卿之家也会在自家乐呵,其他人在这天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讲究了。

    街上摩肩接踵,秦氏拉着李云景,丫鬟紫藤也紧紧跟在她身后,没一会的功夫李沧就已经带着自己的小厮不见了。

    “今儿人多,小心有拐子,你要跟紧,丢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知道了,娘”。

    李禾跟着家人慢慢逛着,看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奇巧有趣,除了卖灯笼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小玩意。

    “前面盛和楼猜字谜呢,猜中可以免费得一个灯笼”。

    “听说那可是樊记得灯笼,每年都要向宫里进,快去看看”。

    “娘,我想去看看,让三哥猜谜嘛”。李云景一听猜谜有免费的灯笼可以拿,在她心里自家三哥最厉害,肯定能猜中。

    “那人太多了,就别去挤了”李三江立刻反驳。

    “不嘛,三哥,好三哥,你给爹说说嘛”。看着拽着自己胳膊撒娇的小妹,李禾心软了。

    “爹,娘,我带小妹去吧,到时候我直接带小妹回去,你们就不用管了”。

    “行”有对着李云景说道:“你别淘气,听你三哥的话”。

    “我一定听话”

    于英儿决定留下来,因为她看见公婆并不是很愿意去挤那热闹,再说相公不在,婆婆身边得有人跟着,儿子女儿可以不用顾忌,可自己是媳妇到底不一样。所以今天还是稍稍逛一下就行。

    李禾身后跟着杨家两兄弟,李云苓身边跟着丫鬟忍冬,小妹身边是紫藤,几人朝盛和楼走去。

    盛和楼前果真热闹,周边挤满了人,不过看热闹的多一些,楼上也有一些人,不过看衣着打扮,身份估计不凡。

    掌柜的已经开始唱灯谜了,“诸位,今日本店前面的这些灯,只要猜中谜底,都可免费带走,接下来请听谜题……”。

    “小妹,你喜欢哪个”?

    李云景看了一番,觉得哪个都好看,哪个都想要。

    “只能选一个”。

    她下定决心指向其中一个比较华丽的灯笼说:“就那个吧”。

    “好,那姐姐呢”?

    李云苓指了指一个较为素雅的灯笼,倒也符合她一贯的选择。

    这个空档,已经猜了四五个了,恰好轮到李云景想要的灯笼跟前。

    “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悬。一月复一月,月月还相连。左右排双羽,纵横列二川。阖家都六口,两口不团圆。诸位请猜”。

    这个比较简单,没有犹豫,李禾立刻回答:“用字”。

    看到李禾抢先,其他人也只能放弃,“恭喜郎君回答正确,这个彩灯归郎君所有”。

    拿到灯笼的李云景正开心着,李禾突然感觉到似乎有人看自己,于是向四周望去,只是人太多,无法确认。

    “怎么,阿禾”?

    “哦,没什么,刚才突然感觉似乎有人看这儿”。

    “今天人多,许是错觉”。

    李禾也只能皱褶眉头,继续看着前面。其实,这并不是李禾的错觉,确实有人再看他,拿的那人没想到李禾这么机敏,幸亏人多。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大雁”。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雪”!

    “雪”!

    有人跟李禾异口同声的回答。

    听声是楼上传来的声音,李禾看着楼上,是一位年轻的公子,身着青色银丝暗纹长袍,身披月白色披风,虽面带病色,但也要赞一声好一个贵公子。

    “可是不巧,两位都同时答对了,只是灯笼就只有一个,可是有些为难,不如两位商议一下”。

    此时的李禾正要开口,楼上的公子就开口说道:“既如此,那这灯笼就送与楼下这位郎君旁边的姑娘吧”。

    李禾回头看向李云苓,李云苓眉头微皱,但看神色似乎与楼上的公子认识。

    “多谢郎君好意,只是这是你我二人同时猜中的,不如就让掌柜再出一个谜题,谁猜中,灯笼就归谁”。李禾立马反驳,并给出了一个方案。

    “如此也好,那两位请听,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中秋!”

    “两位郎君又中,有土可以建筑,有竹可以成器。有约可以相约,有木可以游戏”。

    “其”!

    “其”!

    ……

    两人接连猜了七八个,互不相让,众人瞧热闹,掌柜的虽也乐见其成,但也不能这么一直比下去,只得说道:“两位郎君都是好文采,只是在下已经尽力了,不如二位相互出一谜题”。

    “好,这个好”。周围人也跟着叫好。

    “好,郎君年长与我,那就郎君先出吧”。李禾不放过任何一个暗讽的机会。

    那人也不在意的说:“如此,多谢想让,嗯……有了,细雨春灯夜色新,酒楼花市不胜春。和风欲动千门月,醉杀东西南北人”。

    “螃蟹,我也有了,请听,少小青春老来黄,百般拷打才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将奴抛弃路一旁”。

    楼上之人,右手敲击着栏杆思索着,不过一会便笑道:“郎君胜了,在下猜不出,灯笼归你,不过还请解惑”。

    “我想郎君恐怕此生都没见过此物,是在下取巧了,谜题是草鞋”。

    “哦,有趣,有趣,我确实从未见过”。

    “虽然郎君没见过,不过这确实许多老百姓脚穿之物,甚至冬季也是”。说罢,李禾拱了拱手,拿了灯笼头也不会的走了。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两人之间已经刀光剑影。互相暗戳戳的回怼对方。

    “三哥,你刚才真厉害”!

    李禾拍了拍李云景的头,说道:“这世上比我厉害的人多的是,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又看向李云苓,李云苓说道:“回家再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