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藻到辽东来,本来没有自己的军事班底,原本并没有想过要派这个唯一跟随自己上任的副将杨振北上。
他原来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此时同在祖大寿麾下担任骑兵副将的吴三桂。
一来,吴三桂的悍勇之名在北京和辽东人人皆知,他也早就听说过。
二来,为了拉拢吴三桂,并且示好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他也有意让吴三桂出马,回来之后,他就保奏吴三桂出任宁远总兵。
但是,他没有想到,他低估了此行的巨大风险,同时也高估了一个杂牌子总兵对吴三桂的诱惑力。
结果,人家根本不领这个情,不管如何说,人家就是不去。
弄到最后,巡抚方一藻还是不得不派出自己身边唯一的一个军事班底,即杨振。
方一藻说完了那番话,看着祖大寿,祖大寿见方一藻同意了自己的意见,也不为己甚,立刻符合方一藻,看着杨振说道:
“方大人说的没错!此行若是成功,锦州与松山不失,本镇与方大人一起保奏你出任一方总兵!其他从者皆升三级见用!杨振,你可听令?!”
祖大寿这么一问,杨振不得不马上表态了。
祖大寿话音一落,杨振立刻出列,走到两排文武之间,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卑职世受国恩,当此之时,唯知以此身报效国家!”
在眼前这个形势下,杨振的心里很清楚,自己不答应是不行了。
他唯一能够称得上是靠山的巡抚方一藻,已经点头了,他不答应,立刻就有生命危险。
果然,杨振这个话一出,除了方一藻之外,其他人都是送了口气,祖大寿的脸上也有了些许笑容。
就在大家以为这件事情已经敲定了的时候,杨振又说道:“卑职此行,已抱必死之心!然而生死事小,使命事大!既然决定北上救援,卑职亦期之必成!不成功,则成仁!”
杨振的这番话,说得堂中诸位文官皆是动容。
包括那个一直眼观鼻鼻观心、始终无动于衷的吴三桂,此刻也转头盯着杨振看。
就在诸位文官的唏嘘之中,杨振又说道:“然则,此行若要成功,卑职尚有三个请求!”
说完这话,杨振看着祖大寿,等着祖大寿的态度。
祖大寿并不是对杨振有什么成见,他之所以建议让杨振去,一来是因为杨振此人确实有悍勇之名;二来是因为此行确实九死一生,而他自己的嫡系,他也确实有点舍不得。
此时听见杨振的这番话,祖大寿知道杨振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北上救援松山的危险性,心里多少有点不忍,遂说道:
“你说吧!有什么请求,本镇全力助你如愿!”
“第一条,请求巡抚大人、总镇大人授予卑职全权统领北上救援人马,号令指挥、生杀予夺,卑职拥有全权!”
杨振说完,也不看方一藻,就只是盯着祖大寿。
祖大寿知道杨振的意思,桑噶尔赛麾下的蒙古兵纪律一贯不好,到时候遇上建虏兵,他们很可能不战而逃。
想到这里,祖大寿说道:“可以!三百蒙古兵虽由游击徐昌永节制,但是出了宁远,就是战场,其号令指挥、生杀予夺,自徐昌永而下,皆由你一言而决!”
“卑职谢过大人!第二条,请求巡抚大人和总镇大人即刻允诺,北上救援松山,既由卑职主之,则北上进兵之方略及路线,全由卑职自行决定,宁远诸公不得遥控指挥,乱加干涉!”
说完这话,杨振看着方一藻,然后又看看祖大寿,只见两者相互对视一眼,继之以沉吟不语。
这个时候,那个坐在文官排尾的督饷郎中袁枢突然说道:“方大人!祖总镇!下官倒是认为,杨副将此言,至关紧要!自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箴言!杨振既凛然受命,宁远诸公确应慨然放手!若有人横加干涉,而所命又非其所长,则事必难济矣!”
其实,在座的这些人,多数都是做事的人,袁枢所说的话,他们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尤其是那些将领,最怕在座的文官瞎指挥。
所以,袁枢的话说完,没有人站起来反对,包括巡抚方一藻在内的各位文官,都说:“是该如此!”
就在这个时候,祖大寿突然问道:“杨振,你打算去救锦州,还是去救松山,又准备如何北上?”
