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章 俘虏审问
    赵元任刚醒的时候,检验检疫的工作已经热火朝天的展开,他刚被拖回去,就遇到了他这个牢的人展开检验检疫工作,所以,接着他就被几个士卒架着往消毒地去。

    整个检验检疫营的操作流程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环环相扣,高效而有序。

    首先,俘虏们需要脱去衣物,这一步骤不仅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消毒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去除可能携带的病原体。紧接着,他们被剃光所有毛发,连腋窝和会阴也不例外,这是为了彻底清除毛发中可能隐藏的细菌和寄生虫,确保检疫的彻底性。

    随后,俘虏们被引导进入消毒水池,池中盛满了经过严格配比的消毒液,他们需要在其中浸泡一段时间,以确保皮肤表面的消毒。完成这一环节后,他们将被带到清洗区,进行彻底的身体清洗,这是为了去除消毒液残留以及可能附着的污染物。

    清洗完毕,俘虏们将接受审问。穿越众通过之前对李二狗等人的询问,穿越众们得知了现在是农历的四月份,相当于公历的五月份,也就是说本时空的月份和原始空相差不大,而此时整个三峡地区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

    因此,即便俘虏们需要光着身子完成上述流程,即便需要熬过一夜,这样的环境条件对他们来说并非无法忍受。他们的衣物则会被收集起来,投入大锅中进行烹煮消毒,待消毒过程完成后,俘虏们可以穿上这些经过暴晒或烘烤衣物。

    目前,穿越众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为俘虏提供新衣物,尽管在整个城区肯定可以搜刮到大量的衣物、洗漱用品、锅碗瓢盆等物资,但这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由穿越众们自行生产。因此,除非万不得已,穿越众们不会轻易向俘虏提供这些物资。关于衣物问题,穿越众们仍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脱衣环节,在持枪穿越众和棍棒穿越众的威慑下,俘虏们迅速而自觉地脱下了衣物,没有人敢违抗。

    然而,当剃发环节开始时,场面出现了骚动。有的俘虏跪地磕头,苦苦哀求,希望能免去剃发的命运;有的俘虏嚎啕大哭,声音凄厉;甚至有的俘虏心生逃跑的念头,但在棍棒的严厉教育和电警棍的特别对待下,所有的俘虏都不得不老实下来。那些试图逃跑的俘虏,一旦被电晕,就会被扔在地上供其他人围观,这样的场面震慑了所有人,再也没有人敢有逃跑的念头。

    为了提高剃发的效率,穿越众们特意征集了所有从事过洗剪吹行业的托尼老师,奢侈的征用了所有理发店的电动推剪(当然使用完毕之后肯定会彻底消毒),他们被安排成一排,每个人负责剃一个,每个俘虏只需2分钟就能完成剃发。

    在这个特殊时期,美观不再是考虑的重点,快速和彻底才是关键。剃发完成后,俘虏们被分成每组20人,前往一个个的消毒池进行浸泡。他们在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确保皮肤表面的消毒彻底。随后,他们走向喷淋区,由穿越众们抽取江水进行喷洗。

    尽管秭归有一个自来水厂,可以直接从三峡库区抽水使用,但由于穿越众没有管道将自来水接到这里,所以只能使用江水。幸运的是,江水是流动的,对于这些习惯了艰苦环境的俘虏来说,用江水冲洗是完全可行的。

    审问环节作为检验检疫营运作的核心机制,其严谨与高效直接决定了整个营地管理的成效。在这至关重要的流程中,50个精心编排的审俘小组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散布于营地各个监视严密的角落,他们即将对每一个被俘虏的个体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与了解。

    在正式开始之前,每个待审俘虏都接收到明确无误的通知:任何企图通过虚假陈述蒙混过关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电刑惩罚。这一震慑性的处罚手段已经在试图逃跑者身上得到了无情的体现,俘虏们无不对此心生畏惧。

