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507章 向华尔街中心迈进一步
    鲍勃·鲍德温所强调的摩根士丹利的“传统”,指的是摩根士丹利的经营模式。

    具体地拿这次向公众领域发行债券做例子就是,摩根士丹利从那里得到独家承销权,然后以批发商的做派,召集几百个证券商和经纪,坐到一起,按照各自的销售能力,一分了事。

    就是这么简单,上百万美元的佣金,轻轻松松地落入摩根士丹利的口袋里,这也是摩根士丹利被称为投资银行界贵族的一个原因。

    长期以来,在摩根士丹利眼里,奔波于一线推销债券是个粗活儿,他这样的投资银行界贵族,自然不屑为之。

    当然了,摩根士丹利这种经营模式自有其底气所在,摩根这块金字招牌就值这个价,而且,并非随便什么债券都能贴上摩根的标签,摩根士丹利还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会进行认真评估和筛选。

    可现在时代不同了,金融服务不再像以前那样神秘又高不可攀,进而大企业们更愿意直接跟,像所罗门兄弟公司这样冲到销售一线的承销商打交道,就是一个例子。

    摩根士丹利的失误之处在于,和的关系很糟糕,根本不了解的最新动态,以至于对收购环宇电脑公司和发行债券,后知后觉。

    此时,对于发行债券,摩根士丹利只有两个选择:接受的条件,以联合承销商身份,和所罗门兄弟公司、高益一起参与到债券发行当中,或者以拒绝为要挟,迫使把独家承销权交给摩根士丹利。

    前一种选择将会使摩根士丹利前所未有地丢掉投资银行界贵族的颜面,更为重要的是,旧有经营模式一旦打破惯例,那摩根士丹利的其他客户,极有可能有样学样地追随的脚步。

    事实上,进入一九七零年代后,摩根士丹利一直都在遭受挑战。

    比如,正府客户方面,从一九四六年开始成为摩根士丹利忠实客户的澳大利亚正府,转投摩根士丹利的死对头——德意志银行的怀抱。

    再如,企业客户方面,像德士古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这些原本位列摩根士丹利顶级客户名单上的国际能源巨头们,开始绕开摩根士丹利,直接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债券;埃克森公司更是在发行债券时搞了个“荷兰式招标”,鼓励投资银行之间进行竞争。

    这种玩法的名头最让大众熟知的一次,应该是“老剧本”里互联网时代巨头谷歌的po,其目的就是避免投资银行多拿好处。

    但这些都不如现在要求摩根士丹利联合承销债券来的冲击大,颇有一种“奴隶”造反,打碎摩根士丹利黄金枷锁的意味。

    鲍勃·鲍德温维护“传统”的强硬立场,很快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决不能惯着的臭毛病。

    你们现在深陷反垄断调查的漩涡,公司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和米国电话电报公司一样,被拆解的可能极大,在这个时候发行债券,怎么能缺少摩根士丹利的金字招牌?可要想得到摩根士丹利的支持,那就只能像以前那样,给摩根士丹利独家承销权。

    负责维护摩根士丹利和关系的鲍勃·格林希尔,自然是和交涉的不二人选,也算是给他一个弥补纰漏的机会。

    结果,鲍勃·格林希尔去得快,回得也快,“态度强硬地拒绝了我们独家承销的主张,并决定由所罗门兄弟、高盛、高益牵头这次债券的发行。”

    鲍勃·鲍德温听得目瞪口呆,“做决定的速度这么快?”

    鲍勃·格林希尔耸了耸肩,为了尽量甩掉疏于维护摩根士丹利和关系的责任,他补充道:“为了应对剧烈的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现在的企业财务主管们,都对竞争方案情有独钟,认为自己顺应了这个潮流。”

    缓过神来了的鲍勃·鲍德温,意识到摩根士丹利奉行多年的独家承销策略,可能真要寿终正寝了,不由得大为沮丧,顺口问道:“选择所罗门兄弟和高盛联合发行债券,我可以理解,但高益又是什么路数?”

    鲍勃·格林希尔郁闷地回答道:“这是来自亚洲香江的一家投资银行,眼光相当刁钻,押对了不少我们撮合的收购和兼并交易所涉及到的上市公司股票,没少赚差价。这次收购的环宇电脑公司,就是高益投资的,估计这项收购的过程,高益没少从中发挥能量。”

    鲍勃·鲍德温这位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摩根士丹利一哥,终于记起了曾经对高益的些许印象,皱眉道:“如此说来,高益是一个很善于投机的角色了,难道就没有把柄落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手里?”

    “单从操作手法上来看,高益还真是滴水不露,最多也就是到证券交易委员会那里做个说明而已。”鲍勃·格林希尔听出了鲍勃·鲍德温话里想拿高益这个外来户杀鸡骇猴的意思,他巴不得对方转移注意力,好让“背叛”摩根士丹利的风波尽快翻篇,于是又想了想,沉吟道:“个人电脑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苹果电脑公司,应该有po的打算。”

    如果放到平时,小小的苹果电脑公司,肯定看不进鲍勃·鲍德温的眼里,不过这时候,他却大感兴趣,“那就收集一下苹果电脑公司的资料,对了,还有关于高益和大卫高的更详细资料。”

    ……

    和摩根士丹利分道扬镳,对华尔街震动很大。在高益和所罗门兄弟、高盛的碰头会议上,高弦便没少听到幸灾乐祸的言语。

    还有更八卦的小道消息,说是摩根士丹利忽然采购了一批日立计算器,放到办公室内使用,这在以前绝对不会发生。

    高弦可没精力浪费在这些谈资上,目前他的第一要务是干净漂亮地完成发行债券这笔业务。

    这次面向公众领域发行债券的规模为十五亿美元,创下了该领域的记录,而高益均分到了三分之一的发行份额,也就代表了,高益至少在这笔业务上,和所罗门兄弟、高盛,平起平坐了。

