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爷和陈二爷商量一下,六爷也对这沉船宝藏感兴趣,他这人爱冒险,喜欢刺激。
反正要南下两广,办完事,那里离东南亚这个番外之国不远。
青黛和兰蕙听说可能要去国外,都很高兴。
余猛和南乔也一起去了,四哥赶着马车……
陈二爷辞别妻儿,他们离开了金陵府,陈府归于平静……
六爷和张文龙重新踏入江湖!
江湖,那是我的所爱……
那里有青衫烈马,有碧海蓝天,有风起云涌,甚至朝来暮去的夕阳里,都有江山和男人颜色!
一行人南下了,坐着几辆马车,沿着江南古道,直奔两广。
队伍很大,不过陈二爷他们有钱,所以什么都不是问题,一路上并不遭罪。
他们游山玩水,广见博闻。
张文龙他们都开阔了眼界……
开始了寻宝之旅……
他们要先去救出铁蛋,再去南海打捞沉船。
路过杭城的时候,大家看望了梁风,梁风也想一起去,可是他的儿子没人照顾,陈二爷想了一想,就让梁风带着儿子一起去了。
梁风的儿子十几岁,叫雷霆,他很活泼,大家都很喜欢他。
他们走走停停,游历了名山大川,顺道看见古董店也会淘些宝贝。
六爷和陈二爷的看古董眼睛都是火眼金睛,随便古董店里扫视一圈,基本知道真假和价值。
他们一路上的花费,他俩买几件古董一倒手就赚回来了。
这一天,他们到了福建,路过了武夷山。
武夷山号称岭南第一山,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峰,素称“华东屋脊”,它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和江西省东部,山脉北部的最高地段是两省分界线。
除外,武夷山还是闽江和赣江的分水岭,是闽江的主要源头和集水区之一。
武夷山上常年云雾弥漫,产好茶,有好水,九曲溪两岸存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山上有武夷宫、九曲溪、溪南、桃源洞、有九曲溪流,三十六座山峰,七十二个洞穴,九十九座岩石。
他们游了武夷宫、天王峰、御茶园、桃源洞、天游峰、一线天、虎啸岩、水帘洞。
坐着竹筏,九曲溪流两岸风景如画,两岸悬崖峭壁上很多悬棺,大家好奇这些棺材如何放入悬崖峭壁的山洞里的。
老李赞叹不已,他说道:“我要是年轻几年,就会把悬棺盗了。”
陈二爷微笑不语,他和六爷对盗墓没兴趣,他俩喜欢淘宝。
武夷山历史文化厚重,拥有彭祖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
宋代时期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 ,是朱子理学的发祥地,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着书、讲学长达50年。
在这里,他们武夷山下一个千年古镇找个客栈住下,玩了几天。
这个古镇古香古色,一条溪流穿过镇子,两岸很多商家和茶楼,还有古董店。福建本来就是文物大省,民间出土文物不计其数。
看着当地风土人情和青山绿水,都不觉得心旷神怡……
张文龙带着青黛和兰蕙游遍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丹山雄姿。
在千回百转贯穿群山的九曲清溪里戏水,溪水清澈见底,溪鱼游在竹筏旁边,触手可及。
六爷和陈二爷不像老李,老李对悬棺感兴趣,他们二人则喜欢喝茶。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为“万里茶道”起点。
这里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宋代窑址,遇林亭窑,生产茶盏,很有特点,黑盏带描金。
在宋代,有斗茶之风,福建产名盏,建盏天下闻名 。
建盏,全称“建阳建盏”,古称“建窑建盏”,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
特指古代建窑窑址中的黑釉瓷茶盏和今建阳地区内的黑釉瓷茶盏。它是中国传统名瓷,为黑瓷的主要代表,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享有“瓷坛明珠”美称。
五代时期的陶谷所着《清异录·卷上》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展蜀画鹧鸪于书馆”,说明当时建窑已生产带有鹧鸪斑点的茶盏。
宋人饮茶方式较之唐人更为精致细腻,更讲究艺术化,点茶和斗茶成为时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茶具随之发生了变化。
宋代斗茶注重注水、击拂、泡沫形成的力道和时机,白沫留存时间愈长表明茶品愈高。
建盏因其黑色的釉面、朴素的造型、独特的工艺,正符合宋代茶色尚白的需求和斗茶的审美情趣,成为了斗茶者的首选茶具。
宋徽宗赵佶极为推崇建盏,其《大观茶论》中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
有好茶,有好盏,武夷山还产好泉水,所以这里的茶喝起来口感甚佳。
我没事的时候去了几次武夷山,每次都在这个古镇上喝一下午茶,然后淘一些古董装满跑车后备箱,再回浙江……
一次在山上还看见了白色野生孔雀,感觉很惊异。
老李每天喜欢研究这个些悬棺……
悬棺的葬俗在历史上出现得较早,最早的悬棺葬在福建武夷山地区。
这里发现的早期悬棺年代大约相当于历史上的夏、商时期,上起三代,下至明、清,这一奇特的葬俗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盛行了数千年之久……
它以将盛放死者的棺板放置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哨壁之上为主要特征,棺木的放置方法多种多样,或利用岩壁间的缝隙处架设。
或在岩壁上幽孔,楔入木桩,支托棺木;或凭借天然岩洞及人工挖凿的洞穴,将棺木置于其中。
据推测,悬棺的放置方法有山顶悬索下柩法、栈道法、涨水法等多种方式,不过因其年代久远,又是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上放置棺木,缺乏可靠的文献,所以很多悬棺的放置方法至今还是一个千古之谜。
悬棺葬,既是原始祖先崇拜下的产物,也是古越人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真实反映。奇特的是棺材像船型,应该与信仰有关……
如今,你去武夷山,那些悬棺还在悬崖峭壁上存放,看着挺离奇……
这天,老李实在手痒,他打算去悬棺的洞穴看看……
他和梁风两个人带着绳子去了悬崖峭壁……
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在地质史上 由于造山运动的影响,这里的山脉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在悬崖峭壁间形成了许多天然的崖洞。
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引《建安记》说:武夷山“崖有悬棺数千”这数字看似有些夸大,但说明这里悬棺较多。
明代,为探寻武夷悬棺奥秘,旅行家徐霞客于1616年2月23日只身系绳,从峰顶徐徐而下,爬进岩洞探看船棺,日记中写道:“达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机杼。一小舟斜架木末。
据说,先秦以前,武夷山一带居住着少数民族古越族人,把船看成最珍贵的物品。他们的风俗中用船安葬死者,被看成是隆重的礼仪。
他们还认为,棺木放的越高,灵魂越易升天,便想方设法将船形棺木置于高高的悬崖上,祈求死者在幽冥中继续享用船只,并避免遭到野兽侵袭,外人的损毁。并祈求祖先给他们庇佑。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葬制。
当地人称悬棺为“仙舟”,“仙人屋”等,常有学者推断说,仙舟就是方舟,正如圣经里所说诺亚方舟一样,是盘古时代流传下来的……
老李,和梁风上了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