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智者千虑
    听到刘娥带着几分自嘲的语气,赵祯有些发懵……

    这……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是,还没等他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接下来刘娥的举动,却更让他意想不到。

    只见刘娥伸出手,轻轻的敲了一下他的头,接着开口道。

    “六哥到底是长大了,现在跟娘说话,都要拐这些弯弯绕绕的……”

    赵祯的身子有些僵硬,看着对面突然变得柔和起来的刘娥,他一时有些无措。

    显然,刘娥是听懂了他要表达的意思的。

    因为他刚刚的那番话,关键之处,的确就在那句一字不宜擅自更动上。

    丁谓之所以执着于是否去掉权字,其目的就是希望进一步扩大刘娥秉政的权力。

    这对于刘娥来说,毋庸置疑是有利的。

    这种情况下,面对刘娥的询问,赵祯想要既不落人口实,又不得罪刘娥,便只能另辟蹊径。

    他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刘娥,去掉权字,固然会让她秉政的权力更大,但同时,也会引起外朝对遗制的质疑。

    就像王曾反对丁谓时说的那样,由皇太后暂时处分军国大事,是因嗣君幼冲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称权已经能够赋予皇太后足够的权力,若再扩大,便有揽政之嫌,有些说不过去。

    嗣君仍在,却赋予皇太后过大的权力,势必会引起其他大臣对遗制真实性的质疑。

    这种状况下,一旦这场争论再传出去的话,那么,结果很有可能是,权兼处分这一点,也会被一并质疑,是否是在假传圣命。

    为了所谓的更加名正言顺,去冒彻底失去秉政权力的风险,哪怕只是一丁点的风险,也显然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按照赵恒死前的吩咐,一字不改。

    这样,虽然刘娥之后会稍有掣肘,但却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到暂时秉政的权力。

    如此回答,既顾全了刘娥的利益,也没有让他变成对方向宰执大臣施压的借口。

    在赵祯看来,应该勉强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

    可是……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刘娥竟然会是这样的反应……

    面对着眼前仿佛看着自己叛逆期儿子一般无奈的刘娥,赵祯有些恍惚。

    他越发觉得,自己看不透这位刘皇后了。

    最初在赵恒的榻前时,她便似一个婉约的普通妇人,随后面对那些宰执大臣时,一身上位者的气势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如今,明明是在商讨秉政大事的状况下,却又突然变成了一个无奈的母亲。

    这般多面的表现,着实是让赵祯感觉自己有些跟不上对方的思维。

    宋朝皇室和其他朝代不同,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称呼皇子皇女,都是按照序齿,皇子叫哥,皇女叫姐。

    赵祯是赵恒的第六个皇子,所以,称他六哥并无不妥……

    可问题就在于,这是对普通的皇子皇女亲昵的称呼。

    赵祯是太子,自打他被册封以来,所有人对他的称呼,就都是太子这种相对正式的叫法。

    六哥这个称呼,按原身的记忆看,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过的。

    除此之外,娘这个称呼也是民间用的更多。

    要知道,虽然刘娥是赵祯的‘亲生’母亲,可她同时也是皇后。

    为显尊敬,赵祯一直都是称呼她为大娘娘。

    这种状况下,刘娥突然改变的称呼,再加上她刚刚亲昵的动作。

    不像是皇后在教训太子,倒像是民间的老母亲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的无奈一样。

    眼瞧着赵祯跟个木头一样愣在原地,刘娥似乎有些生气,轻哼了一声,转身坐下,对着雷允恭吩咐道。

    “再去催一下,就说,大行皇帝驾崩之时,已将诸事安排,如今大丧之时,诸事待办,遗制当从速拟之,勿要拖延。”

    看着重新恢复了端庄仪态的刘娥,赵祯心中也隐隐明白了什么,想了想,他老老实实的拱手道。

    “大娘娘,我知错了……”

    果不其然,这句话一出,刘娥微微皱起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没好气道。

    “坐吧。”

    于是,旁边的宫人连忙搬来一个墩子,赵祯乖乖的坐下来,心中却是苦笑不已。

    皇家政治,果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玩得转的!

