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听完之后,傻了。
这些事书里可没说过啊!
救心?
扶苏被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住了!
救民如救心!
扶苏突然就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
可这时牧尘淡淡的说了一句:“公子,你知道饥饿的感觉吗?”
听罢牧尘的话语,扶苏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缓缓地点了点头,那动作里似乎蕴含了千斤重担的释然与前所未有的觉醒。
在此之前,身为皇室贵胄的他,或许从未真正体验过人间疾苦,饥饿对他而言,只是一个遥远而抽象的概念。
然而,这数日来颠沛流离的生活,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在他原本平滑的心田上,一笔一划地镌刻下了饥饿的深刻烙印。
那是一种意志力的抵抗,他感受过那两眼失神,眸光中闪烁着对食物的渴望,仿佛周围的一切,即便是最不起眼的草木,在他的眼中也化作了可解燃眉之急的美味佳肴。
也感受过理智在饥饿的浪潮下摇摇欲坠,几乎能听见自己心中那声微弱的呼唤,呼唤着任何能填补这份空虚的东西。
那是一种原始的、近乎本能的冲动,让他觉得,只要眼前出现一口食物,即便是粗糙的野菜,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前去,用尽全力去争夺,去吞咽。
扶苏的沉思让牧尘看见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扶苏所经历的转变是何等的巨大,也明白此刻正是引导其思考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如同荒漠中的清泉,试图唤醒扶苏心中的另一片天地:
“公子,您可还记得,在咸阳的时候,公子,还记得前些日子,我和公子说的仁政可以治理国家的事情吗?”
“嘶——”听到这话,扶苏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那既是对牧尘话语的回应,也是对自己内心挣扎的宣泄。
他努力地将目光从那些幻想中的食物上收回,重新聚焦在牧尘的脸上,这些天的经历,已经让他对儒家产生了怀疑,毕竟自己亲身体会过这底层百姓的生活,那是和书上说的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听到牧尘说到这个话题,扶苏一时间脑海中冒出了无数的想法。
有疑惑,有坚定,有无奈,各种情绪百感交集。
“公子,其实这就是利用儒家治国之道而治理的结果!”
啥!
牧尘的话让扶苏感到有些惊讶!
“儒家治国之道?”扶苏有些疑惑。
只见牧尘继续说道缓缓踱步,边走边道:“儒家之精髓,在于仁、义、礼、智、信,这些看似简单的字眼,却是治国安邦的基石。但如何将这些高远的理念,化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行为准则,才是关键所在。”
“要知道这治理百姓的人虽然是陛下,但实际管理百姓的人却是那些官员!”
“所以实行仁政的第一要素,是要将发布的政策第一时间下发到底层的官员手中。”
牧尘说道:“就好比施粥一样,公子立于高堂之上,心怀苍生,决定了一场盛大的施粥行动,意在缓解民间疾苦,既然公子决定了施粥,那么就会交给
“可在施粥的过程中,有如掌舵者般的决策者,有如勤勉耕作的下米之人,还有手握公平之勺的分配者。每一环节缺一不可。”
“要知道这些人也是有私心的!”
“所以公子啊,您应当洞悉。”
“这粥棚之下,人潮涌动,下米者或许贪念作祟,少添几粒以中饱私囊;舀勺者亦可能心生偏颇,手之轻重,关乎着人间冷暖。这些细微之处,皆是人性私欲的试金石。”
“而那些领粥的人,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如果都是统一标准,那有的分多了,吃不完浪费,有的人分少了,有怨言,
这些话让扶苏陷入了深思,顿时闻言,眉头紧锁,目光更加深邃。此刻他明白,真正的仁政,不仅要能惠及万民,更要能洞察人心,防微杜渐。
而且还要让政令能够下通到底层。
这个问题扶苏从来没有思考过,但他觉得牧尘的话又是十分的有道理。扶苏似乎懂了什么,回想导致河东发生的这些事,不就是人心的贪欲吗?
扶苏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记忆的角落里不停地奔腾,他回想起河东这片土地上,近年来发生的种种变故,从安宁到动荡,无一不是人心贪欲的写照。
那些贪婪的目光,如同饿狼般盯着每一寸土地、每一粒粮食,将这片土地啃噬得千疮百孔。而这一切的根源,不正是那深藏于人性深处的贪欲吗?
此刻扶苏突然悟出了一条属于他独特的道路。
施粥,这本是仁政的体现,是朝廷对百姓的关怀与救助。
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权力的博弈与人性的考验。那些布粥的官员,他们手中的权力,既是救命的甘霖,也是腐蚀灵魂的毒药。
如何让他们既能行使权力,又能保持本心,尽心尽力地为百姓服务?
扶苏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深知,唯有掌握人心,方能驾驭权力。
而人心的奥秘,往往隐藏在“欲”字之中。欲,是人性的一部分,它既能驱动人前进,也能让人迷失。
而领粥的人都是百姓,所以要施仁政就要掌握这些布粥之人,要他们尽心去给百姓办事,如何掌握这些人?
那就是欲字!
利用他们的**,让他们去办事,而且还不能仅仅只要这个欲字,还得靠威字。
想到这里,扶苏对着牧尘突然说道:“先生说的有道理啊!”
“这仁政不是扶苏之前以为的那么简单,不仅仅是要将政令下到到底层,还要将那些执行政令的官员牢牢把控起来!”
扶苏的目光突然深沉了起来,看着这施粥的场面,说道:“一个小小的施粥之地,却也是治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