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在率领艇员连夜抢修完自家鱼雷艇娇贵的发动机后,赶不上喝一口热水,伴随着阵阵引擎声,102艇驶离了鱼雷艇母舰。
在他上船发动引擎的时候,母舰的舰长王大队就从驾驶舱里跑了出来,头上的军帽被海风吹掉到海里都没来得及管,只顾着大声喊着。
“张小子,张小子,记住!出击点向南移动20海里!”
张云逸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便一脚踩下油门,高速柴油机驱动螺旋桨,翻涌而起的海浪溅了王大队一身,让他痛骂这个小子不讲武德,但落在海里的军帽不偏不倚又砸在自己脸上。
“嘿,就连老天爷也在帮你?回来一定要请我喝一顿酒!”
在月黑风高的海上,张云逸一边驾驶着鱼雷艇,一边还要依靠双眼在夜色中搜索目标,艇员们也都瞪大双眼,不顾迎面吹来的海风和飞溅上来的海沫,想要尽可能早一点识别到敌舰。
这型鱼雷艇没有后世完备的雷达等搜索器械,只有一个经常发疯乱转的磁罗经用作导航,可靠程度就好像你在巴黎没被小偷光顾的程度。
好在这一带的海图他们准备了不少份,依靠着海图和面前的仪表,再加上传统的六分仪测距,他们还是勉强定位出了自己的所在地。
确定航向后,加满燃油的鱼雷艇在三级海况的入海口一路狂飙,速度逐渐提升到了45节。
从一个浪峰飞向另一个浪峰,船头重重的砸入海水,给艇员们浇个透心凉,又快速抬起,高高昂出水面,其中反差连老水兵都差点吐出来。
但他们坚持岗位,成为了真正的在海浪上搏击长空的海鹰。
在海上弯弯绕绕两个小时后,他们发现天边出现了一抹亮光,不是星光,也不可能是太阳光,北纬三十度哪里会有午夜三点的太阳?
张云逸认定那就是舰队的方向,将其设定为前进方向。
事实上张云逸判断的没有错,那抹火光正是鱼雷引爆了江南舰队旗舰的前主炮弹药库所产生的爆炸,此时江南舰队还幸存的舰只都在拼命的回转,试图从鱼雷海洋中逃出一条生路。
剩下的那艘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一马当先,凭借吨位上的优势,不断发出炮火,在海上开出了18节的最高战速。
而还剩下的几艘驱逐舰被他们命令为自己拖延时间,充当殿后部队。
可怜的老船已经入役30多年,轮机年久失修,火炮身管锈迹点点,连20节的航速都跑不出来了。
让这些1900年代的驱逐舰去和马尾船厂与太平船厂刚刚下水服役的崭新驱逐舰玩一对一对抗,那场面简直就是幼儿园学生单挑泰森。
不过江南舰队的驱逐舰也算是视死如归,训练有素的舵手操纵战舰不断改变航向,凭借多次的转向与加减速操作,躲开了驱逐舰发射的鱼雷。
他们选择在五公里距离上与拥有优势火控的邓元昌分舰队展开了对射,就算是什么都看不见,那就朝对面炮口焰的地方射击!