    这里面的最大意义在于,高弦的·高益,向华尔街中心迈进一步了。

    换而言之,这笔业务做成范本,接下来高益就有了资本,像摩根士丹利等等投资银行那样,去接触正府、大企业的融资需求了。

    心情甚好的所罗门兄弟和高盛,曾经试探过高弦,如果高益无法完全消化五亿美元债券的发行量,那他们可以帮忙。

    高弦自然不会接受这种居心叵测、笑里藏刀的所谓“好意”,如果高益连这样的能量都没有,那还是老老实实地窝在香江这个热坑头上混日子算了。

    单就债券而言,虽然进入一九七零年代后饱受反垄断调查之苦,经营走了下坡路,但以前的底蕴实在太雄厚了,因此,债券信誉极好,被定为最高的aaa级,也就是风险小于百分之五。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同时米国国内通货膨胀高企,进而购买债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资产保值途径。

    在米国,高益还比不了所罗门兄弟、高盛这些本地户多年积累的底蕴,但高益在香江,乃至辐射开来的亚洲地区,同样底蕴深厚。

    别的不提,光是那些豪门权贵、王室成员,为了沉淀出资产,就没有不置办美元资产的,而最理想的资产就是标准普尔前五十的大公司股票、高评级债券等。

    当高益把自己承销债券的消息传回到香江后,不到一个星期,认购额就超过了一亿美元,着实让高弦在华尔街腰杆硬了一把。

    说实话,高益承销债券这笔业务就算不赚钱,高弦都会赔本赚吆喝,因为资历必须有个众所公认的积累过程,否则的话,怎么去争取分食即将到来的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这块更大的蛋糕?

    在亲自坐镇高益、承销债券的同时,高弦还要为个人电脑公司操心。

    可不傻,才不会让高弦卖了环宇个人电脑后便悠闲地躺着数钱,高弦这个环宇个人电脑的创办者,还要进入董事会,为个人电脑接下来的业绩保驾护航。

    收购环宇电脑公司的实际操作过程没有任何障碍,毕竟,环宇电脑公司没有挂牌上市,连惠丰银行这样的重要投资者都听高弦的话,其他投资者自然没有不顺从的,何况还是大赚了一笔。

    目前个人电脑公司的第一目标就是市场占有率,让产品销量符合,最好超过华尔街预期,至于利润等指标,过两年再重视也不迟。

    显而易见,产品价格肯定对个人电脑的销量有一定影响。而就企业市场来讲,一万美元以下的可用个人电脑系统,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最便宜的小型计算机,比如数据设备公司的pdp-11也要两万美元左右。

    和·pdp-11同样为十六位的个人电脑,也就是第四代环宇个人电脑,市场售价从五千美元起,随着内存等配置的不同,虽然有所提高,但也没有突破一万美元的可接受心理关口。

    为了市场占有率,个人电脑也不能放弃市场售价一两千美元的第三代环宇个人电脑、一千美元以下的第二代环宇个人电脑和第一代环宇个人电脑打下的江山。

    为此,高弦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pu供应商在十六位pu基础上拿出规格缩水的产品,以及削减配套芯片,进而大大降低个人电脑的成本,打造出入门版本的个人电脑产品,去赢得对价格敏感的个人用户和家庭用户。

    说起来也讽刺,个人电脑正如其名,它的目标客户本来应该是个人·和家庭,但现阶段,强力带动个人电脑市场需求的客户是企业。

    当然了,入门版本的个人电脑,也能基本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因为软件会提供无缝对接。

    可以这么说,现在个人电脑只要配备了电子表格、文字处理·、微型数据库这三类软件,就是人见人爱,并掏钱购买的产品。

    不过,迫于反垄断压力,虽然一把拿下了个人电脑的整个硬件链条,但软件方面却不敢碰,甚至为了避嫌,当知道个人电脑仅随机配备一种操作系统后,主动指示个人电脑,要在操作系统方面给用户选择权。

    不管怎么样,软件,尤其电子表格,堪称个人电脑能够赢得市场认可的最大功臣,所以,个人电脑在推出入门版硬件产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软件的助推作用。

    至于个人电脑怎么联系广告界,甚至好莱坞,制作激动人心的广告,就不用高弦去操心了,

    他只需保证个人电脑运行在正确轨迹上,就能保证收购环宇电脑公司,以及发行债券,成为高益无可争议的接近华尔街中心的垫脚石。

    值得指出一点的是,虽然高弦把环宇个人电脑卖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离开t界了。

    比如,为环宇个人电脑平台开发的,包括电子表格、文字处理、微型数据库、财务、进销存等等企业应用软件,还在他的手里。

    更进一步,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rs处理器、工作站、服务器等等技术研发积累,也在高氏一系掌控之下。

    为此,高弦按照计划,把分散在各处的此类资源,整合成高兴科技,由周文耀出任首席执行官,也算是对他这么多年在米国这边兢兢业业的直接认可了。

    高弦正忙乎着,《华尔街日报》忽然联系到了他,想要就收购环宇电脑公司,进行采访,以探秘这项资本操作幕后的故事。

    要是别的采访目的,高弦倒是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接待,可他成功忽悠收购环宇电脑公司,可衍生出来了不少后续,比如背叛摩根士丹利的狗血情节,要真的被媒体四处宣扬,不成了无谓地拉仇恨嘛。

    于是,高弦亲自出面,诚恳地委婉拒绝了,理由是他有要事处理,必须马上出发,还是等将来有机会再采访吧。

    高弦非常诚实,第二天便离开米国了,因为确实还有另外一个大势,等着他前往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