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0
今天早上,儿子上学之前换鞋,看见了我放在灶台上的平底锅。从他的角度,他真真切切地看到平底锅已经变形了,有一边有点儿隆起。
儿子说,“这个平底锅都有点变形了,咋搞的”
我其实当时没有看到具体的状况,但是本能地推卸我的责任,故作轻描淡写地说“可能用了很久吧,用多了就变形了吧”
儿子毫不客气,“我看就是你摔得吧,你看,那一边都不平了,显然是摔出来的。”
我立刻承认,“是啊,应该是摔的。这一边都摔成这样了。”
好吧,不用掩饰,也不用推卸责任,就是我使用不当,摔得不平的。
其实,儿子并不是找我的错处,他只是看到了描述出来而已,他既没有生气,也没有要找责任人。
我确实可以更加诚实一些,拿掉成为习惯的掩饰和敷衍,真实地面对。
-------------------------------------------------------------------------------------------------
也是出门前,当儿子得知爸爸今天去见客户,他提醒说,今天带上伞,防止下雨。
我问爸爸,结果爸爸没有伞。
于是我向儿子借他留在家里的伞,他有另一把在学校。
儿子很大方地说可以,就是伞有点小,只能一个人打。
我说没有问题,你爸爸一个人打就可以了。
后来爸爸就借走了。
我想起过去,儿子对自己的东西常常是不出借的,现在似乎比之前大方了好多好多,是长大了所致吗
而且,提醒爸爸带伞,也是他很温暖的举动。
于是,突然就想起外人多次提到儿子给他们很好感受的地方,我有时在外面听到儿子的善举,比如帮忙指路,或者帮忙照顾小弟弟,再或者大方地请第一次见面的家长和孩子进家来看房子等等。
我意识到,其实,这个孩子比我和他爸爸都温暖很多的呢!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
2023.4.
“请假风波”
两周前,儿子说要参加飞盘比赛,因为在不同的城市,所以需要买飞机票。
当时儿子说到要周五请一天假,我说,如果学校同意就可以,我没有意见。
其实,一直以来,我是特别不认同孩子在上学期间去参加任何的活动的,因为在我看来,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上学的时候,请假去旅游,去参加什么别的活动都不是很合适。所以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要外出活动而向老师请过假。
但是,儿子进入高中之后,尤其学习的事情都交给了老师之后,我就把相关的责任都交给老师了。就好像我不太认同孩子边听手机音乐边做作业,老师让我再宽松一些。所以,只要老师同意,我就放下自己的担心和焦虑,让他去好了。
这次也是这样,儿子要买机票,我就给钱了,我把相关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处理。
结果,今天收到老师的消息:经确认,此次比赛为学生个体行为,非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下次教学期间的个体外出活动请家长有意识并提醒孩子:“先申请、经批准、再行动”--先由家庭确认提出书面申请,报个人导师并经学校批准、批准后再准备行程等。
我特别认同老师提到的“先申请、经批准、再行动”的原则,但是过去这个原则是不清晰的,我甚至翻出来学校的请假规则,也没有明确清晰地表达出这样的原则。
所以,这是一个提醒,就是在青春期孩子对规则敏感的时期,成人(包括老师和家长)都需要给予很清晰的原则。
于是,我回复给老师:收到,这次请假有我们家长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非常抱歉!但也是一个契机去与孩子明确教学期间的请假,并清晰请假的流程。我想下次类似的情况不会发生!即使下次孩子先行动了,也请学校果断拒绝,我们家长愿意支持学校的决定!
老师再次回复:是的,这次梳理清晰,引导孩子再有类似情况如何更好地处理!
这次和儿子一起请假的孩子应该有七八个,涉及到所有四个年级,他们都是买了机票在先,然后再请假的,(事实上,机票都是我儿子提前一起买的,擦汗!)我想这件事情应该也让老师们着实挠了一把头吧。怎么处理在孩子们这个敏感时期,再加上都买了机票,花了上千元钱的,确实不好处理,并且我从中确实看到学校制定的请假流程的不完善和原则的不清晰。
而且,因为请假流程中原则的不清晰,我也无法和儿子就这个问题进行说明和讨论,因为我也没有坚定的规则与他理论,我只有拿着他的个体导师给我的邮件内容,协助他清晰学校目前请假的流程,重点是“先申请、经批准、再行动”。
说实话,对于这次事情,我的心里是有点儿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的,因为我从来就是个不打破规则的人,而儿子总是那个挑战规则的人。也许这也是老天爷给我的一个成长的契机,让我学习去应对这种情况。对于心中的不安,我告诉自己,儿子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因为活动而让他请假,这是第一次,是不是可以宽容一次呢我还告诉自己,在儿子一辈子的成长中,这件事情应该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对其他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我是不是应该放下呢
好吧,等晚上儿子回来,我要按照流程给他写请假单,那时再把原则和他梳理一下。这就是成长中的一件小事吧,重视而不焦虑!
