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南京条约》共十三条,其中主要内容有:
1割让香港岛;(丧失领土主权)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大量白银外流)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丧失贸易主权)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丧失关税主权)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丧失贸易主权)。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
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华夏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
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
华夏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华夏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华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华夏人民虽然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但由于清政府**无能,也由于经济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导致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华夏的主题。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华夏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道光三十年冬,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华夏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
起义的迅速发展,加上起义者信奉的拜上帝教的教义部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
这使西方殖民者产生了绕开刚上台即持更为强硬外交路线的清朝咸丰帝和政府利用与起义者的“合作”来获取经济利益的幻想。
于是,西方殖民者便推迟了向清廷提出要求,全力开辟各种渠道对太平军进行渗透,以争取太平军的“合作”。
至咸丰四年(1854),西方殖民者在历经数次活动毫无收效之后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根本“不能从太平军的胜利中捞到什么油水”。
这样,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又回过头来再向清廷提出他们蓄谋已久的侵略要求。
1860年8月,英法联军重新组织了1万8千人,先攻占了天津。
1860年9月,英法联军8000多人进犯北京。
清军统帅僧格林沁率领3万人在八里桥附近,与英法联军展开激战。
这是一场冷兵器为主的军队,和一个当时已经先进装备的军队之间的对话。
结果,清军惨败,3万清军伤亡过半,英军死2人,伤29人,法军死3人,伤18人。
这是一场令人叹息的战斗,清军虽有火器,但是基本没用,全是骑兵步兵拿着冷兵器,向对方的枪炮阵地发起的自杀式冲锋。
不客气地说,这完全是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造成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20年了。
清政府早领教过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军队的厉害,但是清军基本还是原地踏步,没有提升装备,也没有改进训练。
3万蒙满精兵,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派上了战场,被敌军当成活靶子打。
当时清兵入关的时候,依靠的是李自成进攻北京和满蒙骑兵打败了拥有火器的明军。当时的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多为明朝的流民和逃犯组成),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
在成吉思汗的时代,蒙古骑兵使用的是150斤拉力的强弓,到了皇太极时代,满蒙骑兵可以使用120斤强弓,就是到了康熙乾隆时代也可以使用90斤拉力硬弓。
而到了咸丰年间,很多接近内地的盟旗已经以耕地为主,而这次征调的蒙古骑兵实际上都是各个王公手下的农牧民,根本不是脱产的正规军,这些蒙古人和马都没有受过训练,乘马上了战场甚至会因为巨大的爆炸声而受惊。
同样,由于蒙古草原长期的和平和喇嘛教的传播,普通蒙古人的骑射本领已经下降到了惊人的程度,多数牧民只能使用拉力为20-30斤的弱弓,既没有射程,也没有穿透力,更加没有射速。
清军指挥官僧格林沁完全不知道敌人的枪炮厉害,他把3万多清军精锐送进了敌军的火力网。
然而僧格林沁见大事不妙,则临阵逃脱。
三万清军损失过半,却仅仅杀死敌军不到10个人,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显而易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