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四卷 拔剑四顾心茫然 楔子
    乾化二年,天佑九年,西历九一二年。

    四月初一。

    景城。

    城外十里。

    一行骑士正沿着官道嘻嘻哈哈地牵马缓行,便有数十骑策马又从城门洞子里出来放马急追近前。追上来的这打头正是小屠子,身后马背上拉着一囊囊饱满的水囊,里面装着他刚从城里打好的酒水。

    等小屠子一行人来到,骑士们欢欢喜喜分了酒囊,然后一一上马,边走边喝,远离景城而去。

    这次跟着三叔出来真不白干,居然一脚踹到梁帝的脸上了。

    每每听说阿爷在云中城下一把火烧得何其痛快,小屠子见贤思齐,就总想有一日也能感受一把。何况如今家里人多势众,定要比爸爸干得更好。

    那夜,他就想依葫芦画瓢,给梁帝来把大的。

    可惜,梁营周边的草都被畜牲给啃秃了,点不起火呀。

    可不是么,若非周边没草吃,能把畜牲放到几十里外去。

    不过么,放了这么几个炸雷子,也够老朱尿了。

    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哼,那天在清池阵前,李三叔不讲武德,一通炸雷子,小爷迎风尿三尺的都被吓尿了,朱三这老朽半夜受惊,岂能不漏!

    可惜他们是一击即走,没敢在附近久留,不能亲眼欣赏啊。

    踹梁帝的行营,那就是一杆子捅翻了马蜂窝,不走,等着被人包馄饨么?所以,梁军的后续行止就只能等其他消息印证了。

    反正他刚刚去景城里打酒时,还没有什么风声传来。

    嘿,想一想那天在清池城下的经历,他永生难忘呐。

    跟随老郑南征北讨,咱小屠子也算是见多识广,可也是头次见那阵仗。油瓶子、炸雷子不要钱般往城头城下猛扔,城下的义昌兵就跟惊散的兽群般,那一通跑呦。城上更是一片雷声一片火。

    乱成那样,有没有赵珽那老货开城门,清池城也得是一鼓而下。

    再想想那天夜里梁帝行辕,那墙上的一片慌乱。

    哈哈,小屠子是喜从心中起,满脸都是春。

    感觉胯下的马爷又要塌了,小屠子满身肥膘一晃,灵活地窜到另一头马爷背上。凑到郑老三跟前道:“三叔。回去你跟阿爷说说,让俺去忠武都呗。”

    郑老三道:“怎么,那么想跟卢八混?自己说去呀。”

    “泰山好有五旬了。”小屠子一脸诚恳道,很有孝心的样子。

    郑守礼郑老三闻言,就觉着心尖尖被人扎了一刀。

    四下看看,除了几个带队的老人,左右几乎都是青春洋溢的笑脸。

    毅勇都还是这个毅勇都。

    但毅勇都也已不是那个毅勇都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啊。

    最初跟随二兄投军的老伙计,刘老四杳无音讯,刘三做了钱串子,张铁匠常年在后方坐镇,王义去常捷军做指挥使,郭靖做了教练使,周儿、王儿,还有老张的那两个老兄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毅勇军,毅勇都。

    奠基者们渐渐老去,新人已经成长起来。而他郑老三既非老一辈,亦非新一辈,他只是一个过渡。

    似乎有点尴尬。

    但是,将这支队伍顺顺利利传承下去,恰恰是他扛在肩头的重任。

    迎着二侄子殷切的目光,郑老三道:“成。回去我找你阿爷说。”

    这就是军队的传承。

    ……

    清池。

    南征行辕。

    天气渐暖。

    陪同李老三视察回来,对面杨师厚安安静静,幽州汉子们也乐得清闲。

    郑守义闲心大起,领着五弟、次子等人亲手伺候了马爷们修蹄子,换马掌,累得一身臭汗。就在营里烧了热水,脱得赤条条地洗刷风尘。

    身姿依旧伟岸,但是腹前略显垮塌的肥肉却看得老郑心情坏了不少。

    赶紧擦了水渍,套上衣袍,将这不堪遮掩。

    哎,别说,看不见心情就立刻转好。

    张书记远远等了不短,看郑大帅总算洗剥完毕这才上来禀报。

    “何事?”

    张泽道:“枢密使有请。”

    这不才回来么,怎么又有请?

    李老三与老子如此恩爱了么?

    郑守义也不敢耽误,策马入城。

    李枢密在临时的书房等他,在座的还有元行钦和赵珽。几人面上形容轻松,一看就不像有大事。李老三坐在榻上,抱着一卷书在看。见郑二来了,他将书卷放下,请郑守义在身边落座。

    郑守义够着头瞥一眼,随口问:“三郎这还读书呢?”

    李枢密道:“嗯,要读书,读好书。”顺手就将书卷递给郑二过目。

    郑守义也不跟他客气,接过来看一眼,见李老三正读的一段是: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

    向前一翻,赫然是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乌泱泱一堆字,郑二看着就脑皮发麻,快还给李三,等他开讲。

    李枢密将书收起,微笑说道:“杨师厚又来了,说最近可能会撤军。其有所调动,望我军不要误会。”

    郑守义道:“哦?要走?”

    李老三有些不能确定,说:“是这么说。他若肯走自然是千好万好,但是,兵不厌诈,杨师厚究竟是要走还是另有所图也不好说。”

    李枢密抓抓脸,道:“我总觉着对面出了什么事儿,但又搞不清楚。总之要谨慎防备。郑帅,元哥儿这边整顿队伍尚需时日,最近还要烦劳二郎费心。”

    郑守义也很清楚我军的虚实,对此没有异议,将前胸擂得闷响,道:“三郎放心,我军斥候一直用心警戒,从不懈怠。前几日老三来信说,准备去西边瞅瞅。据说朱三不是在那边么,老三打算过去看看。”

    以为有什么,结果就这点绿豆大的屁事,郑守义感觉李老三是不是转了一圈昏头了,还专门让自己跑一趟。

    边上的老油条赵珽听着心里偷乐。又是三郎,又是朱三,又是老三,好嘛,真是行三的开会了。

    李枢密喜道:“嗯,不错不错。杨师厚若真要走,定是后面出了什么事。千万用心打探,别让杨师厚那老狐狸把咱给涮了。”

    看李老三这么神神叨叨的模样,郑守义真是很不理解,陪着他又扯淡两句就散了会。直到回营,也没弄明白。与狗头军师张泽说起,张书记同样的一头雾水,也就是听说李枢密在读《诸葛亮传》这个细节,稍稍勾起老酸丁的一点遐想。

    诸葛亮?刘禅?

    张书记决定也把《三国志》寻来再重新读读,好好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