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学堂的小学童还要一段时间过来,欧夫子得空,就习惯性地躺在桂树下的躺椅上,摇着蒲扇眯着眼。
方临溜溜达达过来,在旁边坐下,和欧夫子说起邱家,说邱家好像有不少亲戚,好几次看到去赴宴。
欧夫子就叹道“邱家是有不少亲戚,一年下来,不是这家女儿出嫁了,就是那家儿子娶妻了,许多远房亲戚也去,总之,喜丧满月之类的宴席不断。他们又能干,从牙缝里抠搜出的银子,赴宴随礼时却是毫不吝啬,所随的礼金并不比年轻人少,众家亲戚都说二老人好。”
“方临,对此你怎么看?”
“这……就是面子光鲜。”方临出言克制,没说出打肿脸充胖子的话来。
“谁说不是?不过……”欧夫子指了下脸“人啊,越是缺什么,就越是重视什么。”
此言一针见血!
方临明白,欧夫子是说,邱婆婆脸烧毁了,从前可能没少被人指指点点,故而反比别人家更在乎脸面。
这种东西怎么说呢?不置身他人的处境,也不好以旁观者的角度妄作评判,人家这么做也未必不快乐,无需他去置喙。
说话间,一个麻衣相师过来了,此人瞎了一只眼,穿着的旧麻衣长齐脚踝,踩着一双无根破棉鞋,裸露在外脚后跟皮肤黝黑,粗糙得像老槐树皮,一双手伸向彼此袖筒,怀中抄着一根写着‘算命’的旗子。
麻衣相师看了眼欧夫子,又看向方临,微微躬身揖手道“老先生、小郎君,可要算命么?”
“老夫是读书人,敬鬼神而远之。”欧夫子从藤椅上坐起身,神色郑重了些,摇头道。
“我也不算。”方临起身,还了个礼。
“那便罢了。”麻衣相师也没多说什么,又向前走去,看向辛老倌父子俩。
辛老倌父子俩在码头做活,中午回来吃饭,此时,就坐在门槛上歇着缓解疲累,还要待一会儿才去码头。
“老倌,我看你儿子还没娶媳妇,可要我算一算么?”麻衣相师问道。
“算的!算的!”辛老倌听对方准确说出了儿子情况,连连点头,道“你替我儿子算算,看他哪年能成家?”
麻衣相识问了辛佑生辰八字,郑重地取出工具,替他卜了一卦,又让辛佑伸出手,看手相。
方临离得不远,也是看去,辛佑手背就像洗不干净的抹桌布,指甲很长,里面镶嵌满了污垢,指甲下端呈现出十个白色半圆。
或许是他不专业,倒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
“令郎今年不成,明年也是一定能成家的。”麻衣相师说着,又对辛佑这双手大加赞美“令郎这十個白色比别人的明显,比别人的大,寓意能搂个太阳、拢一片金光,好比抱堆金子,将来不说大富大贵,也能生活无忧。”
辛老倌听了,乐得合不拢嘴,本有些歪斜的嘴,直接口水都流淌出来了,连忙一抹,问道这算命要多少钱。
“老倌你看着给吧!”
辛老倌便回去,很快又出来,给了一两银子。
麻衣相师倒也不惊,收下一两银子,两手重新收起,伸向彼此袖筒,抄着旗子离开。
方临目睹了全过程,看了下辛老倌,又看了下欧夫子。
对看不过眼的事情,欧夫子向来是见了就要管的,这次却从始至终没说话。
不过,当方临看到辛老倌高兴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只是,仍思绪翻涌。
‘平日里,辛老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精明算计着一分一厘,可这次算命就给了一两银子,这能换多少吃的?’吝啬与大方,精明与愚昧,让他思量着其中的道理。
等那麻衣相师走了,欧夫子问起辛老倌“上次说的亲没成么?”
“人家看不上我儿哩!”辛老倌如是道。
“唉!”
欧夫子感叹“那家是商户,也不过有着一间小门面,卖些吃食,若是在开国初年,这家和辛家结亲都是高攀了呐!”
“夫子给讲讲呗!”方临压下纷乱的思绪,给欧夫子递过竹筒,笑着道。
他挺喜欢这样的话题,历史社会风气变化,从欧夫子口中娓娓道来,这可以加深他对整个大夏社会的理解,仿如看到那从保守到开放的滔滔大势。
“你小子,就惦记着我肚子里这点东西!”
