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玉指出限土令中的弊端,李景润和徐法二人也渐渐平静下来。
“提出这条法令之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土地兼并为什么会带来危害的根源,这么做不过是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百姓土地被兼并的更加严重。”
“夫子, 难道天下之间真就没有解决之策吗?您是不是也不知道?”
韩玉刚才的言语,给他带来的震动很大,同时也让李景润更加迫切的想要知道,到底要怎么解决。
“现在还不到时候,想要彻底根除这个问题,需要特殊的社会环境配合,而且为师脑海中也只是有了个基本思路,许多地方还没完善。
此事以后再说吧。”
此前韩玉通过融合原主的记忆,认为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已经够多,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原主也不过是个秀才而已,他的所见所闻很多都没有亲自去验证过,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发言权。
故而韩玉已经准备,是时候制定一个游历计划,不说跑遍整个武朝,但要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一方面领略武朝的风土人情。
另外也是用脚步去丈量这个国家,去看看这个国家到底怎么样。
见韩玉不愿意说,李景润也无办法,面容有些沮丧。
“好了, 你们二人只是个孩子而已,这种大事眼下还不是尔等要考虑的。”
韩玉一句话结束了这个话题。
李景润二人虽然没有给韩玉满意的回答,但也不是毫无用处,起码他们让韩玉知道,朝廷是愿意在这方面做出改变的。
只要有这么一个态度,情况就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这一次韩玉没有带他们出去游学,就准备在村子里上。
由于他们三人将来要入朝为官的,可是该怎么教育他们,却成了韩玉的一个难题。
毕竟他也没有在古代当过官,所以最后韩玉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便是给他们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段,或者是某位名臣帝王的生平。
让他们从中自己感悟和学习,并且向名臣们看齐,前世身为着名的历史和经济学者,这方面可是韩玉的强项。
他曾经在自己的课堂上,也专门做过相关的演讲和课题,可谓是熟门熟路。
三个孩子坐在院子中,等待着韩玉今日的学业,谁料韩玉直接给他们发了一叠纸,上面写满了字,足足有几十张。
“尔等一起先看下。”
“明朝?”
“嘉靖皇帝?”
“夫子,这是哪个朝代,历史上并无这个朝代和皇帝啊。”
三个孩子看了后都是一愣,不明白韩玉要做什么,难道是要让他们谋反,这可万万使不得啊。
韩玉坐在椅子上悠闲的喝着茶,笑着说道。
“尔等手中的内容,是为师专门为你们制定的特殊课时,尔等姑且可以理解为戏文,关于明朝的建国背景,和大概情况我已经都写在其中,尔等先仔细观看。”
闻言三个孩子立马来了兴趣,上课还有戏文可看?如此有趣的事情可不多见。
他们都是识字之人,甚至还颇有学识,看完后顿时一个个气愤不已,尤其是李景润更是一拍桌子,非常愤怒。
“夫子,这个嘉靖皇帝也太可恶了,竟然几十年都不上朝,整天就知道修仙炼丹,岂不是误国误民吗?”
“还有,那严家父子明显是最大的奸臣,他明知如此为何还要重用他们?竟然让严嵩当内阁首辅!太昏庸了。”
“明朝的太监地位太高了,这样的皇朝焉能不败?”
这些张纸的内容,主要从嘉靖33年开始的,前面则是明朝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
这是韩玉在思考解决圣旨之策闲暇时所写,一共四十回,每回七八百字左右,几乎是将这一年到嘉靖死之间的大事,搅动风云的大臣们都高度概括了。
别看只有这么点,但绝对都是精华,足以让一个不了解明朝的人,看完之后都能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当然,其中有许多细节没有写到,一来篇幅不够,二来也正是韩玉要教他们的,通过嘉靖年间臣子的言行,让他们自己去想,去领悟。
“不过这嘉靖也不算太笨,起码最后留了海瑞一命。”
“海瑞若是我们大武的臣子就好了,一定会得到重用,他嫉恶如仇又爱民如子,不畏强权,当为千古贤臣也。”
“我倒是认为,这里面的那位张居正很厉害,他懂得韬光养晦,审时度势,所以几次危险都成功避过了。”
看着下方三位学生的热烈讨论,韩玉也不打扰他们,他之所以想出这个课题,就是为了让他们发散思维。
放眼中国历史上 的所有封建皇帝,嘉靖都是十分特殊的一个,而他这个时代的臣子们,也都十分的厉害。
许多人单独拎出来,都能有很高的话题度,历史给他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渐渐的,三个孩子都安静下来,目光齐齐看向韩玉。
“都讨论完了吧,你们刚才说的都很好,但为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尔等去辨别谁忠谁奸,就拿皇帝嘉靖来说。
方才听你们所言,都将他批判的一无是处,是万恶不赦的昏君是吗?”
“是,身为皇帝应当心存江山社稷,但是他竟然这么多年都不上朝,朝堂岂能不乌烟瘴气?奸臣当道?”
李景润咬牙切齿的说道,身为太子,将来的大武皇帝,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帝王教育。
在他看来嘉靖这样的皇帝,就是百死也难以饶恕。
徐法和赵平安也都发表了自己观点,大概和李景润一个意思。
韩玉笑着点头。
“很好,在为师的课上,你们可以尽情的发表自己观点,嘉靖此人的确是个昏君,但他却不是庸君。
相反,他却是个极为聪明之人,甚至可以这么说,成为昏君还是明君,就是他自己的一念之间。
二十年不上朝,却可以将朝堂中那么多厉害的臣子制的服服帖帖,这种强大的帝王之术,放眼古今也是难寻。
但同时他又是个自私到极点之人,这点同样古今难寻, 他一心玄修不问朝政,不管民间疾苦,让朝堂中的臣子们如同猜谜一样的去办事。
自己去内斗制衡,这种手段是在玩火,但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所以为师给他的评价是昏而不庸,过大于功。”
喜欢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我竟成了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