    他开口之前,自忖已经足够谨慎,将自己能够考量到的方方面面,都考量到了。

    但是,话说出来之后,还是出了错。

    原因就在于,他想的太多,却忽略了关键的一点。

    作为一个现代人,赵祯和刘娥之间,实际上相当于陌生人的关系。

    所以,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是将对方当做一个纯粹的政治家来看待的。

    可问题恰恰就在于此。

    虽然在后世,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刘娥并非赵祯生母这件事,也不算什么秘密。

    但至少现在这个阶段,这件事情还是一个绝密,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尤其是对于原本的赵祯来说,历史上的他,直到刘娥死后,才得知了真相。

    在此之前,他对待刘娥,皆是当做亲生母亲来侍奉的。

    在这个尊奉孝道的封建时代,之前的赵祯,对于刘娥不仅是恭敬,更是发自内心的孝顺。

    而且,按照原身的记忆来看,这么多年以来,刘娥虽然对他严格,但爱护也是真的。

    换而言之,他们母子之间的相处,其实是十分和睦的。

    刚刚的那番话,若是太子对即将秉政的皇后说,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若是儿子对母亲说,就显得有些生分和疏远了,怪不得刘娥会露出如此神态。

    这边赵祯心中苦笑不已,另一头,刘娥看着自己这个有些垂头丧气的儿子,心头也不由有些放软。

    叹了口气,她语重心长的开口,道。

    “六哥,你身为储贰,接下来便要继位为君,承担社稷之重,和外头那些两府大臣一起参决政务,所以,遇事多些心思,是好事。”

    “但是,你更要明白,大娘娘和你是一心的,你爹爹临终之前,最担心的,就是你应付不了朝局,这才让大娘娘多帮衬些。”

    “你的这些心思,更该用在应付外头的朝臣上,不该用在大娘娘的身上,懂吗?”

    原本刘娥是想安慰一下赵祯,但是,往日她严厉惯了。

    所以,没说两句,便不自觉的又变成了教训的口吻。

    “大娘娘放心,臣明白了。”

    赵祯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这次,他话说的倒是诚挚的很,没有半分掺假。

    事实上,相对于刚刚刘娥柔和的态度,现在这种略显严肃的教训,反而更让赵祯放下心来。

    当然,这不是他有什么奇怪的癖好,而是因为,这才是赵祯记忆当中,常态下的刘娥。

    这一点,说起来也颇有意思,在赵祯的成长过程当中,刘娥更多的扮演的像是严父的角色。

    从赵祯小时候起,刘娥对他就要求甚严。

    不管时间多晚,她在帮助赵恒处理完政务之后,都会亲自阅看赵祯的课业,逐字逐句的批改。

    若有错处,也是不厌其烦的指出,甚至是亲自教导。

    除了学习方面之外,生活方面,刘娥也十分上心。

    作为宫中唯一幸存的皇子,赵祯虽然顺利长大,但是身体不算健壮,时常生病。

    每每他生病的时候,刘娥都会抽时间,亲自看过他的饮食衣物,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才会放心离开。

    反倒是赵祯的亲爹赵恒,早年成天忙着东祀西封,后来又一病不起,对于赵祯的关心并不多。

    事实上,这也是之前的赵祯,对于刘娥十分恭敬孝顺的原因。

    虽然多数时候,刘娥对他严厉,可这份严厉之下藏着的,却是关心和爱护。

    眼下这种状况,刘娥若是对赵祯真的安抚宽慰,他才是要心中不安。

    反而是刘娥不自觉的恢复了往日的口气,则代表她并没有将刚刚的事情放在心上。

    这一点对于现在的赵祯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证明了,刘娥和他之间,至少眼下并不是敌对状态。

    相反的,在对待他的时候,刘娥更多的像是看待一个略显叛逆的儿子。

    虽然会严厉的教导,但是,只要他做的并不出格,大多数情况下,刘娥还是会予以包容,并不会放在心上。

    这才是让赵祯安心下来的原因。

    要知道,哪怕现在的刘娥并不是历史上那个已经垂帘称制多年的太后,可她毕竟已经早已经开始参与政务处理。

    所以,真要是论政治功力,眼下的赵祯十个绑在一起,也不可能是她的对手。

    刚刚虽然说错了话,但是塞翁失马,也算是有所收获。

    至少对于之后怎么和刘娥相处,赵祯的心中,已经有了几分概念。

    简单的说,眼下的刘娥和他,既是即将秉政的太后和即将登基的新皇,同时也是母慈子孝的骨肉。

    这种状况下,刘娥对赵祯,培养和宽容要大于防备。

    所以,只要赵祯没有实质性的触动刘娥的核心利益,那么,日常的一些小错误,刘娥也不会放在心上,只会当做是少年的一时意气。

    当然,这更多的建立于,刘娥对自身政治功力的自信和对朝局的有力控制。

    一旦有一天,赵祯的势力膨胀到,会威胁到她秉政权力的时候,只怕就未必会仍旧这般温情脉脉了。

    但不论如何,确定了这一点后,赵祯自打来到这个时代后,便始终紧紧绷着的心弦,总算是可以松一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