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商汤遗民
朱棣强忍着心中的好奇与疑惑,静静地等待着村长完成仪式,并与那名玛雅人交谈了几句。待那玛雅人离去之后,朱棣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疑问,他示意身旁的翻译询问村长有关这块龟甲的来历。</br>村长热情好客,对于朱棣的问题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告诉朱棣,这块龟甲乃是他们家族世代相传之物,而他的先辈们皆是这个村落中的大祭司。</br>村长一边说着,一边将龟甲递给朱棣,以作展示。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朱棣竟然一眼就认出了龟甲上所刻的文字。</br>朱棣紧接着向村长发问道:“村长,您是否认得这龟甲上的文字呢?”</br>村长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道:“这种文字已经失传许久了。我们的村落曾经历过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几乎所有的文化和传统都被摧毁殆尽。</br>最终,多亏了我的先辈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的部落才得以传承至今。”</br>听到这里,朱棣恍然大悟。</br>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些人的外貌特征与自己如此相似,完全就是华夏人的模样。</br>看来当年宋濂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关于上古时期商朝遗民渡海出逃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啊!</br>然而这个龟甲上面刻着的正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br>要知道,商朝末代君主纣王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树立起来的反派人物典型。不过在此之前,其实已经有不少人在一些古籍或者竹简中发现了殷商文字。</br>而且如今的汉字也是从甲骨文慢慢演化而来的。</br>而周朝作为儒家所推崇的圣人之朝,将殷商文字当做自己的文字使用。</br>直到后来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彼此之间有所区别,才将殷商文字改造成了各自的文字。</br>因此,那些儒学大家们,尤其是宋濂,曾经就在大本堂里给诸位皇子讲解过周朝文字。</br>朱棣那个时候虽然年纪尚小,但他学习非常认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br>因此,当宋濂向他讲述历史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每一个细节,并将这些故事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br>尤其在宋濂讲到商朝末年时,他提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时商王帝辛手下有一名名叫攸候喜的将领,他正在率领军队与东方的某个民族交战。</br>然而,突然间却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商都已遭到了周人的袭击!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震撼了攸候喜的心。</br>攸候喜原本计划立即率军返回京城救驾,但出乎意料的是,商王帝辛竟然选择了殉国自杀。</br>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攸候喜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之中,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到底应该去救援哪一个王?</br>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攸候喜将军展现出非凡的果断和决策能力。他毅然决定率领部队和不愿跟随周朝的百姓北上,抵达现今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一带。</br>接着,他们就地取材,建造船只并乘船驶向辽东、高丽一带。</br>然而,由于人数众多且兵力强大,他们注定无法被周王朝所接纳。</br>面对如此困境,攸候喜再次做出了大胆的决策——他带领大军顺舟向东泛海而去……</br>就在这时,宋濂停了下来,因为他对殷商遗民的去向一无所知。</br>然而,现在朱棣已经知晓了答案——他们来到了这片新大陆并延续着族群的繁衍。</br>数千年过去了,尽管他们已不再使用当年的文字,但外貌依旧保持着华夏人的特征。朱棣确认无疑,这些玛雅人就是殷商遗民,与自己一样都是华夏子民。</br>可惜的是,当前的翻译能力有限,无法准确传达这些话语。</br>朱棣心想,时间还充裕,等日后让翻译向这些殷商人详细解释清楚,然后再完成认祖归宗之事。</br>回到营地后,朱棣立刻派遣人员给村长送去了一批食盐。</br>原来,朱棣在用餐时注意到,村民们烹饪的食物中竟然完全没有放盐。而自己的食物之所以备受欢迎,或许正因为其中有盐分的缘故。</br>村长收到朱棣的礼物之后,虽然听不懂朱棣说了些什么,但经过一旁翻译的解释,他终于明白了朱棣的意思,顿时激动得不行。</br>只见村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br>翻译告诉朱棣:“殿下,这位村长把咱们当成神灵的使者了!”</br>朱棣微微一笑,心想这些殷商遗民真是淳朴。</br>村长收下礼物,又送上了许多食物当作回赠。</br>他认为这些食物都是朱棣从天上带来的,所以格外珍惜。</br>至于朱棣,他暂时并没有离开的打算。</br>他决定带领手下继续深入探索这片土地,毕竟周围可能还有其他部落存在。</br>朱棣心里暗自盘算着,如果能将这些地方都纳入大明的版图,那可真是一件美事。</br>但对于如何处置这块土地,朱棣却有自己的小算盘。</br>他并不想将其封为自己的封地,毕竟他在北平过得舒舒服服的,何必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受苦呢?</br>他只是喜欢未知的探索,又不是受虐狂,至于收下这片土地后如何治理?</br>这件事情还是留给大哥朱标和二哥秦王朱樉去头疼吧......</br>于是,朱棣派遣一些士兵到海岸边寻找一处适合建立深水港的地方。</br>他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城市作为大明帝国后续支援的桥头堡,城市建成后插上大明帝国的旗帜,这里就名正言顺的成为大明的国土。</br>然而,派出去的人很快就返回了营地。</br>原来,在距离他们不远的一处海岸边,正好有一个天然深水港,只是港口的岸边石头太多,用怪石嶙峋形容也不为过,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修缮。</br>可现在朱棣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当即就下令将大营移过去,并且让将士用小船为宝船探路,靠近这里。</br>有着小船的指引,宝船躲过了几处暗礁后,就距离岸边不远了。</br>随即大军留下守船的人员后,其余全部登陆,之前留在船上的四百五十名龙骑卫也下了船,进入大营后作为巡营保卫,其余人四千多人,拿着工具开始在森林边缘伐木建造港口以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