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中旬,青龙值日,诸事皆宜,何进便选在了这一天正式接受汉帝刘辩禅让,改朝换代。
洛阳城中早早便搭建起了高台,按照何进的意思,他想要接受所有洛阳官民百姓的见证。
为此张辽更是抽调了一万北军精锐入城,于高台外围布防。
既让城中之人可以见证这样重大的时刻,也确保人群与高台有足够的距离,以防会有情绪激动者冲撞了现场,或是有刺客隐藏于人群之中。
当何进到达之时,北军的防线之外早已挤满了城中百姓,而意识到何进的出现,百姓们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现场“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高台之上默默等候的刘辩见到如此一幕心中五味杂陈,而以何苗、杨彪为首的官员分列于高台之下,目送着何进走向权力巅峰。
何进不急不慢地向高台上走去,脑海中不禁闪过了自己穿越以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片段,这一刻他心中的复杂并不比刘辩要少。
身为后世来人,登基称帝并非他之前所愿,正如何进当初对曹操所说的一样,他本只是想要富国安民,除去大汉百年之边患,只是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想要有一番作为罢了。
无奈事与愿违,在权力的斗争当中往往是不进则退,若何进不揽权,或许早就被袁隗等人联手除去,更别想根据自己的意志大刀阔斧地革除朝堂毒瘤,推行新政。
可一旦揽权,一旦想要有所作为,就势必会要侵犯到许多人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了天子刘辩。
一个穿越而来力求创新作为的重臣,一个接受封建教育长大一心想当明君的皇帝,看似目标一致,实则却难以共存。
何进当初若直接放权天子,后者为了巩固政权,或扶持袁隗等世家官员、或如其父般重用宦官,加上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存在,朝堂上又会走回内部消耗的老路,何谈中兴?
所以何进军权、政权一把抓,提拔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才,他们以何进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随着这支队伍的愈发庞大,也推动着何进一步步爬向更高峰。
事到如今,某种程度上而言,何进想不想当皇帝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刘辩不信任他,觉得他觊觎皇位,他属下的文武将官也都巴不得将其推上皇位,大家也才好跟着沾光,获得更多的封赏。
杨彪的那一出“黄袍加身”便是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所有何派官员的利益表达,简单来说就像是果子熟了,不摘都不行。
若何进不当这皇帝,所有何派的官员都不会高兴,且刘辩依旧不会信任他,或许之后还会有类似的刺杀也说不定。
而晋升之路被堵,久而久之何进麾下难免会有人滋生出异样的想法。
加上何进的年纪只会越来越大,精力也会越来越不如从前,稍有不慎,整个外戚利益集团就会分崩离析。
彼时无论天子还是不是刘辩,都不会放过这彻底诛灭何氏的机会。
所以,对现在的何进而言,不当皇帝绝对是弊大于利,妥妥的取乱之道。
只有他登基才能稳定内部,使乾坤归位、使纲常有序,所有嫡系才都可以因此获利,封妻荫子、福泽后人,大家跟着你何进不就是想要上进吗?
总不能你当了魏王,赚的盆满钵满,为了那所谓忠诚的虚名便止步不前,让所有手底下的人都跟着你过“苦日子”吧。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样的错误何进自不会犯。大丈夫敢作敢为,本就是穿越而来两世为人,这皇帝该当当,怕个球?!
念及此处,何进心中坦然,双目之中精光闪烁,面带威严地登上了高台。
“孤,上呈天意,下顺万民,于今日昭告天地,承继大统!”何进接过刘辩手中的传国玉玺,俯视着台下一众官民高声宣告道“即日起,立国号大乾,建元洪武!”
洪武的年号是何进亲自定下并抢先“注册”,后世来人的他对驱逐鞑虏的老朱颇为欣赏与推崇,选择这个年号,也无形中向世人表达了他重视武备,意图平定西北边患的美好期许。
简短的几句话,便完成了王朝的更替,高台之下的百官在何苗、杨彪的带领下朝着何进行君臣之礼。
外围的百姓虽听不清高台上的喊话,但见到何进身着龙袍、头戴冕冠、双手高举玉玺的模糊身影,以及百官们的叩拜行为,哪里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纷纷高呼“皇帝陛下万岁!”“吾皇万岁!”
接受完百官的叩拜,何进接过赵忠递来,早已准备好的封赏名单,这也是所有人最期待的“发福利”环节。
何进矗立高台之上,气势可吞山河,目光扫过台下群臣,随后缓缓打开了手中名单。
首先,自然是将逊帝刘辩封为弘农王。
刘汉享国数百年,何进今天虽已接受禅让而登基称帝,但善待前朝宗室却有助于彰显他的胸襟,以安抚天下官民。
毕竟连逊帝都可以受到善待,那台下与各地的官员自然再不用担心过往会被追究,可以死心塌地地为何进与大乾效力。
而弘农之地乃王朝核心,洛阳便在于此,封刘辩为弘农王,就是要将其“圈养”在洛阳当中,使其不失富贵却又不再能制造麻烦。
随后,何进又追封了其父为仁皇帝,庙号德祖。
自汉以后,世人皆推崇孝道,追封先人可以彰显何进乃仁孝之君,并且也可以表明他得国之正,并非是依靠强权掠夺,而是受祖宗福报,承天受命而来。
安顿好逊帝,又追封完祖先,接下来才是利益分配的真正开始。
此事重大,关乎政权稳定,岂同儿戏?后世老朱尚且要彻夜反复研究推敲,何进更是不敢大意。
在场百官,以何苗、杨彪二人为首,他们虽不是何进最亲近的嫡系,但身份却无人能比。
何苗作为何进的便宜弟弟,天然就是何氏集团的中心人物自不必说,而杨氏作为天下世家之首,对杨彪的封赏某种程度等同于何进这大乾帝王对天下世家及世家官员的态度。
眼下远未到能与世家彻底闹翻的地步,所以何进对于杨彪这位世家重臣自然要从优对待。
考虑到此二人都已位极人臣,于是乎何进大手一挥,授大司马何苗为赵国公,司空杨彪为韩国公,为百官爵位之最,以示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