    为了提升审问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穿越众执委会引入了先进的通讯技术——启用了三套独立运行的蜂窝通讯系统。借助这套高科技设备,审问小组能够实时将审俘过程以直播方式传输给人工智能系统小智。

    小智能通过对俘虏的眼部面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精密分析,判断对方是否在撒谎。它不仅全程记录每一句问答内容,还会迅速提炼出关键信息,为每位俘虏建立起详尽的个人档案,并生成专业的审俘报告。

    一旦小智判定某俘虏说谎,立即启动电刑程序;若同一俘虏三次被判为说谎,则会被暂时关押禁闭一天,之后再由穿越众人手进行复审。尽管初期阶段小智的判断可能存在误差,导致部分俘虏不幸遭受了不应有的惩罚,但得益于其强大的自学习和迭代更新能力,小智的准确性迅速提高,误判现象逐渐减少直至几乎不再发生。

    审问的内容设计遵循标准化和模板化原则,旨在确保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处理速度。除了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住址等,还进一步将其他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具体小问题,从而覆盖到俘虏的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网络、经济地位等多个维度。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军阶,特别是旗官以上的军官,审问会加入一系列定制化的深度问题,探究他们在当地政治圈内的姻亲联系、当地官员的家庭背景、个人生活习性、在北宋朝廷中的背景渊源以及可能涉及的违法行为等内容。

    整个审问进程预计将持续一天半的时间,期间24小时不间断进行,穿越众们采取轮班制以保持精力充沛,确保审问工作的连续性和高质量完成。与此同时,被捕获的俘虏在审问过程中仅能得到水分补给,而没有食物供应。

    这样的安排尤其重视第一晚的控制,饥饿状态下的俘虏较难萌生逃脱或其他非分之想,这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保持服从。通过这样严苛而又周密的审问流程,穿越众得以从俘虏口中挖掘出宝贵的情报资源,进而为后续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所有的审问全部完成,穿越众给俘虏们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白米粥,筷子自然用树枝代替,碗自然用的是昂贵奢侈的原始空生产的瓷碗。

    在穿越众持棍棒维持秩序的情况下,俘虏们规规矩矩地排成队列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白粥。这一幕与他们在往昔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争抢食物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恍若隔世。

    更加让俘虏们感激涕零的是,穿越众竟当众宣布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慷慨政策:白粥将不限量供应,只要愿意诚实地劳动改造,以后一日三餐都能享用到白米粥,并且还会不定期供应肉类。

    此言一出,立时有一部分俘虏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与感动,纷纷跪倒在地,高呼“老爷仁义”,表达对这种恩赐的无尽感激之情。

    而在没有军官约束的俘虏群体中,甚至有人以极端的方式山呼“万岁”的口号,以此来表达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忠诚。人资委主任江彬闻听营中传来的“万岁”呼声,内心深感满意。他意识到,通过这样的人性化待遇以及合理的激励措施,归化民转化工作的成效将会大大提升,事半功倍

    。按照人资委精心制定的规划,穿越众将运用“吃饱大白米粥”、“穿暖衣裳”以及“有医生看病”这三大利器,逐一击破俘虏们心中的防线,用温暖和关怀驱散他们心灵深处的黑暗,引领他们积极地转变身份,成为坚定的归化民。

    随着元老院势力的不断扩张与征战的步伐,在未来的数年乃至数十年间,这三大神器的力量逐步显现,它们如同救赎之光,照亮了无数身处乱世底层民众的生活,无论他们是北宋辛勤耕耘的良民、金国压迫下的奴仆、朝鲜边陲的草芥百姓,还是大理战场上任人宰割的炮灰,一旦他们耳闻目睹元老院所承诺的三大福利,心中便陡然燃起生的希望。这股希望的力量促使他们克服艰难险阻,不畏生死,付出巨大的牺牲,矢志不渝地投奔到元老院这个新兴力量的庇护之下。正如那句流传于民间的感慨:“投髡一念起,刹那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