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章 赴战辽东
    春风得意马蹄疾。

    被封都亭侯后,李素觉得自己归程赶路的速度都飙起来了,不过六七日,就从雒阳飞奔回蓟县复命。

    这一路上,李素每天赶路无事,也在警惕反省自己为了立功,成为当世“知天命”学者中的翘楚,把殿兴有福论的影响力也推到了极致。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对历史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不过,这几天琢磨下来,他发现自己也是多虑了。

    殿兴有福论又不是他发明的,后世明朝人本来就用过,最后封建制度还不是照样灭亡了?所以说是否殿兴有福,根本不会影响封建制度的最终终结。

    更不会影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到来。

    因为真正的有志之士,是根本不会被“我自己会不会死,我能不能看到伟大事业成功的那一天”这种顾虑吓住的,他们是有信仰前仆后继的勇士。

    想要活着看到胜利的人,本身就意志不坚定,瞻前顾后,那叫投机分子!

    历史一遍遍证明了,投机分子本来就不配有好下场。

    所以,殿兴有福无非是减缓了封建制度存续期间的改朝换代频率、吓住那些为了一姓荣华富贵而冒险投机的人。

    更减少了本来就没法改朝换代的狂妄野心家的“试错”,让战乱总量减少——这世上的投机型反贼都是失败告终的,但只要他们动了心,蠢蠢欲动发动了战争,就会造成无数百姓死伤。这些人自己死了白死,来拖了这么多无辜的垫背。

    李素让华夏此后封建时代整体少打仗、所有人发动战争前多想一想,这有什么不好?

    至于政治制度的演变,李素觉得终他这一生,最多从汉干到隋唐,也就是极限了——能绕过九品中正制这几百年大分裂无信仰的歪路,就是极大的功德了。

    至于科举,肯定不可能在李素有生之年建设完善,那玩意儿受到的世家反扑反噬太大了,充其量打着“改良察举制”的幌子,一点点掺沙子,一方面调整察举科目,一方面调整察举的监视手段,那就是极限了。

    同时,李素也不是盲目信仰“晚的就是进步的”,他觉得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也是有一定优点的,优点就要保留——后世科举太注重公平,而牺牲了选才效率,科目设置太不合理了。而察举制只要不举孝廉,其他科目还是比较科学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这辈子能干到唐就不错了,留给本朝的后人慢慢一代代干到宋明。

    而且得是一个“尚武的宋明”——宋明之所以没法尚武,说到底就是五代十国把天命权威打崩了。那没办法,皇帝还得有,大家又知道“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那只能崇文抑武了。要是还有汉朝皇帝那种天命稳定性,犯得着崇文抑武吗?

    反正李素是不会对富强民主和谐自由公平法治造成什么阻力的。

    ……

    正月二十三,李素还没回到蓟县,就受到了刘虞的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刘虞还带着幽州官场的大部分心腹文武,连已经跟刘虞关系不太和睦的公孙瓒都来了,刘备阵营诸将就更加不可能缺席了。

    李素老远望见,连忙跟赵云提前翻身下马、拱手致意“蒙使君礼遇,素幸不辱命。”

    然后就是一番繁文缛节,大伙儿都知道了各自的封赏、又是一片互相互相恭喜客套。

    “恭喜使君获封蓟侯,五千户侯呐,实乃近年罕有。使君之功,摩天及地,真乃大汉栋梁、晴天巨擘。”

    一众文官,首先对刘虞谀词如潮。

    “行了行了,玄德年未届三旬、伯雅明年方得及冠,这才是后生可畏。”刘虞被拍得有些腻味,就随口嘉许下属,转移大伙儿注意。

    其他人少不了对公孙瓒刘备李素又是一番恭维。

    刘虞等大家折腾完了,这才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既是朝廷任命已到,尔等也不可懈怠。明日便分别去右北平、辽东上任吧。

    伯圭,到了右北平,好生防备鲜卑轲比能,玄德要担任主攻张纯残党的任务,北边鲜卑人的压力,你可要全部担负起来,不可使鲜卑残余与张纯勾结。”

    “是,末将领命,我自会主动出击鲜卑,调动鲜卑各部前来救援、分张纯臂助,只要使君别限制我劫杀鲜卑部众即可。”公孙瓒不卑不亢挺硬气地回了句,既算是答应了刘虞、也照顾了跟刘备的师兄弟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刘虞软弱的不满。

    刘虞当然知道公孙瓒的真实意思,但现在大敌当前,他也只好妥协一二

    “唉,事急从权吧,我就一条命令,鲜卑你有本事杀就杀吧,乌桓人已然汉化内附,你不可再挑起矛盾。尤其丘力居斩送素利首级、让乌桓跟鲜卑彻底决裂,我绝不允许你在鲜卑未灭之前多惹敌手。”

    双方不太愉快地结束了这次谈判。

    李素回城后,直奔蔡邕蔡琰下榻之地,反正他跟蔡琰已经算是通过口头君子协定定亲了,多走动走动也是应该的。

    蔡邕还没有恢复官身,所以刚才也不好出城迎接,辈分上也不合适。

    蔡琰看到李素回来,立刻蹦蹦跳跳过去拉着手转圈“师兄!陛下没封你京官吧?”

    李素笑着摸摸蔡琰的瓜子脸“陛下倒是想封我做太中大夫,在朝谏议,我说‘张纯未灭,善始善终’,讨了个辽东长史回来了。”

    蔡琰脸一红,很是开心,但随后又闪过一丝隐忧“那要是张纯平定了之后呢?”

