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5章 黄河水清,大旱将至?
    关于组织辩论会一事,刘协正式拍板确定了下来,并且令郭嘉向朝野公布。

    这个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极大轰动。

    国子监开办至今足足有四个月,朝野上下对国子监的争议始终都没有停过,但官方一直都没有对此事做出过回应。

    如今朝廷公然宣布开办辩论会,就开办国子监一事展开辩论,广邀天下名士参加,这可非同小可。

    如果说国子监开设的四门学科为新学,那么传统儒学为旧学。天子如今欲以新学取士,这才是众多士子反对国子监开办的原因之所在。

    如今辩论会一开,那么就不仅仅是争论国子监开不开办那么简单了,而是涉及到新学和旧学之争。

    说是辩论,实为辩经!

    辩经带来的影响都是深远的,直接关系到大汉治国的方针和主流学说思想。

    上一次辩经还是章帝所组织的白虎观会议,至今已经过去百余年的时间了,如今再度重启。

    一时间,朝野对此事议论纷纷。

    天下各地的名士大儒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动身赶往长安,赶赴这一场盛会。

    对于辩论会所带来的影响,刘协倒是没有关注。

    为了给予天下各地名士们充足的时间赶到长安,所以辩论会定在六月份举行,现在时间还早着。

    目前他更关心的还是各地的的汛情。

    伴随着春季到来的春汛是不可忽视的事情,这关系到国体民情,百姓安危。

    而说到汛情,就不得不说黄河。

    黄河水患是历朝历代都需要头疼的事情,黄河两旁以及下游生活着无数百姓,春汛期间黄河水患更是严重,若是治理不好的话万万百姓都会遭殃。

    袁熙身为大司空,水利工程都是由他来负责。

    就治理黄河水患一事,他一大早就跑到宣室和法正扯起皮来,两个人吵得脸红脖子粗,甚至闹到了刘协面前。

    原因很简单,治理黄河水患、修缮堤坝需要耗费很多资金,如今真正掌管大汉钱袋子的是税务总局,所以袁熙便去向税务总局申请资金去治理黄河,但法正却没有同意。

    因为去年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他就给袁熙拨款了三十万贯钱,当时修缮完后还结余了十万贯,却没有退还回来。

    结果如今袁熙又来找他要钱治理黄河,真当他们税务局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袁司空,去年不是只花了二十万钱就修好堤坝了么,剩下的钱都没退回来,怎么今年又来要钱?”

    法正面色不善地对袁熙说道,语气颇为生硬。

    尽管袁熙贵为三公之一,但这是公事,公事就是要公办,他可不会因为袁熙身份就轻易妥协。

    如今大汉缺钱可是缺得紧!

    袁熙闻言一瞪眼,没好气地说道:“去年那剩下的十万钱我们都用去修缮其他地方的河工了,哪里还有剩下的?”

    “而且虽然去年修过了,但黄河至关重要,为了以防万一自然还是要好好加固一番。”

    “不然的话出了什么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税务总局吗?还是法局长你?”

    “税务总局只负责拨款就行了,治理河工需要考虑的事情有多少,你们又岂能知道?”

    说罢,袁熙对主位上的刘协拱了拱手,言辞恳切道:“陛下,臣一心为民,但税务总局却不肯拨款,还请陛下来评评理!”

    法正闻言气得肺都快炸了,脸色一片铁青,梗着脖子道:“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袁司空看看我这条命值几个钱,那就拿去好了,我绝无二话!”

    其实如果袁熙好好说,法正未必不会不拨款。

    毕竟黄河的重要性他也清楚。

    但袁熙今天来了宣室后就直接质问他为什么拨款的请求被驳回了,态度这么差,他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治河要钱,其他地方也还要钱呢!

    眼见着两人红着脸对骂,一旁处理政务的官员们都在偷笑,但更多是感到习以为常。

    刘协心里虽然也是觉得好笑,但他自然是不能笑的,出言劝说道:“显奕,孝直,你们都冷静一下,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刘协发话,法正和袁熙才各自收声。

    但仍是互相瞪着对方。

    劝下了二人后,刘协才说道:“治理黄河确实重要,这关系到万万百姓的安危,孝直你便拨款吧。”

    天子都发话了,那便是盖棺定论,法正自然不能违背,只能有些不甘地点头道:“臣遵旨。”

    接着刘协又对袁熙道:“显奕你也是,孝直他一心为公,也不是刻意不给你拨款,有话好好说。”

    “都是同朝为官,何必针锋相对。”

    袁熙老老实实地拱手道:“臣谨遵陛下教诲,刚刚是臣失言了。刚才我言语有失,还请法局长多多包涵。”

    钱都要到了,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

    法正是个小心眼的,自然没这么快消气,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便闷闷地“嗯”了一声。

    但不管怎样,这事儿算是翻篇了。

    刘协继续对袁熙道:“今年黄河的汛情比之以往如何?派人关注了吗?”

    提到此事,袁熙来了精神,说道:“陛下,今年黄河水汛要比往年小很多,而且还有一件十分奇异的事情。”

    刘协好奇问道:“奇异的事?什么事?”

    袁熙说道:“启禀陛下,今年根据下方禀报,今年黄河的水变得清澈了无数,甚至可以看见底。”

    “古语云黄河水清则圣人出,这是不折不扣的祥瑞之兆啊!”

    听到袁熙的话后,其他殿内其他人的注意力也纷纷被吸引了过来,毕竟黄河水清这种事还是极为少见的。

    司马懿当即附和道:“想当初陛下祭天之际,出现紫气东来三千里的异象;如今我大汉刚刚一统,千年浑浊的黄河河水就变得清澈。”

    “此等异象,正说明陛下乃是不世出的圣君!”