邓元昌的旗舰,平远号轻巡洋舰的炮火最为精准,四门152毫米舰炮在统一射击指挥仪的操作下,在五公里的距离上能实现了较为良好的命中率。
驱逐舰方面虽然没有统一火控系统,但仍然为各门主炮装备了最先进的射击指挥仪,整体精度相较于这些日俄战争前的老货好上了不少。
在主炮对射的环节中,江南舰队就已经损失惨重,驱逐舰身上伤痕累累,被打出了许多个窟窿。
有一艘驱逐舰连舰桥都被砸了稀巴烂,站在露天舰桥上指挥的舰长当场阵亡,锅炉舱被过穿的穿甲弹打个了对穿,海水汹涌的进入,轮机也熄火了。
江南舰队的驱逐舰们发动了绝死冲锋,在最后一艘侦察巡洋舰的带领下,他们不顾锅炉爆炸的风险,强行引入过量蒸汽过载运行。
在锅炉仿佛下一秒就要爆炸的颤抖中,舰队的航速提高到了久违的25节,实现了回光返照。
然而事与愿违,邓元昌指挥的分舰队是这几年才下水的新舰,严苛的纪律和条例规定也让保养一丝不苟,平均航速都能够在30节以上,利用速度优势不断拉扯才是此时最正确的做法。
如果让周齐那个毛头小子来指挥,他肯定带着舰队直插敌阵,发扬近战火力去了。
邓元昌收拾完拦在面前的几只小小拦路虎也没有耗费多少时间,但最重要的那条侥幸逃脱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已经在漆黑的夜色中逐渐消失,只能看见船上的几盏信号灯。
邓元昌有心去截杀这只仓皇而逃的小舰队,但经过一番苦战后,无论是巡洋舰还是驱逐舰,鱼雷管都已空空如也。
此时世界上还没有大规模装备鱼雷再装填机构,各国海军的鱼雷都是一次性杀手锏,而且在炮战过程中,152毫米口径和120毫米口径的主炮弹药严重消耗。
经过协调后,平远号巡洋舰三座炮塔的备弹量全都下降到了1\/3以下。
倒是小口径弹药消耗量不大,可你想拿20毫米和40毫米的速射炮去洗战列舰的甲板,先问问他手里的88毫米反雷击炮答不答应吧?
就在邓元昌觉得这一次围歼战打成了击溃战,为还是放跑了敌军有生力量而垂头叹息时。
从斜地里的黑旮旯中冲出了一艘鱼雷快艇,那正是跌跌撞撞转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战场的张云逸102艇。
邓元昌见到张云逸单艇出击后也顾不上重整队形回撤了,急忙电令所有舰只全力前进,掩护鱼雷艇突击,还在舰队通讯的频道里疯狂的呼号102号艇。
张云逸倒是没有注意到邓元昌的命令,他在不断判断自身和那个黑乎乎的船影之间的距离。
凭借月亮从云层中钻出的一瞬间,张云逸在五海里的距离上确认了追击目标,正是不断用尾部主炮开火阻拦的战列舰江宁号!
江宁号略微向右倾斜,以便同时使用两座主炮,以半齐射的方式拦截后方追击的邓元昌,舰员们都在努力帮助炮手搬运炮弹,或者加入了铲煤大军中。
了望台上的水兵也拿着望远镜,判断自家炮弹的落点,为炮手提供校射信息。
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一艘高速奔袭而来的鱼雷快艇,与正在和他们对射的巡洋舰相比,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起眼。
张云逸在战后一直没有想明白,自己鱼雷快艇的高速柴油机运转声音不亚于在头上飞行的轰炸机,为啥就没有人发现自己呢?
直到他后来指挥战列舰炮击东京的时候,他才理解了当时船上水手的感觉。
连绵不断的重炮发射声已经摧毁了他们的听觉神经,即便他处于舰队司令塔的重重钢板保护中,那些削弱后的声浪仍然让他下船之后完全听不见留声机的声音。
如果不是特别大的声响,他们完全无法做出反应。
张云逸大胆的将鱼雷艇接近到了大约25链距离上,目标已经十分的清晰,连桅杆上的信号灯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随即下达作战命令。
“左右鱼雷管准备战斗,定深一公尺,打开锁气盒。”
鱼雷兵们都手脚麻利的展开了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大约用一分钟的时间完成了战斗准备,比之前训练时的最好成绩都要快出15秒。
此时的102艇已经是箭在弦上,如果有一门反雷击炮或者哈奇开斯转管炮,甚至是一门重机枪反应过来,薄薄的钢板都无法庇护他们。
他们就像是买了一身输出装的刺客型选手,完全没有承伤能力。
但上天似乎一直眷顾勇敢的人们,只有最勇敢的战士才能够获得胜利女神的青睐。
张云逸大胆的将鱼雷艇开到了距离江宁号大约两链,也就是360米左右的距离上,在这个距离上即便他们反应过来也会因为火炮俯角不够而无法阻拦,这才下令释放鱼雷。
四条457毫米的鱼雷在高压燃气的推动下窜出了鱼雷发射管,一头扎进海中,随后在尾舵的配平下,于深度一米的海中高速前进。
102号艇则迅速将主机转为倒车状态,打左满舵脱离。
300多米的距离对于最高时速能够突破60节的鱼雷来说属实是羚羊王子来参加百米赛跑,眨眼间就到了跟前。
不过张云逸的运气似乎在这一刻到了尽头,打出去的四枚鱼雷中有一发鱼雷引信失效,一条鱼雷入水角度过大从船底擦过,只有两发鱼雷取得了命中并成功爆炸,撕开了战列舰薄弱的防水舱。
随着鱼雷命中巨大的爆炸声波及到了102艇,艇上众人都在不同程度的耳朵失聪。但凭借娴熟的技艺,张云逸驾驶鱼雷艇迅速回转,完成了胜利返航。
这段单艇出击,颇具西方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在主题曲《海鹰出击之歌》中是这样形容的。
“敢打敢拼,不辱使命,鹰击蓝天,炸响惊雷!”