    李素想了想,附到蔡琰耳边“我自有办法,但是说出来有点大逆不道,船到桥头自然直,以后你就知道了。”

    蔡琰被吹得耳根子痒痒,身体有些软,没有再追问。

    李素也恰到好处地歪楼岔开话题“不说这些了,我如今可是封侯了,不庆贺一下么?”

    蔡琰眼珠子瞬间睁大,整个人也有劲儿了“封侯了?跟爹一样的关内侯么?你毕竟是一起写了《殿兴有福论》的,早就该封个关内侯了。”

    李素得意一笑,揽着师妹安抚“既然你都觉得该封关内侯,那实际上当然不止了——不然张举不是白杀了?我可是列侯,都亭侯。”

    “都亭侯?不及弱冠就是列侯了?那可真该赋诗一首,以志其盛况。”蔡琰比李素还激动,抓着李素的双臂微微颤抖。

    她倒不是贪慕荣华富贵,纯粹是为李素高兴,有一种参与和见证了历史的豪迈感。

    蔡琰从软垫上站起身来,左右徘徊,全神贯注思索着词句,但想来想去不得要领,又回到李素身边坐下

    “师兄,都怪我想不出那种潜入敌营游说的盛况,这根班定远不入虎穴,情景定然又不相同吧?你多说说呗,当初夜入乌桓大营,是何等情形,我好为你赋诗一首。”

    李素轻描淡写地吹嘘“那有什么好说的?我当初可是一路潜行,还得避开张举安插在丘力居身边的耳目,所以是杀了丘力居的斥候队、伪装成斥候回营、神不知鬼不觉混到丘力居中军。”

    蔡琰从没听过这些细节,不由悠然神往,抓着李素手臂的手心都出汗了“当时天黑不黑?下没下雪?是不是很不容易?”

    李素“当然不容易了,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大致就是那样子了。遥闻胡酋拍案起,方知伪帝已受刑。”

    蔡琰“……”

    李素“怎么了?描述得还不够清楚么?”

    蔡琰“我让你描述,结果你自己就作了!说,是不是这些天早就想好了?生平得意之功,难怪每天念叨,原来早就自己偷偷做好了。”

    李素“我这就是顺口描述当时情景啊,你可以重新做的。”

    蔡琰咬着嘴唇想了一会儿“算了,我作得还没你好。你怎么什么都会啊,跟你一起那么久了,每每还有意外之喜。我把这首诗抄下来,说不定以后有机会拿给人看。”

    ……

    歇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李素就跟着刘备等人上任了。

    刘备的兵马还大部分囤驻在辽西,他们只是自己年关回来蓟县述职、顺便接受朝廷的封赏敕命。所以回去也快,几个人每人数马快马加鞭,三天就能回到前线。

    刘备骑在马背上,还不忘调侃赞叹“贤弟,听说你昨夜做得好诗,连蔡公都嘉许,说你居然能首创七言韵律,你身上,竟还有多少文采谋略,不为人知。”

    李素“这么快就传遍了?”

    刘备“这是好事儿,怕什么?辞别蔡公的时候,他告诉我等的,真是应景呐。我倒是想作,作不出来,还是杀敌报国痛快。”

    刘备还算好的,一路上最迷弟的是张飞。

    张飞这人其实很喜欢附庸风雅,但除了字写得比较端正之外,没什么创作天赋。听说李素这首诗之后,就誊抄了好几遍,留下一副他自认为写得最端正最霸气的留下观赏。

    李素心中微微不好意思早知道就再字斟句酌一下了,现在收都收不回来。

    李素连忙歪楼“别说这些了,聊聊前线军务吧,我去了一趟雒阳,都不知辽西辽东那边局是如何。张纯如今屯兵何处?”

    刘备“张纯自守辽东郡治襄平,派乌桓难峭王沿大小渝水守昌黎、徒河。其余各处,应该不甚紧要,兵力也不多。但昌黎扼辽东辽西咽喉门户,我军出临渝至徒河,陆路四百余里无河可以运粮。

    去岁辽西辽东又尽皆大饥,我们还用绝粮之计逼降丘力居,如今张纯再来坚壁清野,我军军粮几乎是从无终开始起运,水路辗转四百里,陆路又是四百里,只怕难以持久围攻昌黎,必得速战速决之法。”

    李素如今对当地的地名也挺熟悉了,把刘备的话在心里换算了一下。大致就是说从后世秦皇岛-山海关一带,往东北一直要走陆路运粮,到昌黎-徒河,也就是后世的锦州。

    锦州素来是辽西走廊的咽喉,往内陆去稍微走远一点就是燕山,不想翻燕山旧只能走昌黎(锦州)。

    学田畴伐乌桓的卢龙古道路线迂回?

    这是李素的第一反应,毕竟是历史书和演义上都写过的战例,肯定首先就想到这个。

    但李素随即发现不对,因为历史上曹操伐蹋顿时,蹋顿作为游牧民族是在燕山以北的,主要防卫柳城。所以才不得不从卢龙、肥如绕到渝水(大小凌河)上游,迂回到大凌河沿岸的白狼、柳城。

    现在刘备并不需要对付乌桓王庭所在的柳城,哪怕从柳城再沿着渝水顺流而下也能到昌黎,但没必要了。

    李素想了想,决定跳出对历史窠臼的依赖“我们有糜竺支持,糜家的商队船只,如今来往幽州不绝,为什么不让糜竺用海船为大军运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