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3章 当甩手掌柜好啊
    快乐的日子总是容易受到打扰。

    七月二十五日,首席军机大臣张玉来到神农城,专门向永乐汇报工作。

    “陛下,这是我新考察一圈后,拟定的初步提拔、调整人员名单。我打算,各省长不再兼任省城市长,省长、市长还要再配一个副职,尚书们也要配齐两个副职。”

    “我不看了,都按你的意见办吧。你那个连坐推荐方法好,比那个中看不中用的测评、推荐、考察靠谱多了。”

    永乐也听说了张玉考察干部的那一套,觉得制度规定再多,程序设计得再复杂,如果管干部的都拿乌纱帽来卖钱,做人情,充好人,那制度也是废纸一张,还不如连坐二字管用。

    他现在对张玉仍然是一如既往充分地放权,无限地信任。

    张玉又继续报告他的想法。

    “陛下,老沈那里也得配个副职,看能否让曹楚材过来,协助老沈?“

    “好,国内局势稳定了,辽东也可以放心了。”

    “黄湜接管户部了,能不能让韩木回光城或者把铁燿从辽东召来主持礼部?”

    “就韩木吧,辽东现在也没几个可用的人了。不能把辽东的人都抽空了。”

    “还有我兼的吏部和兵部尚书两个职务可以免了吧?”

    永乐现在偷懒,什么都不想管。张玉说着说着,也想偷懒,或者说是想避一下嫌,他兼的职务不仅多,而且个个是位高权重,难免背后有人议论。

    永乐只是略略思考了一下,就给否决了。

    “吏部还得你兼着。我这次从应天回来带了三十多个官员和新科进士,你安排一下,其中有个叫陈谔的还不错,可以帮你分担一下吏部事务。这个人至少不会卖官。”

    “我马上考察。”

    “对了,原来的刑部尚书钱唐、兵部尚书唐铎等一帮老臣的后人也来了不少。”

    “我先把他们放到下面镇上,历练两年再说。”

    “不一定都要走仕途,钱唐有几孙子、重孙好像是想经商,可以放到狮城、凤城等地,让他们先见见世面。”

    永乐这次到应天当了一年苦力,也不是一无所获,遇到相中的人才也顺了不少到南洋来。

    毕竟贼不走空的思想已经渗入他的骨子里了。

    南洋现在在内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的市场、资源、商品、机遇、风土人情,对内地人特别是年青人都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在永乐南下时,也有些开明的官员甚至鼓励后生们追随永乐皇帝南下。永乐皇帝用人不拘一格,对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勇于任事的青年才俊来说,是百年难遇的伯乐。

    号称大明第一腐儒的原刑部尚书钱唐应该也是一个妖孽,生前已经看出辽王有天子气象,曾经力劝老朱立辽王为太子,无果后回到浙江宁波养老,并在死前留下遗言,让钱氏子孙投奔辽王。

    因为内战的耽搁,直到永乐这次南下,钱氏一门有二十多个后生带着上家眷和仆佣,抱着钱氏宗祠的祖先牌坊跟着永乐来了南洋。

    钱氏源于浙江宁波,本来有经商的基因,到了南洋后,经过永乐和沈庄等人的指点,从经营五金生意开始,很快在小小的钱氏家族中出现什么螺丝大王、锁具大王、龙头大王、轴承大王……

    这姓钱的真是能生钱,几乎垄断了南洋和内地五金市场的半壁江山。

    过了一天,永乐又和张玉谈到军务问题。

    “老张啊,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分散在海外的兵力大部分都回来了,需要对现有军力进行重新整编。你有没有方案?”

    “有个初步的方案。我的意思是,让柳升改兵部尚书,戚祥任陆军司令,把陆军整编成四个步兵团。”

    “陆军编成四个团是不是有点多?”

    “主要还是想继承辽东的做法,对移民和周边部落中的文盲少年进行扫盲,提升国民素质。”

    “这个主意好。”

    “海军那里,准备以俞靖为海军司令,易信为副司令,把海军整编成三支舰队。海军陆战队那里,准备把陈诚调回来任司令,白成任副司令,原有四个海军陆战营保持不变。孙玉为警备司令,郭钰为副司令,统领一个警卫营和四个水上巡防营。陆上巡防营由郭铨的警务部负责,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好。此外,警卫营再增加一个冠军连,专门吸收贵族少年子弟参加。”

    永乐现在对张玉真是无限的信任,对他的人事方案和军改方案几乎是照单全收。

    至于想到要成立冠军连,既是他培养新勋贵子弟的一种方式,也是他拉拢传统南洋政治势力的一种方式。

    小鲁王朱肇煇、新王儿子朱赞亿、小金山侯濮杰等人虽说在上学,但一放假就可以在冠军连里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免得长大了,尽成纨绔和废物。

    张玉在神农城没待两天,正准备下山落实各项工作,永乐又找他喝了点小酒,谈了谈心。

    “老张,听说你把帖木儿的皇冠和权杖都带回来了?”

    “是的,都上缴国库了。”

    “皇冠你就留作纪念吧。权杖放到军事博物馆里面,供后人瞻仰。”

    “陛下,我怎么能要那皇冠?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

    “咱们的关系是那些风声雨声能破坏的吗?你放心,咱们共同创业,也应该成果共享。你如果愿意留在国内,你就像黄森屏一样,是一字并肩王。人家小菠萝国能做到的,咱们大新华帝国也应该能做到。如果你真的想去易洲,我也不反对,有个皇冠统治那些蒙古人好像更有说服力。”

    “陛下……”

    “好了,一起来创业的老兄弟,就剩下这么几个了,也别矫情了。来,喝酒。”

    “……”

    自穿越以来,张玉确实是辽王和永乐最大的倚仗,永乐每次要离开原来的根据地,都是让张玉替他镇守后方。

    他也很想尝试建立一国二君制度。为此,他迟迟也没有立太子。

    但是随着永乐登基为帝,二人名分已定,还是有一条看不见又很深的鸿沟摆在那里。

    关于张玉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言论甚至是拥兵自重、培养势力的谣言时隐时现,甚至连应天的方孝孺都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挑拨是非,更别提刚刚建国的新华国内了。

    所以,张玉一直寻找合适的机会激流勇退。

    第一次远征波斯湾后,他主动让出了辽王府的参谋长职权,跑到海东都司去种烟、抓海参。

    这次回来后,他又整了三千蒙古俘虏放到易洲去放羊,自己准备去当一个羊倌头子。

    但是永乐觉得,国家初建不久,无论是在凝聚人心方面,还是军国大计方面,都还离不开张玉。

    他必须敞开心扉,让张玉再帮自己几年。

    这既是理智,也是情感。

    当然,要让团队成员给自己死心塌地卖命,还得付出红利,不能吃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