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辰时初
风炉山山口
随着郭都大军的逼近,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紧张与肃杀之气。刘渊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扫视着下方的每一寸土地,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他的战略构想。
“这一战关乎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老子就是死也得死在这山口!郭都!哼,某就来试试你的斤两!”
当郭都的精兵们终于出现在视线中时,刘渊深吸一口气,高声喝道:“全军听令!誓死守卫寨山口,不让敌人踏入一步!”
战鼓声穿透了喧嚣的战场,激起了众军卒心中的斗志与决心。
“愿追随将军死战不退!”
随着战斗的号角响起,双方军队瞬间陷入了激烈的交锋之郑郭都的精兵们虽然勇猛,但在狭窄的通道内却难以施展,被刘渊精心布置的防线所阻。他们一次次地发起冲锋,却又一次次地被击退,只能无奈地望着那坚固的防线而兴叹。
而刘渊麾下的军卒们则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与高昂的士气,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手持长矛、大刀等武器,与敌人近身肉搏,鲜血染红了战袍,汗水浸湿了衣襟,但他们却毫不退缩,誓死扞卫着这片土地。
而主将刘渊不顾流矢、始终站在最前线,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在他的身先士卒之下,汉军军卒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战至日落,最终成功地抵挡住了郭都大军的攻势,保住了寨山口这道重要的防线。
“呼—呼呼,大刀郭都,不过如此,老子守得住一日,就能守得住十日!”
……
不知名荒野
夜色如墨,星辰点缀着苍穹,薛平之与严滔所部人马,不顾疲惫、正星夜疾驰,目标直指汝阳城。马蹄声如雷,打破了夜的寂静,惊的野狼不敢靠近。
薛平之与严滔并肩策马,薛平之转头对严滔沉声道:“严将军,此番行动,我们需得万无一失。郭都那厮正全力攻打风炉山,想必汝阳守备空虚,正是我们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严滔点头应和:“薛将军所言极是,但我们也需心谨慎,切莫让敌人察觉了我们的动向。一旦成功,不仅能解风炉山之围,更能切断郭都的退路,让他腹背受敌,若能生擒此人,必将折断凌青一臂。”
两人相视一笑,不再多言,继续策马前行,身后的精骑部队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在夜色中蜿蜒前行,旌旗猎猎、气势磅礴。
……
两日后 荒野
随着距离的拉近,汝阳城的轮廓逐渐在夜色中显现。薛平之与严滔迅速布置战术,将部队分为数支队,虚设旗帜,虚张声势,分别从不同方向向汝阳城逼近,以求形成合围之势。
此刻,麾下精骑过境的奔袭场面蔚为壮观。马蹄声轰鸣,仿佛际的雷鸣,震得大地都为之颤抖。火把在夜风中摇曳,掩藏着汉军兵力,让齐军心生惧意。
……
落岭山的烽火连,战鼓雷鸣,而远离那片战场的鄢陵关下,却上演着另一番交锋的戏码。
汉军左骁卫大将军李迟,自武邱大捷后,率领着他那支英勇善战的左骁卫大军,披甲执锐,浩浩荡荡地向东北方向挺进,直指鄢陵关。
当大军抵达关下,只见鄢陵关城楼高耸,城门紧闭,数千齐军严阵以待,气氛凝重而紧张。
李迟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随即下令:“将贾思明帅旗、以及数位齐将的将旗,高高挑起于关前,让城上之人看个清楚!”
随着令下,数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贾思明的帅旗尤为显眼,其上血迹斑斑,仿佛诉着武邱一战的惨烈。
这一幕,无疑是对鄢陵关守军的一次巨大心理震撼。
见时机差不多了,左骁卫中郎将秦轻枫,一袭银甲,英姿飒爽,策马至阵前,对着城楼上的守将高声喊道:“城上之人听好了!我汉军已在武邱大破贾思明、夏侯方两部人马,贾思明已被生擒,夏侯方等将或死或俘,大势已去!
如今,我汉军兵临城下,非为杀戮而来,乃是顺应意,一统河山。尔等若识时务,当知开城投降,保全城中百姓与尔等性命!”
城楼上的齐军守将,面色凝重,望着城下那面面染血残破的旗帜,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福随即苦笑几声,深吸一口气,高声回应:“秦将军所言,我等已悉。只是,我身为守将,需对城中百姓负责。若汉军真能信守承诺,不扰民、不杀降,我等愿开城投降,以免无辜百姓遭难。”
李迟闻言,策马向前几步,声音洪亮而坚定:“我李迟,以汉军左骁卫大将军之名起誓,入城之后,定保百姓安宁,不伤无辜,不虐俘虏。若违此誓,诛地灭!”
城楼上的守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释然,随即高声下令:“开城!投降!”
城门缓缓开启,一股沉闷的吱嘎声在空气中回荡,标志着鄢陵关正式归降于汉军之手。
……
在李迟占据鄢陵关,稳固了防线之后,他并未急于向都安进发,而是深思熟虑地布局下一步行动。
大将军曾言:真正的胜利不仅在于攻城略地,更在于把握战机,以最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
于是,李迟派人迅速与昭苏取得了联系,经过昭苏同意后,李迟决定派遣精锐斥候与细作,秘密潜入怀州腹地,探查齐军大本营的虚实。
……
数日之后,三路斥候带着宝贵的军情返回鄢陵关。
李迟在营帐中听取了他们的详细汇报,得知怀州因主力部队被牵制于前线,导致后方兵力空虚,这无疑是一个赐良机。
李迟立刻召集了麾下最为信赖的将领——左骁卫中郎将秦轻枫、刘志、薛应,共同商议接下来的进军之策。
“诸位,”李迟环视四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一份着实情报令人振奋,怀州如今兵力薄弱,正是我们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大好时机。诸位,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