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9章 新军!
    明白了这些,刘荣对于河套之事的后续思考,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飞狐军第一任都尉令勉,虽然早在太宗皇帝年间便已病故,但内部严苛的审核标准,保证了令勉之后的每一任飞狐都尉,都绝不可能是纸上谈兵的草包!

    至少从单兵素养、武力值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任飞狐都尉,都绝对有资格在任何一场战争中,担任汉家任何一支部队的将军!

    与此同时,飞狐都尉的任命,又被天子——注意,不是朝堂,而是天子!

    由于飞狐都尉的任命,自太祖刘邦开始,就被刘汉天子本人牢牢把控,又使得这支汉家第一支职业化常备野战军,保持了对老刘家——至少是刘氏天子的绝对忠诚!

    汉天子派去的飞狐都尉,或许会无法达到飞狐军内部的武力考核,从而不被飞狐军上下承认;

    但没有汉天子点头,飞狐军也绝不可能将一个符合标准,却没有得到朝堂任命的内部将官,承认为自己的将军、承认为飞狐都尉。

    刘荣不知道这样一支部队,能不能算得上是职业化部队,在华夏封建历史上的巅峰。

    但刘荣很清楚:汉家需要的常备野战军,就是这样的铁血部队!

    用太宗皇帝年间,那场‘丧师辱国’的保卫战后,朝堂内外公卿大臣的话来说:汉家,需要第二支、第三支,乃至很多很多支飞狐军!

    很显然,太宗孝文皇帝,将希望寄托在了当年拱卫长安的三营:细柳、霸上、棘门——尤其是周亚夫的细柳营上。

    但无论是刘荣本人,还是朝堂内外都很清楚:作为一支中央直属的常备野战军,细柳营这支部队身上,周亚夫的个人烙印,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深刻了。

    原本还没到这个地步;

    原本,汉室上下君臣,只有刘荣这个当代天子,由于当年太宗皇帝细柳阅兵,被细柳将士‘天子也得遵守周将军的军令’的做法,而对细柳营感到不喜。

    但在几年前,跟随周亚夫平灭吴楚七国之乱的细柳营,闹出了另外一件事。

    ——战乱平定之后,细柳营上下可谓鸡犬升天!

    便是周亚夫本人,也从太尉直接‘升任’为当朝丞相,一时间权势无两!

    但在随后,先孝景皇帝遵循着本能,试图将细柳营肢解——至少是部分肢解并改编时,周亚夫和细柳营内部,双双出手。

    先是周亚夫,仗着自己平乱功臣、当朝丞相的超然身份,极其唐突的请见先帝,并言辞激烈的表示:细柳营绝不能有变动!

    因为在周亚夫看来,细柳营形成战斗力,是自己十数年辛苦操练,投注无数心血的成果。

    如果对细柳营做出改动——哪怕只是分走一个兵士,会是纳入一个其他部队的兵卒,都会对细柳营的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周亚夫站在‘为国为民’‘为宗庙社稷计’的角度,恳请先孝景皇帝:绝对不能让这支光荣的部队——这支整个汉家都在仰赖的部队,发生哪怕丝毫变化。

    对此,先孝景皇帝纵是知道不妥,自也是拿风头正盛的周亚夫没什么办法。

    ——毕竟是平乱功臣,而且才刚班师回朝;

    若是闹出‘周亚夫前脚班师回朝,后脚老部队就被打散’的闹剧,天下人也必定会觉得先孝景皇帝,这是要学祖父刘邦,来一手兔死狗烹了。

    只是无奈归无奈,先帝心里却十分清楚:细柳营,绝不能继续这样被纵容!

    奈何时机未到,先帝愣是没拒绝周亚夫的请求,只含糊其辞的应付了过去,而后招来刘荣,询问刘荣对此事的看法。

    那一天,刘荣记得很清楚。

    ——先帝的脸色极差!

    无论是对于周亚夫,还是细柳营那帮骄兵悍将,先帝都是恨不能生吞活剥!

    刘荣也不傻。

    见老爷子这般模样,且刘荣自己也对细柳营无声好感,便给出了相当完美的答案。

    ——细柳营,留不得!