张云逸也因此荣获一等战功,目前仅存的两名健在服役的一等战功拥有者!
而那艘倒霉的江宁号战列舰在吃了两发457毫米鱼雷后迅速进水,一度船只向右侧倾覆了约8度,动力几近丧失。
不过考虑到此时两舰仍有一定战斗力,自身弹药严重不足,邓元昌还是下达了撤退命令。
但这并不代表邓元昌会放过老东家,让这两艘船安然无恙地逃回锚地。
装甲巡洋舰抛出了缆绳,牵引着受到重伤的江宁号战列舰一步一步蹒跚前行,以六节的龟速航行。
就在他们已经到达长江入海口,能看到崇明岛上的灯塔时,给予江宁号的致命一击来了。
布雷舰在长江入海口提前布置的飘雷和固定雷被江宁号一个小型转弯直接撞上,船头和船尾各自被炸开了一个大洞,装甲结构被炸的稀碎,内部舱室的门怎么也关不上,只能暂时放弃,拿来大量的抽水机试图自救。
装甲巡洋舰也通过自身的电报机和岸上的港务局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速速派遣扫雷舰艇和大马力拖船前来拯救这唯一的战列舰。
此时天空刚蒙蒙亮,日出东方,海上荡漾着朝阳的光芒。然而巡洋舰上的水兵发现了更加惊恐的东西。
“敌军飞机来袭!”
水上飞机母舰放飞了所有的六架水上飞机,机翼下方涂着黄边红星的飞虎军水上飞机挂载着50与100公斤炸弹,在救援编队的上空不断盘旋,时不时用机枪扫两梭子,让那些拖船都不得不放弃了救援。
如果能挂载450毫米航空鱼雷的新款水上飞机能够更快一点服役的话,他们将面临吃到饱的鱼雷攻击。
而扫雷艇在扫雷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家伙,不远处的海面上浮现出了一艘潜艇的围壳。
在仔细考虑了当前形势后,江宁号的舰长与舰队司令最终下达了全体弃舰的命令。
所有人员全都转移到装甲巡洋舰和附近的小型舰艇上,只留下安防炸药的船员。
江宁号的一切拯救工作都结束了,最后一批撤离的水兵在水线以下的舱室中安装了炸药,巨量的海水从炸药引爆的缺口中涌入了这艘年事已高的前无畏战列舰。
一直在远处注视着这一切的宁剑来,在目睹了战列舰翻过船身沉入水中,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录像后,默默收起潜望镜,转身撤离了这片水域。
在指挥潜艇下潜返回基地的同时,他向已经返航,正处于海峡海域的邓元昌发出了关于这场海战的最后一封电报。
“敌战列舰江宁号已于6月29日14时23分沉入海底,沉没地点为东经122度,北纬31度16分。
苏沪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就轮到我们来守护万里海疆了!”
“收到,感谢潜水战队的同志在其中的付出,我们将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