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吕蒙还是下定了决心——打。
原因很简单,现在收兵,别人没问题,他吕蒙就要背一口大锅。
孙权把两郡和数万大军托付给他,结果不仅损兵折将,还丢失数县之地,那以后他还有机会领兵?
那真是想都不要想了,打了大败仗的主将,哪个主公会用。
要知道现在吴国也是人才济济,就不说年纪大的,就那个比他年轻好几岁的陆逊就不是等闲之辈。
他吕蒙努力这么多年才摆脱了吴下阿蒙的名头,自然不愿意再被打入尘埃的。
就在吕蒙整顿兵马准备再战的时候,夏侯渊已经完成目标,正在退兵。
大军主力则是早就已经押送着数万百姓和大量缴获撤回了汝南。
除了夏侯渊带着五千兵马断后,其他曹军主力已经撤兵返回豫州,然后绕道前往九江。
孙权的反应让曹操已经反应过来,自己这次轻敌了,拿下两郡希望不大了。
在荀攸的建议下,曹操迅速调整了战略目标,捞一波就走,只在九江守住当涂、平阿、下菜,保持对寿春的威胁。
至于人口,自然是能迁走的迁走,都被李骏带坏了,这也是给孙权留个难题。
这被搬空的两三个县他孙权要不要,要的话必然要迁移百姓来,否则便没有根基。
但是迁来了百姓,若是曹军再来一遍,谁受得了?
重新占领雩娄、阳泉等县之后,吕蒙也是头大如斗。
这曹军差不多把三个县城都搬空了,只留下一群走不动的老弱病残。
“不好,曹军这是声东击西,他们要打九江,快走”
命令程普和韩当暂时镇守边境,吕蒙带着主力急匆匆地赶往九江。
庐江已经被搬空了三个县了,他怕九江也被搬空了。
要是两个郡被搬空六七个县,那他这次便是大过了。
结果他赶到寿春一问,还好,当涂等地没被搬空,但是看曹军的样子似乎是不准备走了。
看着曹军在当涂城外建立的坚固营垒已经和城中守军形成了犄角之势,吕蒙便知道一时半会拿不下当涂了。
最让他们难受的是,这接下来,富庶的寿春就会变成前线,需要时时屯驻大军,小心防御的前线。
否则一旦被曹军偷袭了寿春,那么曹军便可以一路南下,九江范围之内再无可防御之坚城。
甚至只要曹军愿意,掌控九江之后一路西进,拿下历阳、合肥、居巢等地,彻底把吴军挡在江东。
而庐江已经驻守庐江的兵马也就变成了瓮中之鳖。
因此对吕蒙来说,现在的头等重任已经不是如何收复当涂了,而是要先确保吴国处于不败之地。
思虑了两天,吕蒙下定了决心,随即召集众人议事。
看着一脸期待的众人,吕蒙先是介绍了现在的情况,又把严峻的局势说了一遍。
介绍完情况,吕蒙对着众人一拱手
“诸位,现在情势严峻,只靠我们这些兵马已经不足以收复当涂等地,因此我决定先稳固住当前的局面再请吴公定夺。”
众人也都是沙场宿将,自然知道现在的情况,若只靠吕蒙当前手上的五六万人马根本拿不下当涂。
既然拿不下,那不如把情况报上去,不然鲁莽行事搞不好要步凌操后尘。
因此众人分成两派意见相左,但是此时相互对视一眼,还是达成了一致
“谨遵都督将令。”
吕蒙松了一口气,他就怕两派又闹起来,现在大家都同意,他就放心了
“好,我这就写信给吴公,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潘璋、朱然听令。”
“末将在!”
“朱然,你领一万兵马留守寿春,潘璋,命你领一万兵马出寿春东北二十里建立坚固营垒,以和城中形成犄角之势。”
“末将领命!”
“全琮,命你领一万兵马驻守阳泉一线,董袭领五千兵马驻守雩娄,麻烦黄老将军领一万兵马防守舒县、皖县。”
三人起身抱拳行礼
“末将领命。”
随后吕蒙率领主力退往合肥,开始巩固此处,这里应该以后会是他的大本营了。
接到吕蒙的奏报,吴县议事厅内顿时吵成了一片。
像顾雍、张温这些人自然觉得守住现有的地盘足够了,没必要了为了那么两三个县和曹军打生打死的,徒耗钱粮,早点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不香吗?
然而武将一派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人纷纷表示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特别是曹军现在就在当涂虎视眈眈,这让他们如鲠在喉。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然而孙权和一帮文臣表示,他们睡得很安稳。
孙权不是没有野心,只是他很聪明,知道自己的政权根基是什么。
有好处分,这些世家自然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冲上来。
但是要投入且收益未知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可能为了这些投入钱粮。
之前好不容易凑得一点钱粮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了,他没本钱打下去了。
挥手赶走了众人,孙权好生凄凉,堂堂吴公,只有半个吴郡、长沙郡和大半交州的税赋是属于他自己的。
这些税赋也就勉强维持维持自己的嫡系军队,每次出征都要求爷爷告奶奶。
他好羡慕李骏,什么都是他自己的,想打谁就打谁。
“若是有足够的钱粮,孤岂能让曹操这个奸贼如此欺辱?
还有这些世家,真是目光短浅,可恨,可恨!”
即使如此,孙权也从来没后悔过和世家结盟,做掉自己的大兄孙策。
接到孙权命令的吕蒙没有丝毫意外,这是他早就预料到的结果。
他在继续经营自己的合肥防线,除了稳固城防,还有就是在巢湖上修建坚固的水寨。
只要合肥防线稳固,吴军北上就有了一个根基,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孙权一直在盯着合肥的原因。
现在合肥在孙权手上,至少还是有一定主动权的。
一场轰轰烈烈的江淮之战在双方默契之下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没有议和,也没有哪边战败,孙权忍下了吃的亏,曹操也是见好就收。
唯一不忿的恐怕只有凌统,他几次上书请求带兵为父报仇都被孙权拒绝了。
无奈的凌统只能暗下苦功,勤练武艺,研读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