-------------------------------------------------------------------------------------------------
跳出这件事情本身,我也想说一下教育者的部分。
我觉得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身边的成人,在这一事件中是需要反思的。
而实际上,我相信老师们在孩子们的事件的触动下,已经被迫去反思了这个事情。
七八个孩子,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包括四个年级的孩子,想要参加飞盘比赛,但是需要占用上学的一天,想要请假。但是他们选择了先买机票,再请假。
问题是四个年级的孩子都有,当然有像我家儿子这种不清晰的孩子,但是也应该有清楚学校规则的孩子吧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样去行动了呢看来……
确实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清晰,没有清楚地把底线说清楚。
请假的时候,老师们觉得不合适了,但孩子们机票都已经买了,怎么办让不让他们去呢
如果让,显然这是不符合教学原则的事情!教学期间,怎么能去参加其他的活动
如果不让,但显然没有预先说清楚;而且会引起孩子们极大的情绪;并且还涉及到一两万的费用。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呢
于是学校最后的决定是“让”,但同时补漏洞,并知会家长请假的原则,并且和孩子也再次清晰原则。
相信不会有下次,如果下次类似的事情发生的话,学校一定会秉持原则坚定地处理。
这次,学校要承担原则不清晰的后果。
所以每一次的事情,是危也是机,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
希望学校和家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得,那么这样发生的事情才发挥了其应当发挥的价值!
-------------------------------------------------------------------------------------------------
2023.4.4
今天早上儿子要坐飞机去打飞盘的城市,这两天孩子爸爸总在问我“儿子知道要早起吗”“机场要提前几个小时到呀”“他带箱子吗”“他东西都准备好了吗”“他早上知道起床吗”我深深地感受到操心,担忧和焦虑。
我想到两年前我也是如此担心儿子,结果上了高中之后,被儿子已经锻炼出来了,他说好的事情我就放下我的焦虑。
比如早上我要叫他三遍,儿子说“妈妈,你只要叫我三遍就行了,我要再不起来我自己负责,我迟到了我负责。”于是我就不再为他的迟到担心,虽然偶尔也会多叫他一遍。
而孩子爸爸是一周前来这里的,还没有被儿子锻炼过,于是他早上总是问我,“他怎么还不起床”“都七点了,他不上学吗”我总是安慰他,放宽心,放宽心,放宽心!
昨天晚上,先生又问我“他要是不拿身份证怎么办”我说“他会拿的,我已经告诉他我放在桌子上了。”过了一会儿,先生又问我“他没叫你早点叫他吗”我说“他没说,我最后会问他一下。”
结果,为了让先生放心,睡觉前我还是和儿子确认了一下,儿子说自己定闹钟,自己起来;我也确认了他找到了身份证。
我能理解先生的心里,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我知道焦虑的时候,心里就像小猫的爪子在心里挠一样,很不得劲。另一方面我又偷偷地看着他乐,心想这下你理解了我了吧。
今天早上,儿子手机闹钟响了,自己起床,只是在临出门前问我要了个n95口罩。
儿子走了,傍晚,我和先生散步的时候,我们聊天。先生说他昨晚一晚上都没睡好,因为担心儿子这个没带,那个忘了,或者又晚了。我笑着说“怎么样你担心的有用吗”
先生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用!儿子自己就能搞定了!”
我说,“是啊,你这是自取其扰。”
我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不要小看孩子,孩子是会长大的。
我突然意识到,昨晚我听到儿子用吹风机用了很长时间,我以为他在吹头发,其实是他在把自己要带的还没有干透的衣服吹吹干,因为之前有两次都是我帮他吹的。因为每次,他总是出发前两天才洗衣服,而天气又总是不好,衣服干不透。
而这次,可能是儿子长大了,也可能爸爸在这里,儿子还是更独立些,所以他自己吹干衣服。
今天早上临出门,儿子说要去学校拿足球鞋。
我笑着说,“也许提早点儿准备,会更加从容。”
儿子却说,“那也不一定,今天本来一起走的同学也是要从学校出发的。”
是啊,儿子说得也许是对的,至少他觉得今天准备更加方便。
所以,我们家长们不要自以为是,以为我们都是对的,以为我们说的都是绝对的对的,我们说的就是适合当今的年轻人的,我告诉你那还真不一定!
所以请打开我们的心,以空杯的心态来看孩子,以发展的眼光来与孩子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