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黄河远上白云间(八)
    八月廿二日。

    麟州。

    这是老屠子故地重游了。

    上一回,他还是陪着李老三收拾折家来的。

    哎呀,说到折家,这次从幽州回镇,他还路过云中看了一眼。

    嗯,都挺老实的。

    折家不少丁壮如今也在军中效力,在魏州前线,老屠子也总跟他们打交道。感觉,从心灵到肉体,都算是恭顺了吧。

    李存贤在那边干得不错。

    这老小子是真的看破红尘了感觉,在云中那么个鸟不拉蛋的地方管民政,也学起李老三,田间地头转悠,要么就是各种消遣。

    郑守义本来好心拉兄弟一把,若他愿意,可以来西面行营做事。

    甭管当初李存贤干了什么,过去就都过去了嘛。

    结果人家还不愿意。

    真打算在云中养老喽。

    ……

    到麟州,其实是可以走水路的,省不少事呢。

    从东城附近上船,顺流直下,到麟州以东不远登岸,十分便宜。

    所以,刘老三就想邀请老屠子体验一把水运。

    可惜老屠子在魏州那边被李老三整怕了,留下了心理阴影,死活不肯。他是扒着船帮子下水,过了黄河就赶紧上岸,一刻都不敢多待。

    大军与辎重慢慢摆渡,郑大总管先行一步,就进了城。

    郑全忠领二千振武军,已从胜州南下抵达,交接完毕。大军走后,麟州这里就交给郑全忠看守了。

    要说咱老马匪治军很有一手。

    左龙虎军到达后,老马匪迅速主持左龙虎军与常捷军重新编组,架子都已搭好,部分军士按建制分配下去便告完成。

    最后安排年纪大的一批老弟兄带着五百人留下,帮忙郑全忠镇场子,常捷军其余军士全部出动。

    事情办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哪像那些魏兵难缠。

    你想,老马匪是什么人,手下又是什么人。在单于都护府做了几年素和尚,听说总算能去河西发财,一个个斗志昂扬地,弄得老屠子都有点怕浪过了头。

    九月初一。

    大军从麟州出发,老屠子有意通过行军完成各军磨合,就走慢些。

    日行二十里。

    或露营,或宿营。

    斥候游骑四出,侦察、遮断。

    又将遇袭成阵等诸般科目演练。

    每日晨,一通角响,二都马骡驴牵出准备。

    二通角响,二都列队,一都马骡驴牵出准备。

    三通角响,二都出发,一都列队,三都马骡驴牵出准备。

    四通角响,一都出发,三都列队,左龙虎军马骡驴牵出准备。

    直至六通角响,全军出发。

    步军与辎重队居中,前后相聚二千步行军。

    骑军与步军相隔二里。

    斥候于前后左右各放出三十里侦探。

    每遇高地,必以五名斥候登高放哨,直至全军通过。

    演练前军遇敌。先有二都迅速展开,左龙虎军迅速跟上策应,为一都、三都展开争取时间。

    演练后军遇敌。则三都率先展开,同时左龙虎军迅速接敌迟滞,不给贼兵可乘之机。

    又有夜间袭营等诸般项目。

    沿途地形也比较多变,平地,丘谷,河流,样样不缺。

    在平地,就演练阵型展开收拢,纵横驰骋。

    遇丘谷,那就步骑配合演练搜山。在麟州有日,对于山地作战,老马匪也算落力研究,认真体会。这次主要是让左龙虎军的兄弟们适应。

    至于遇水搭桥,又不在话下。

    老马匪王将军办事向来靠谱,绝不给郑老板丢脸,一路安排得明明白白。

    常捷军不愧其常捷之名。

    毅勇军改名来的左龙虎军亦称强军。

    短短数日,西征大军便已配合圆熟,收放自如。

    郑大总管居中观察,大点其头。

    便是自视甚高的教练军娃娃兵也赞叹不已,大夸王司马治军有方,很让老马匪王某人长脸。

    九月十三日。

    夏州。

    西北行营的安排,枢密院早已行文过来。所以,左领军卫已有一半开赴灵夏布防,去给李承嗣擦屁股,但是魏东城尚在夏州等待。

    老屠子曾多次往来夏州。要说起来,征讨西北,郑某人是豹军第一人。

    回想当年与李承嗣合作破城,郑大总管心中唏嘘不已,不过短短数年,已是天人永隔。登上城中高塔,俯瞰众生,郑大总管道:“党项羌底子不差,此番西去,地形多变,我拟征发党项山民从军,可否?”

