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6章 买挎包
    “我和同窗约好了,一起去外面玩。”

    “你同窗才多大,最大的也才九岁吧?你们出去玩……”赵老四的话音一顿,“给拍花子送财?”

    “才不是呢。”蓉宝当然不会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我们一块去外面玩,好多人。”

    “那也不行,你想去哪里玩,爹带你们去。”

    蓉宝摇头拒绝,“不要。”

    “在外面吃东西总得花钱吧?爹给你出钱。”

    “不要。”蓉宝的性子并不拧巴,但这会说什么也不肯。

    父女俩争论了半天,还是没能说服对方。

    “嘉宝,你是哥哥,可不能胡来啊。”

    嘉宝也自信道:“我和齐小六很聪明,一定不会被拍花子拐走的。”

    蓉宝反驳,“我才是最聪明的。”

    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子就变了,赵老四还想掺和进去,凭借着自己的三尺不烂之舌,说服两人。

    杨氏拉住他,“下回我们去看着点就是了。”

    “何况那么多孩子,就算我们不管,别家也不可能放心的下。”

    尤其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身后跟着的下人都有十来个。

    蓉宝和嘉宝还以为说服了爹娘,背着小挎包开开心心的进学堂,这是杨氏送的生辰礼物,长长的布袋,外边还绣着精致的小花,比书箱轻多了,还比书箱好看。

    于是这个新鲜东西马上在学堂流行起来,有不少人知道是蓉宝娘做的之后,就表示自己也想要。

    蓉宝十分有分寸,没有立即给爹娘揽事,“这么多,我娘绣的眼睛会疼,而且买布料也要不少钱。”

    元锦呆了呆,“可以找下人做啊!”

    “我们家没下人,这可是我娘亲手做的。”

    “那……”元锦挠了挠头,“我出钱,你家买个下人。”

    “你是不是傻啊!”钱妙来朝蓉宝笑道:“我们出钱买,婶子可以请人做。”

    蓉宝勉强同意,只要不累着她娘,其他的事都好说。

    感兴趣的几人身上都有钱,元锦问,“多少钱啊!”

    蓉宝也不知道,外面没有同样的东西卖。

    于是钱妙来几人便商量起来,觉得绣花的东西贵,又这么大个,至少要二两银子。

    蓉宝微微张大了嘴巴,悄悄跟嘉宝道:“绣花真挣钱,我以后也要学,到时挣很多钱。”

    嘉宝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他小声说,“我也想学。”

    只要能挣钱的都是好东西,他到时就有钱去买书。

    一共有二十多个人喜欢这种袋子,花样也各不同,这个要虎,那个要狼,还有鱼、鸟、马、竹子,甚至还有给自家妹妹买的,绣花,绣狸奴。

    嘉宝的字还是不太行,于是这项工作便落到了齐鸣谨的头上。

    记上姓名,要的样式和付的银钱,有些人现在没带这么多钱,下回来了再给。

    尽管这样,蓉宝也抱了一堆钱回学舍,她的屋子比较大,又是一个人住,这种贵重东西好藏。

    齐鸣谨和嘉宝帮忙把钱和册子送到门口。

    蓉宝拍着胸脯承诺道:“齐小六,你放心,我叫我娘给你做一个最好看的,不要钱,你喜欢什么样的?”

    齐鸣谨不缺这钱,但能被朋友记住他是很开心的,“我想要鱼和云。”

    “好!”

    ……

    赵老头把孙女的话记的紧紧的,他除了整天坐在田埂上看麦子,还时不时指挥家里人上山捡些枯叶,到时地里的麦子收了再和麦秆一起烧。

    这事村里人是不理解的,大家伙看着赵大郎几人从山里捡的一大筐枯叶,就忍不住问道:“大郎,你家捡这么多叶子干啥,引火也用不完吧。”

    叶子不经烧,又占地方,拉一屋子一天就能烧完,实在没必要费力气捡这些东西。

    村里有什么种地的法子都是你传我我传你,赵大郎便实诚道:“我爷说烧了肥地。”

    “哎呦,是听蓉宝瞎说的吧?这叶子咋能肥地,要有这好事,还能轮到我们来捡?”

    村里有不少地主家的地,要是这法子管用,那边早就派人把山都薅秃了。

    “反正闲着也没啥事,试一下究竟行不行。”

    村里人羡慕,也就赵家敢说这样的话,家里两头牛,忙的时候还能花钱请人干活,”你家都是种地的好手,又会挣钱,才有这样的闲时,我们地里的活都干不完呢。”

    赵家的活也干不完,但赵大郎请了村里最穷的一家帮忙干活,一个月三百文,就是把菜地伺候一下,除除草,浇浇水。

    有了一个长工,他和赵二郎的时间便能空出来,在家打竹筐,还是收罗些新鲜东西送到城里卖都行。

    赵老头看两人闲着,这才喊他们上山捡叶子,如今都堆了大半个柴房了,就等着夏收过后烧草肥地。

    有时连着黑黑的泥土也会挖回来,倒在菜地里,现在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养了一年之后,看看菜苗和收成就晓得有没有用了。

    赵大郎没跟村里人多扯,大家伙也没这个时间,互相感叹了两句后就各自散开去干活。

    也并不是所有人不信这事,林家就挺信心,这事还要说到三天前,蓉宝刚进城读书,赵老四闲着没事就在村里吹牛。

    除了聊自家孩子,就是说地里的收成,聊着聊着不免说到了地肥的事。

    村里人还是吃荤油比较多,大家伙虽然知道有豆油卖,但很少有人会买,油不便宜,有这钱还不如买几块猪板油,熬一大盆,用一年都够了,所以也不知道豆渣肥地的事。

    “杨叔懂的可真多啊!那豆油怎么炸啊?我家里好多豆子,正嫌卖了划不来呢。”

    “老四,你常年在县里跑,知不知道哪里有炸油所。”

    “城门口就有一家。”

    “杨叔不是说草灰也能肥田吗?”

    “不是杨叔说的,蓉宝说的,她一个小娃懂啥。”

    赵老四不乐意了,“咋不懂,我闺女从书上看来的,那能有假?”

    “老四,你家小娃的话你也敢信,到时白费那么多功夫,啥用没有。”

    “我闺女不比你聪明?”

    汉子一梗,不想跟他讲话。

    林大郎却兴致勃勃的多问了几句,他家的地没有赵家多,有时年头不好,还要花钱买粮。

    :..cc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