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张鲁封大夏汉中王,曹操曾让其去掉汉中王前缀的大夏两个字。
但张鲁以汉中邻近三辅,随时会遭到张昊大军南下的威胁为由拒绝了。
并且不仅如此,
张昊发兵攻雍、凉二州时,张鲁还派遣大将杨昂西攻武都,后北上陇西策应张昊的西征大军,俨然是将自己跟张昊绑定在了一起。
所以如今刘璋起兵北攻张鲁,张鲁的一军在外,郡中军力有所减弱。
而房陵、上庸一带,
其实张鲁对汉中的掌控更集中在郡治南郑及其周边数城。
房陵、上庸太远,张鲁的掌控力度并不强。
并且上庸算是被豪强申耽割据,光凭一个申耽,哪里能抵挡得住刘表的大军?
因此申耽向张鲁求援,张鲁又向被张昊任命为司隶校尉,全权负责关中军政的沮授求援。
可西征大军还在攻打雍、凉二州,关中守备如曹操所想本就不足,再分一军支援张鲁,曹操却又来了。
见帐中将校因关中局势的危急而出现些许骚动,张昊这时沉声道:
“好了,尔等稍安勿躁!”
“朕早就猜到这个曹孟德不老实,其果然又跑回许都去了!”
“关中的局势没尔等想的那么危急,想来张燕此时已领一军支援关中去了吧!”
“有张燕相助沮授,曹操想复夺关中可没那么容易,何况尔等真以为曹操想攻取的是关中?”
“如果朕所料不错,下一步曹操当北上魏郡,攻邺城!”
张昊一语惊人,让帐中刚刚才平复了心情的一众将校又紧张起来。
关中固然重要,可邺城乃是首都,更加重要!
不等众将出声,张昊却又摆了摆手。
“朕知道尔等心中着急,但尔等先别急!”
“朕既然料到了曹操会北上魏郡,在邺城又岂能不做防备?”
张昊的镇定自若宛如一针镇静剂,又让众将冷静了下去。
主帅都不慌,那他们也没什么好慌的。
......
与此同时,
由于距离太远,消息传递会延迟。
曹操果然以攻打关中吸引了张燕领军支援后,又分出一军以夏侯渊为主将转道北上,进入魏郡直取邺城去了。
邺城面临威胁,
董昭拿出张昊留下的锦囊将其打开,从中取出一张纸条后定睛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三条内容。
一:释放田丰参谋军事;
二:乌桓骑兵已应邀聚兵幽州边境,随时可南下驰援邺城;
三:张合当已返回河内,令其领部分河内兵马支援邺城。
其实不止张合,还有张辽。
当张昊准备对青州发动战争时,就传书给二人让其将攻伐雍、凉的任务交给徐荣、麴义等人,他们则一个返回关中(指张辽)协助沮授防守,另一个接替张燕继续坐镇河内。
随后。
董昭按照纸上内容一一照做。
不过,
当直袭邺城的夏侯渊渡过黄河,行至内黄一带时,夏侯渊突然又转道向西,不打邺城西攻河内郡去了。
而张合奉命从河内发兵增援邺城,恰好跟有意避开的夏侯渊错过。
得知自己已经与增援邺城的张合错过,夏侯渊当即大喜,联想道:
“看来张昊的兵力已所剩不多,就连守备河内的兵马都抽调了!”
接着夏侯渊再次想起分兵前曹操对他说的话。
“邺城乃一国之都,张昊不可能没有防备,故而孤料妙才你此行直取邺城一事必不能成!”
“然而孤只是想逼迫张昊暴露出剩余的兵力,张燕驰援关中已分出一军,为了守卫邺城,魏郡亦将屯驻重兵。”
“如今张昊的兵力分布在雍凉、关中、魏郡、青州四个地方,这正是我军取得河内最好的时机!”
“因此妙才你在半途转道,向西攻取河内时,孤亦会从河南尹北上渡河,届时两军共同进攻,务必将河内郡一举拿下!”
原来曹操的目的至始至终都是河内郡!
其就是想通过一系列军事调动分散张昊剩余的兵力,使之无法及时支援河内郡,那时才好趁虚而入。
毕竟关中、河内、魏郡这三个地方对张昊的意义是不同的。
以张昊现有的地盘从综合意义上来考虑,关中不失代表的是此后天下骑兵尽出大夏;
魏郡不失是因为国都邺城在这里,其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至于河内,
没有综合意义,唯独只有战略意义!
并、冀两州中间隔了巍峨的太行山脉,两州要想通行方便,就看河内郡到魏郡的那一小截。
不然要么绕道塞外途径草原,要么走太行八陉这种崎岖山路。
而河南尹现在是在曹操手里,
曹操北上渡河攻取了河内郡,就相当于将张昊现有的地盘从中间拦腰截断,分割了东西战场。
可如今西面战场有刘璋、刘表入场,东面又是刘备与袁氏兄弟。
张昊以一敌多,东西不能及时互通有无对整个战局的打击是灾难性的,之后这场仗曹操就可以对张昊轻松地分而击之,逐个击破张昊在东西两面战场的大军。
只是,
如今的河内郡真的已经守备空虚了吗?
曹操领军渡过黄河,旬日之间连破数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可就在领军行至野王,对野王县令恫疑虚喝令其归降时,野王城头突然升起了管字旗。
曹操目露疑惑,喃喃道:
“嗯?野王令这是何意?”
“管字旗?莫非野王这里还有张昊麾下一军驻守不成?”
“可张昊麾下姓管的将领,据孤所知就只有管亥、管承二人,管承乃是水师都督,定然不会驻军在此!”
“难道是管亥?可张昊不是让管亥坐镇邺城的吗?管亥又为何会在此?”
曹操身边的将校听到曹操所言同样不明就里,接话道:
“回魏王,我等也不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