    拍马屁司马懿是极为擅长的。

    要想进步,马屁必不可少。

    其他人虽然有些鄙夷司马懿这种谄媚天子的行径,但对这番话倒是十分赞同,毕竟天子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黄河水清?”

    刘协听完袁熙的话后,非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神色为之一变。

    “显奕,你刚刚说黄河水变清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刘协剑眉紧皱,神色极为严肃。

    天子的这一反应让袁熙愣了愣,他本想将黄河水清这一祥瑞说出来取悦一下天子的,却没想到天子听完后居然一下子变得严肃了起来,这让他心中有些疑惑。

    不过他还是如实回答道:“启禀陛下,此事确为真事,臣没有半分虚词,是黄河一带的官员几日前禀报上来的。”

    “黄河河水自古浑浊,如今变清,乃是千年难见的奇观。传闻孔圣人出生时黄河河水就一夜之间清可见底,故而有言圣人出,黄河清。”

    “陛下仁心为民,可见这黄河水清正是上天对陛下功绩和仁德的认可!”

    袁熙以为天子是觉得他说假话,于是出言辩解道,搬出了种种典故。

    但是刘协听完之后,脸色却有些难看,什么黄河清圣人出,全是一派胡言!

    他前世无意中看过相关资料,历史上也有过黄河水清的例子,但随之到来的就是周边千里大旱!

    大旱乃是大灾,无数百姓要受难!

    后世明朝的时候为治黄河,还专门创立了一种称水定天象的方法。

    所谓称水定天象,就是让汛兵去黄河取水,以水的轻重,来与往年对比。

    若是取来的黄河水重,那么当年则需注意防汛,若是黄河水轻,那么需注意防旱,这一方法的预测准确度极高。

    若真的发生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

    那么简直是一场灾难!

    不过现在很显然还没有这种方法出现,想到这里,刘协当即说道:“不,黄河水清并非是什么祥瑞。”

    “而是将要千里大旱的征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一惊,将目光投向天子,脸上都带着不解之色。

    黄河水清,大旱之兆?

    刘协明白他们不能理解,于是解释道:“尔雅有云,河出昆仑虚,色白。因所渠并千七百一川,故而色黄。”

    “汉书又有云,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

    “以二升之水载八斗之沙,由此可知黄河河水之所以浑浊是因为水中携沙所积,而水中之沙乃上游各川所携。”

    刘协将有关黄河水浊的典故一一道出。

    后世黄河的水清,那是因为后世治理得好,现在哪里有后世那种条件?

    但众臣闻言都有些愕然。

    虽然在座的众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这些典故他们也全都知道,但这和又和大旱有什么关系?

    刘协紧接着说道:“黄河常年浑浊,因为泥沙所致;而今年黄河河水之所以变得清澈,是因为上游所渠各川的水枯竭,泥沙不得随流而下,故而才会变得清澈。”

    “黄河上游各川水竭,是因为雨水不丰,而雨水不丰,则必有大旱!”

    刘协这番笃定之言令众臣无不吃惊。

    黄河水清,难道真的代表着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将要到来了?

    鲁肃原本也以为黄河水清是祥瑞,但听到这话后也不由得震惊,于是忙道:“若真是如此,那么应该速速令黄河沿岸各地粮仓中多加备粮,以应大旱!”

    “此事当要慎重!”

    鲁肃的话音落下,法正便立刻开口了,只见他神色严肃,朝刘协拱手道:“陛下,防旱一事非同小可,需及早知会国内各郡县,仅粮仓里的储粮就要增加五成以上!单单这一项就至少要耗费数百万贯钱!”

    “黄河水清虽然罕见,但往年也曾出现过,可却未闻发生过大旱,陛下会不会是多虑了?”

    大汉如今刚刚一统,若要大规模防旱的话,那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物资不说,这对于国库也是很重的负担,尤其是目前的情况。

    虽然清丈田亩能让国库增加很多赋税收入,但这些钱还没收上来啊,再者说朝廷的开支同样很高。

    农业补贴、烈士抚恤、兴建公共图书馆、兴建公共学塾……一条条一项项全都是吃钱大户,消耗恐怖。

    现在的大汉就像是一棵刚刚经历过风雨的大树,需要大量的养分来修复创伤,维持生长。

    所以现在的大汉说有钱也有钱。

    说穷……那也穷。

    法正掌管着税务总局,对大汉如今的财政情况最清楚不过,所以他才会站出来劝说天子不要轻举妄动。

    “陛下,您是不是过于谨慎了?黄河水清会大旱这种事,臣也确实没有听说过。”就连贾诩也出言劝说道。

    “往年水清为何没有大旱朕不知晓,但此番黄河水清,绝不能忽视!”

    刘协的神色无比严肃,“朕身肩社稷之重,绝不能拿百姓们的性命去赌,朕宁愿花费这一笔钱,也要保百姓一份平安!”

    根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是旱灾频发的一段时间,在中平元年之前就有连续多年的旱情。

    在汉献帝登基后的兴平元年至二年,更是有连续两年的大旱,关中沃野白骨千里。

    虽然最近这几年天下总体来说没出现过什么较大的自然灾害,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

    所以,刘协才会这么重视这次黄河水清的情况,因为实在是太过于巧合了。

    刘协尤记得自己当初出行在外时,看见百姓易子而食,衣不蔽体的惨状,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登基后再大规模出现。

    旱灾是最严重、对社会造成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要是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千里荒芜、尸横遍野、易子而食可不是说说而已,那会变成血淋淋的现实!

    众臣听完后都不由得动容。

    刘协对袁熙吩咐道:“显奕,你即刻命人去黄河水源处查询水量情况,得到结果后立即向朕禀报!”

    “此事不得耽搁!”

    袁熙心中一凛,重重抱拳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