欧夫子指了下方临,接过竹筒喝了口水,果真讲述起来“从开国初年到如今,不仅是吃喝饮宴在变,婚姻大事也在变。”
“开国初年,等级森严,穿件衣服、用副碗筷都有定制,婚姻上自然也有严格规定,一般亲属不婚、同姓不婚、尊卑不婚、官民不婚、良贱不婚,谁与谁结婚,皆有律法,若有违法者罚之。如‘奴取良人为妻,则杖八十,良人娶了奴,则一同为奴,贬为卑贱一级之人’。”
方临点头,能想象到当时风气。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必然不愿与农、工、商结亲,农亦不愿与工商联姻,各守着各的,老死不相往来。
欧夫子还说了一则真实小故事“永宁年间,也就是大夏第三朝,凤阳府有个秀才,姓成,家有二女,长女已嫁了出去,小女待字闺中,唤作成秀婷,颇有些姿色,人也机灵,从小未学女工,读了不少书,知书达理,落落大方。
成秀才千辛万苦培养了小女,自然是要嫁个好人家的,哪曾想读了些书的女儿,性格方面竟自主性便强一些,瞒着父母私下结识了一位商户之家的儿子。
却说这商户,经营有方,很是有些产业,嫁过去了,绝对是吃不了苦的。这日,商户备了许多聘礼来提亲,还请了个当地知名媒婆,指望说动成秀才,成就一番好姻缘。”
欧夫子说到这里,考较看向方临“你说这门亲事能成么?”
“依我看,以那时的社会风气,必然是不成的。”方临答道。
“是啊!”
欧夫子继续讲述“商户、媒婆刚进门,表明来意,就被成秀才轰了出去。
这是极无理的,商户家、媒婆都觉得成家过分,说这岂是待客之道?成秀才却道‘待什么客?我家书香门第,世代治学读书,伱却把贩夫走卒给我引进门来,分明是要害我家,哪里是客’。
等轰走了商户家、媒婆,成秀婷哭成泪人儿一般,埋怨父亲将心爱之人扫地出门。成秀才正在气头上,拿了把扫帚就让女儿身上招呼,边打边骂道‘你个不孝东西,我费尽心思培养你读书,也不指望你光耀门楣,你就是找个农户来,我也认了,可找来家商户,自甘下贱,让为父情何以堪’。”
“方临,你说这事,成秀才和成家女,谁对谁错?”欧夫子又问。
方临想了一下,道“成家女谈不上什么错;成秀才所作所为,也无可厚非,毕竟,为了所谓爱情,嫁去商户,作践的不是只是自己,还有家庭的名声。”
“谁都没错,可不是么?”
欧夫子笑了笑,道“这是开国初年,咱大夏朝到了正德年间,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改了制度,商籍也可参加科举,如此一来,商人不仅拥有大量财富,更有了国家承认的地位。时至今日,你可能想象这带来的影响?”
“士农工商等级制度打破之后,门第观念想来也会迎来改变,一切以贫富论英雄,以积攒了多少财富论输赢,不管了是何出身,有钱才是第一,这种观念大概是延伸到了婚嫁方面?”方临字斟句酌道。
“不错,孺子可教也。”
欧夫子又讲了个真实小故事“咱们洪泰年间,也就前两年的事情,城中有个农户,姓周,祖传二三十亩地,雇了五六个劳役,除去种植水稻,另种有桑麻棉花等作物,搞得有声有色,也算小有家财,有一子,名叫周孝元,还是我的学生,酷爱读书,二十岁也考上了秀才。你说这条件不错了吧?”
“自然。”方临点头。
“周家如此家境,周孝元又到了成婚年纪,上门提亲者不少,媒婆说某某家有位姑娘不错,又说某某家小姐待字闺中。
哪料周孝元都看不上,一一回绝了,原来,他偏偏看中了谷家的小姐,叫作谷彩儿。
要说谷家何许人也?乃是府城中有数的豪商,荣信商行的东主,有织造坊三座,船厂一座,做的是丝绵生意,还有一整只船队……家大业大,周家虽然也算殷实,与谷家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周家请人去谷家提亲,却连媒婆都给轰了出来,连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连个进士都不是、官身都没有,也配去他家提亲’。
你说这又算是如何?”
“只能说事随世移,社会风气变化。”方临也是感叹。
‘这个时空的大夏,正如前世时空的大明,在中叶后,整个社会思想渐渐开放,商人走出社会底层,士农工商的界限模糊,钱开始向着权渗透,两者相互交织,金钱至上的观念开始兴起。’他心中暗道。
又和欧夫子聊了一会儿,当学童开始上学,欧夫子忙起来,方临也不便再留,回家去了。
……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