听了祖大寿的问话,杨振先是闭口不答,过了一会儿,说道:“这就是为什么卑职要求全权、排除干涉的原因!总镇大人若不能答应第二条,卑职敢请大帅另选他人北上!”
杨振此话一出,堂中顿时哗然一片。
祖大寿也是脸色一变,心想:“合着你小子现在就开始要求排除干扰了啊!”
杨振抬头看见祖大寿脸上的怒容,连忙又说道:“卑职并非推辞不就!北上方略,卑职定下之后自当报告抚院大人和总镇大人!”
那意思是,我定下了方略之后,告诉你即可,不需要叫你们讨论来讨论去。
不管怎么说,就明末的现实来说,他自己也知道,他这么做,是犯了军队和官场的大忌讳了。
可是,他这次北上,弄不好就会跟历史上一样一去不回,而且若是按照历史上祖大寿给他指定的线路,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会挂掉。
既然如此,还在乎什么官场忌讳呢,最重要是保命要紧啊!
蓟辽督师府二堂议事大厅内的气氛,就这样突然紧张了起来。
杨振并没有收回自己的话,祖大寿则是阴沉着脸,也不说话,其他人也都不吱声。
良久之后,巡抚方一藻说话了。
他说:“不管是去救锦州,还是去救松山,杨振等人此行,都是九死一生!既然用了杨振,则一切听凭杨振所请!祖总镇坐镇宁远,正该全力整顿部伍,以备大战,想来又哪有功夫去提点指挥杨振麾下那数百人呢?本抚院在宁远全力助你,决不干涉!”
方一藻这话,意思也很明显了,暗地里也包含着对祖大寿的不满。
杨振这拨人马眼下一共五百多,而且执行的是九死一生甚至有去无回的任务,如果走什么路线,先到哪里去,后到哪里去,都有你决定,人家还能不能有点自主权了?!
眼下人家都要去死了,死的方式还得由你决定吗?!
这个意思,祖大寿也听出来了,因此片刻之后,只见他默默叹口气,对杨振说道:“方大人说的没错!本镇答应了!北上方略,皆由你决定,本镇不过问!”
“卑职谢过巡抚大人、总镇大人体谅!”
杨振随即抱拳谢过方一藻和祖大寿,然后接着说道:“第三条,卑职得知,祖大帅军中存有万历年间朝廷督造之鲁密铳数十杆。此次卑职北上松山,能够依赖的,除了将士们的必死之心,剩下的就只有火器!请求大帅将此鲁密铳借给卑职使用!”
祖大帅是传统型武将,最倚重的,是其麾下的关宁铁骑,但是他毕竟参与过所谓“宁远大捷”,对于火器也有一定的认识,只不过他更重视火炮,对于鸟铳、火枪之类并不那么看重。
他也知道鲁密铳数量很少,比较珍贵,射程和精准度比一般火铳要高,但是在他的军中,其实也很少使用。
只是就这么借给了很可能有去无回的杨振,他却又有点舍不得,于是对着站在大门口的一员年轻将领说道:
“祖克勇!本镇军中确实存有万历年制的鲁密铳吗?!”
祖克勇也是明末辽东骑兵悍将,在祖大寿的麾下,一贯以弓马骑射自傲,并不重视火器,也很少使用火枪。
祖大寿特意问他,其实是有想法的:
一来,他是祖大寿中军将领,如果祖克勇说不知道,这事情也就推拖过去了;
二来,祖克勇精通并擅长骑射,不懂火器,问了他,他也很可能要说不知道。
然而,祖大寿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今日上午,杨振的麾下——李禄,刚好去找过祖克勇。
而原本并不了解鲁密铳情况的祖克勇,为了报答李禄曾经的救命之恩,找了不少军中老卒,竟然把长期不用的“鲁密铳”给找了出来,并且借了一杆给李禄。
因此,祖大寿去问祖克勇,本来意思是很明显的,祖克勇只消说一句不知情就算完事了。
但是,突然遭遇此问的祖克勇,却立刻回答道:“回禀大帅!是否万历年制,卑职不知,不过军中库存老底确有未尝启封之鲁密铳数十杆!”
<sript>();</s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