    这次郑某人没少做功课。

    之前几次西征,加上有宋瑶这么个蛊惑人心的玩意,对于河西的局面,其实郑守义是有一些了解。

    李老三更是为他大开方便之门。

    局面复杂啊。

    虽然宋瑶说都是小杂鱼,可是,大唐丢了河陇上百年,你说那边全是草包,这就不合逻辑。至少在郑守义看来,不能轻信宋瑶的话。

    甚至于接触的那些人,也都未必可信。

    天知道是不是宋瑶的人呢。

    别的不说,就说后来归义军起事,往正面说,这是心向大唐,可是换个角度,不也是说明这帮子地头蛇不好弄么?吐蕃占了河陇上百年,说完就完了。

    什么情况?

    李老三也向他提供了大量资料。

    从地图,到游记,十多年的工作成果,一股脑全支援了郑大总管。看到那如山般堆积的卷宗,郑某人也只能把一个大写的服写在脸上。

    但真正让郑守义肯下决心的原因,其实是李承嗣。

    李承嗣绝不是莽夫!他虽然翻了车,但是郑守义反复了解,基本确定河陇的这些地头蛇可能真的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从为人角度看,不是事先确定这帮混蛋无能,李承嗣绝不会如此用兵。

    从实际效果看,李承嗣一路打到删丹城下也验证了这个判断。尤其在他身死后,宋瑶还能带着残兵跑出来,都无比清晰地展示出河陇的虚弱。

    正是有了这样的判断,郑守义才敢去。

    嘿,两眼一抹黑就万里搞远征,他郑某人疯了么。

    同时,为了避免重蹈李承嗣的覆辙,郑守义细致认真阅读了李老三给他的材料,访谈了亲历其事的许多人,对河西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

    河西地势多变,尤其南边祁连山,肯定少不了山地作战。

    就这个未雨绸缪,郑守义对老马匪就很满意。

    但是话说回来,自己的队伍千里奔袭也好,阵战破地也罢,郑大总管都有底气,这个山地作战嘛……

    还要妥为安排。

    哪怕用不上,也得多准备。

    倒在黎明前,郑某人就亏大了。

    回想当年夏州城下一战,党项山民虽然大败亏输,但是那股子虎劲儿,悍勇,还是给老屠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西征,正可以征调部分过去。

    这也是一石二鸟。

    西面行营固然得利,后面周德威也好开展工作。

    新任节度使周德威已到任,但是他初来乍到,门还没有摸熟,不好随便应承。他是个能屈能伸的性子,便对魏东城道:“魏公,周某初来,还请魏公指教。”

    魏东城其实已与周德威交接完毕,在这里就是等老屠子,想跟他一路过去也好计议一番,但是夏绥的事务,就不好多置喙了。可是想想自己还是西面行营的副总管,便道:“山民悍勇不假。定难军中便有些山民子弟,可直接调用。

    若仍不足,郑帅威名赫赫,想必征发不难。”

    郑大总管在这一片确实是声名赫赫,还是可治小儿夜啼的那种。

    周德威亦见过老黑的手段,微笑不语。

    郑大总管嘿嘿乐道:“便取二三千罢。在夏州操练一冬,明春好用。”方才他看了夏州仓储,粗算应能支应的起。

    有粮,这是好事啊。

    老屠子心中盘算,一千娃娃兵,有一百丢在银鞍都管后勤,一百跟着老马匪在中军攒划,还有八百人可用。

    他打算发来四百练蕃兵,看看这些娃娃兵的成色。到灵武还要征募一些蕃部,剩下四百娃娃兵就打算在那边练兵用了。

    周德威道:“如此,先从定难军抽调,若不足再征发。嗯,可多征发一些,弥补定难军之不足,铁林军亦有缺额。”

    铁林军的主力是河东汉子,这次周德威来夏绥,也跟着来了。因为留下了部分不愿远行的,因此军中有些缺额。本来周德威筹划着等魏东城走了再下手募兵,既然老黑把话点到这里,他也就不客气了。

    经过几轮教育,周边的党项羌还算乖顺。

    李承嗣、魏东城都在山北干过,对付这些杂鱼都很有心得。杀人立威这等坏事,郑大总管当年已经做绝,李承嗣还补了一刀,效果那是极好。

    等到魏东城来到,就开始走温柔路线,收获甚佳。

    能不佳么?一万大军镇着,又征发了本地四千丁壮入军。

    谁还敢闹?不要命了。

    魏东城道:“若只要二三千人,定难军便有。至于征发么,周帅是大帅,你说了算。这党项羌也好对付,募部中精壮入军数载,哪个还想回去?”

