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25
“不就是买一个杯子吗下次把需求弄清楚,及时买到,满足了你的需求不就行了吗干嘛不依不饶的,非要讨个说法呢”
“这孩子,真不懂事,妈妈那么多事情,是会忘记的,你就不能共情一下你多理解下父母不就行了吗”
“就是个杯子,多大一点儿的事情,还吹毛求疵的,怎么这么小心眼一点儿都不大气!”
-------------------------------------------------------------------------------------------------
杯子风波!
一两周之前,儿子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家里还剩一个,他说要再买一个。当时,我就选择了要买的,放进了购物车里,想着问问儿子他的意见,反正家里也有,他也不急着用。我是这么想的。
今天,儿子问起这个事情,得知我还没有买。
接着,儿子开始和我理论了,“我至少和你说了一两周了,你为啥还没有买”
我说,“我想着给你看看这个样式行不行”
儿子说,“杯子能有啥样式那你给我看吧!”
结果我又找了半天,因为购物平台很多,我都忘记自己在哪里选的了,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其中,儿子表示怀疑我是不是临时刚找的,不是之前存好的。我和他解释了半天。
后来儿子问,“你打算什么时候买呀”
我说,“我本来想着你反正有杯子可以用,一个月之内买就行。”
儿子不依不饶,“你看你又没有给我看,要不是我今天问你,你自己都不记得了吧。”
我说,“我放到购物车里了!”
儿子争辩说,“你放进购物车里,你自己都会忘记的。”
好吧,确实是,我直接承认:“是的,确实有可能。”
接着,儿子继续吹毛求疵,进行不合适的类比。“哪有这样的下回你让我买个东西,我就一个月之后再买。”
我想说话,但他比较激动,我根本插不进去,好吧,我就听着,你说吧。
他激动地说上了一会儿,反过来调过去地说,无非就是表达了我没有及时按照他的需求马上买杯子。
我说了一句,“我并不清楚你是马上要,你需要让我知道啊。”
儿子又杠上了,“不是我要说,而是你要说。如果你一个月后才买,你至少要问我一下啊,而不是我问你啊。以后你让我做什么,我也一个月之后再做,我也不告诉你一声。”
我承认,他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不想他在里面掉进一个牛角尖里出不来,以往他就会抓着我做的不合适的点猛说。
另外,我也不就他提到的不合适的今后他要怎样做的方式做任何回应,以往我就会回应,结果把自己推进了一个很难绕出来的大坑里,因为事情越扯越多,到后来根本理不清楚,简直混乱一片。
于是我把对话拉回到重点上来,“好的,我知道了,我承认,我没有及时了解到你的需求,是我的问题。而且,你是对的,我放在购物车里我是有可能忘记的。”
当我表达完这个,儿子没什么要说的了,有点哼哼唧唧,但是就进屋了,虽然进去的时候仍然听到门有一点使劲儿关上了。
我立刻就准备去买杯子,还是想问儿子的意见,于是就敲了敲儿子的门,他有点儿没好气地问“啥事”
我说,“买两个还是买一个呀”
他说,“既然你没买,就买两个吧!”此时,我听出他的话已经平缓了很多。
-------------------------------------------------------------------------------------------------
接着,我一边做家务,一边想着这事儿,于是就冒出来本文开始的三句话!那应该是成人经常有的想法,我过去就会这么想!
但我同时还想到,高中的孩子就开始进行思考力的发展了,他们开始要发展出自己的思考,要能够思辨,要能够让自己的思考逐渐地清晰。
虽然说,孩子在高中的课程就是支持他们思考力的发展,在学校里和同龄人的社交,以及和老师的交流和问答都在锻炼他们的思考力。但是,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其实也是很多的。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偏偏就要和你不依不饶,就要和你争个你死我活!
只是,家长们,有没有这个精力,有没有这个耐力,有没有对孩子的理解,从而和他进行这样的过程。如果可以,孩子也会有个体验,过程往往不会是开心愉快的,通常是充满着斗争和思辨的。但是,我觉得,是会对孩子理清自己的思路,清晰自己的想法,听到他人的角度有一定的帮助的。
但是,如果父母很累的话,没有精力和孩子进行思辨;或者,父母一开始已经陷入了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样的判断时,那么就不如快速地结束这场对抗,尽快地进入一种缓和的氛围中,也许慢慢的双方的思想都会有所转变。
假使实在很困难的话,也可以从理解孩子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需要得到父母的谅解这个角度来看。不管父母能否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内心真正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真正理解孩子,至少可以理解孩子确实是在变化着的,需要给予一定的谅解。
-------------------------------------------------------------------------------------------------
从这次风波之中,我也看到了儿子的变化:
一个是情绪的部分,整个过程就是争论,声音稍微大点儿,并没有很大的情绪,只是最后有点儿情绪。还有就是会有“妈妈怎么会这么做事儿”的疑问和困扰;
一个是事情发生之后的影响,以往他会抓住“这次你做得不对,你要补偿”,总是抓着我要我做点什么退让,或者让他多用点手机。但是,这次根本都没有提到补偿一事。
同时,我也看到了我自己的状态的变化:
一个也是情绪的部分,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情绪,基本上比较从容,中间有个时候我想插入进去但进不去,儿子非常想说,那就让他表达,尽管他说的东西有一些重复的地方,但是还是努力让自己认真听到他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
一个是我没有否定他,这一部分是我惯有的应对方式,曾经有很多老师给我过这样的反馈,但这次我一点儿都没否定他的感受,并且我对他表示了肯定“你说得对,我可能是会忘记”;
一个是我理解了他的需求,所以就能够说出来,并且当我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得到了满足,后面就没什么要说的了。
所以,值得高兴的是,我终于有能力和他在一个比较平和的情况下进行理性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机会我要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