    但手段必须温和,且要十分耐心。

    确定刘荣没有被细柳营的‘英雄’光环蒙蔽双眼,也明白此事,除了徐徐图之别无他法,先孝景皇帝便就此略过此事,全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事情发展到这里,细柳营,其实已经是站在先帝敏感的脑神经上跳舞了。

    偏偏同一时间,细柳营内部商议过后,联名请奏:希望先帝看在细柳营上下功勋卓著的份上,允许丞相周亚夫兼任细柳都尉!

    这一下,先帝再也按捺不住怒火,当晚就气的把宣室殿砸了个底朝天!

    请求被天子启严词拒绝,并严厉训斥之后,细柳营上下仍旧不死心,选择‘退一步’——既然丞相无法继续做细柳将军了,那就让丞相的侯世子……

    只能说,人呐~

    不作死,就不会死。

    在那件事之后不久,天子启就病倒了。

    汉家的朝政大权,也被天子启大半交到了监国太子:刘荣手中。

    从病重卧榻,下令太子监国,到宫车晏驾的三年时间里,先帝虽然每日也都在过问朝中大政,但几乎没怎么直接插手。

    往往是刘荣每晚都到宣室殿,向老爷子汇报一下当日工作;

    做的没问题,老爷子不置可否,放任刘荣去做。

    有问题,老爷子就提出来——却也不会直接命令刘荣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而是会给刘荣一个解释的机会。

    若刘荣能说服,老爷子也能挤出一句‘既然太子胸有成竹,朕这个‘太上皇’就不胡乱插手了’之类的阴阳怪气。

    若说服不了老爷子,刘荣也不会梗着脖子硬来。

    真要说起来,那三年时间,刘荣可是没少在老爷子身上,学到精英级别的‘帝王术’。

    唯独细柳营!

    那三年的时间里,唯独细柳营,是老爷子无论如何都不让任何人——甚至不让刘荣插手,非要亲自去处理的。

    最开始,是天子启以‘朕病重弥留’为由,从细柳营临时拆分出了部分将士,充当宫中宿卫。

    听闻天子病重,细柳营将士自然是不疑有他,满是光荣的肩负起了‘宿卫禁中’‘确保政权平稳交替’的神圣使命!

    只是天子启这一病重,便是足足三年。

    细柳营将士是一茬一茬的入宫,又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调任,或分散到郡县任职,或调任到边关戍疆。

    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身体、年龄的因素退役,或是因平灭吴楚而得到封赏后放浪形骸,触犯了法律被治罪。

    如此三年下来,原本六部超编校尉,共计一万两千人的细柳营,到孝景皇帝驾崩的时候,就已经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这最后的五千人,也在孝景皇帝国丧结束之后——在太宗孝文皇帝那封‘无限期搁置遣散令’下达足足二十年后,等来了正式的遣散诏书。

    细柳营被遣散!

    朝堂内外可谓是惊疑之声层起!

    但在得知曾经的细柳六校尉,仅仅只剩下最后不到五千的老弱之后,朝堂内外便彻底噤声。

    ——一切,都是孝景皇帝温水煮青蛙,悄无声息解决细柳营的手段!

    刘荣那道遣散诏书,不过是钉死在细柳营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而已。

    细柳营都被遣散了,剩下两支‘兄弟部队’——霸上、棘门二军,自也没能幸免于难。

    没有细柳营能打,却和细柳营一样脑后生反骨——没有细柳营的命,还得了细柳营的病,刘荣自也是留不得。

    自那之后,本就对先帝、刘荣父子满怀怨怼的周亚夫,更是彻底耍起了性子,连年节时需要功侯出席的重大朝会,都再也没有出席过了。

    刘荣也不刁他;

    仅仅只是派人,给周亚夫打了一句‘朕撤裁了周氏私军,此乃绛侯一门之福’,便放任周亚夫自怨自艾,自甘堕落了。

    先帝有一句话,刘荣还是非常认同的。

    汉家需要周亚夫,但不是不能失去周亚夫;

    同理:汉家需要细柳营,却也不是不能失去细柳营。

    周亚夫这样的将帅,汉家或许能再出几个,或许不能,但能凑合用的肯定会有。

    细柳营这样的强军,却是只要想,汉家就能很快拥有很多个的。

    ——飞狐军就是明证!