    这可是魏东城的经验总结,也是自大李子治山北以来的历史传承。

    地头蛇所以倚仗的就是本乡本土,合纵连横,鼓动本地人闹事,抵制上官。选择与他们合作,一般都是上官实力不够。而对于豹军来说,至少过去这几十年没有这个问题。

    豹军刀子硬,还特别不怕麻烦。

    到山北,就先砸烂了地头蛇,杀刺头,收民众。

    回幽州,他们自己就是地头蛇。就这,也要通过捡田括户,整顿秩序。顺者昌,逆者亡。李老三哪里搞来那么多钱?一个就是吃大户,这是发横财;一个就是搞均田,这是细水长流。

    在义武,老兵先后被杀了几个来回,郑守义也没惯着他们。

    进河东就更刺激了。直接阵斩了李存勖,将沙陀人连根拔起,上上下下清理一遍,那是大李子亲自坐镇督办的。再匹配上移民分田地。

    塞内的事情其实比边塞难搞多了。

    就边塞这些胡儿,部众多为奴隶,人都不算,给他们自由,分他们土地山场,征发青壮从军,发粮发饷。

    孩子们跟着唐军过过了好日子,哪个不肯归心?

    真有这样的冥顽不灵之徒,就杀呗。

    治理夏绥,魏东城依葫芦画瓢,因地制宜地搞编齐民,至少银、夏周边的小部落都已顺服。

    大部落?呵呵,周边哪里还有大部落,都被老屠子杀光啦。

    党项山民也是被李承嗣、郑守义一把打得服气,又出了不少丁口,也在迅速向正义靠拢。凡是能种地的,就见缝插针给分地,蚂蚁搬家,吸收部中勇士从军,用个几年夏绥也就稳了。

    当初符存审去辽东,做了河东降将中的第一位节度使……

    实话说,周德威是有点吃味的。

    这番能做这夏绥大帅,周将军踌躇满志,也是立志做出一番事业。

    当然,周德威是明白人,他无意掺和西征,那是老郑他们碗里的肉。周德威的目光是着落在夏绥。

    不管未来怎样,至少十年二十年内,夏绥肯定还是实权节度使。

    李老三还要平定中原。朱梁是好啃的么?就算啃下了朱梁,还有淮南呢,还有襄樊呢,还有蜀中,有浙江,有岭南。

    一时半刻的,哪有功夫管这边。

    至于十几二十年以后的事儿?

    爷爷老了,说不定早就回朝了。

    怎么,做十年土皇帝还不满足?

    郑大总管在西边折腾得越热闹,其实周大帅日子越好过。

    说不定哪天老郑也挂了,就能轮到我周某人出马也说不定呢。

    所以,周德威对于郑大总管的工作那是非常支持。

    下了楼,郑大总管眼尖看到人群里有两个家伙,正是高家老哥俩。

    老屠子立刻想起高家小子拐带小十一的怨恨来。眼珠子一转,郑大总管道:“嘿嘿,魏哥儿,向你借两个人?”

    魏东城奇怪,没听说这黑厮跟麾下有谁相熟呢。笑问:“呦,那个入了二郎法眼。”两只眼仁也在部下脸上打转,想要看出一点端倪,可惜一无所获。

    当然没有收获了,高家兄弟俩啥也没干啊。

    郑大总管向高家兄弟一指,道:“我看这俩不错。”

    魏东城这就有点犹豫。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魏东城也是老将,手下有人,但是,多几个好手,还是听话的好手,哪个不喜?

    妫州高家这哥俩功夫不差,带兵也有本事,尤其高行周为人很得他认可,支持魏大帅工作一向积极到位。目前还没有重用他哥俩,主要是因为高家曾经跟李头儿不亲近,所以魏东城还没想好怎么使用。

    黑厮与他哥俩有什么交集?怎么要借他二人?

    看魏东城不语,郑大总管又道:“我只要将不要兵。西征需征发河西蕃部,亦缺干将统御。”

    郑大总管的理由冠冕堂皇,魏东城纠结片刻,觉着高家兄弟确实有本领,去河陇也确实能发挥作用。遂使人将高家兄弟叫来,说了这事。

    高家老哥俩就很茫然,兄弟跟你老黑也不熟啊。

    顶头上司问他两个心意,高行周心觉不妥本想推脱,哥哥高行珪却已一抱拳,道:“职部全凭大帅做主。”又把皮球踢了回去。

    闻言,魏东城情知这哥俩终不能归心,便对郑大总管道:“人不能白拿。”

    老屠子看事情办成也很开心,大方说道:“抢了甘凉,还能少你好处?”心中却想,看老子怎么拿这哥俩出气。

    本来魏东城还想做漂亮些,比如再给这老黑一二百人,又转念作罢。

    与郑大总管把臂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