    只要舍得投入成本和时间,只要能负担的起后勤,汉家可以拥有无数支飞狐军、细柳营那样的常备野战军!

    太祖高皇帝立国于废墟之间,尚且能立飞狐八校!

    太宗皇帝勤俭质朴,省吃俭用,也还是下血本设立了细柳六校!

    而现在的汉室,是经过一整个——至少是大半个文景之治,国力早已空前强大、雄厚的巅峰期!

    没道理如今的汉家,就负担不起三到五支,总兵力维持在六到八万人的常备野战军编制。

    最重要的是:和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一样——刘荣,也迎来了类似的‘契机’。

    一场汉匈平城之战,让太祖高皇帝定下了汉家‘攘外必先安内’的总体国策,从而为汉室边墙留下了飞狐军这么个救火队员,以图中央朝堂能腾出手来,专心解决内部隐患;

    太宗皇帝十四年,那场令天下汉人都感到屈辱的战争,让太宗皇帝意识到了除飞狐军外,第二支常备野战军的必要性,从而催生了细柳、霸上、棘门三军。

    除了这三个拱卫长安的野战军外,北墙甚至还有在战后,为太宗皇帝保留编制,且至今都还存在、刘荣都没有颁诏撤裁的常备戍边军。

    ——句注军!

    眼下,飞狐军尚在汉室东北方向,句注军则常驻北墙前线;

    细柳、霸上、棘门三营,则同时被刘荣颁诏撤裁。

    就算不考虑河套之战过后,汉室在西北方向的常备野战军需求,和设立常备野战军的契机;

    最起码细柳、霸上、棘门三营留下的空缺,刘荣总还是要补上的。

    换而言之:此番,河套战役告一段落,河套及附近地区却需要常备野战军驻守的契机,将促使刘荣至少设立三支新的常备野战军!

    而且是最少三支!

    若是和太宗孝文皇帝一样,采取‘设营于长安附近,有事再派兵出征’的思路,那三支还只是保底。

    “长安附近,说是南、北两军,实则南军早就被打残,又成了丰沛子弟混吃等死的保留地。”

    “只有北军,而且是没有南军制约的北军——一家独大,早就有些不妥了……”

    很快,刘荣心下便大概有了盘算。

    ——太祖皇帝设立南、北两军,分别以丰沛元从、关中良家子作为兵员,并不是脑门一拍做下的决定。

    两支禁军,而且是出身、立场乃至利益都严重冲突的禁军,能保证这两支军队永远都不会凑在一起!

    说得再直白点:无论这两支禁军中的哪一支出问题,另一支都会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成为天子可以仰赖的武装力量。

    好比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时,北军为周勃策反,南军就成了少帝刘恭最后的指望。

    只是吕太后驾崩、太宗皇帝入继大统,已经是足足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北军‘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被太宗皇帝巧妙的以卫尉、中尉、郎中令等曲线救国的手段暂时解决,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要么,给北军找一个南军那样的死对头,用来制衡北军!

    要么,重新找出一对死对头,成为汉家新的南、北二军。

    前者不现实,也多少有些费力不讨好。

    所以,刘荣比较倾向于后者。

    准确的说:刘荣,早就在为这一天做准备了……

    “羽林、虎贲二校,可以扩编为军了。”

    “再让他们出去打一仗,建下足以服众的功勋;”

    “等北军坐不住,嚷嚷着也要建功立业,就顺势让羽林、虎贲二校,成为汉家新的南、北二军。”

    “至于北军嘛……”

    “嘿;”

    “关中军?”

    “还是长安军?”

    至此,刘荣心中的蓝图,便已初显雏形。

    ——羽林军!

    ——虎贲军!

    两支新设常备军,以刘荣曾经的太子亲卫:羽林、虎贲二校为班底扩建而成,成为长安新的拱卫力量!

    至于河套那边……

    “北军从都城拱卫军,改编为常备野战军,还需要一个契机。”

    “——一个北军上下主动请求去北方冲锋陷阵,而不是在长安趴窝的契机。”

    “如此一来,河套那边的话……”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