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4章 东方远征与北伐秘令
    刘禅言毕,转身为刘备续添祭香。闻言,三人相视点头,随后向刘备的灵柩行礼,退出宫门。他们已领会刘禅的暗示。

    国丧期间不宜兴兵,这是铁律。但他们筹备已久的北伐,汉中的军队,粮草,各方部署,一旦终止,恐将功亏一篑。

    刘禅的意图清晰无误:北伐必须继续。他未曾封赏汉中的年轻将领,未提及身边的两位元老,未提及庞羲,未奖赏糜芳,甚至没打算召回糜芳和张苞,正因如此。

    诸葛亮和徐庶立刻领悟了刘禅的深意,而简雍对这位少年皇帝太过熟悉,深知刘禅绝不会轻易罢手。

    于是,三人在夜幕降临,成都实行宵禁之际,不约而同地利用官职特权抵达皇宫之外。在宫门外的相遇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得到刘禅的默许,他们的心中也有了定论。

    无论此次出征由诸葛亮亲自挂帅,还是徐庶领军,最大的难题并非曹魏的防范,亦非江东是否会再次突袭。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朝廷内部的分歧。尽管尚未确定出兵时机,但他们确信,半年内,必须启动北伐计划...

    当诸葛亮率领着军团将领离开魔法都市克洛斯特后,无需多言,皇宫内必将涌现如洪水般的谏议,针对那即将启程的北方远征。

    这并非关乎礼仪与否,即便此刻是混沌的时代,即便这些规范显得过于古板,但正是这些古板的规则维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不容忽视。

    刘禅向他们保证,他们会全力筹备,所有的指责他一肩扛下。国丧期间率军出征,若宫廷中的决策者无法承受舆论压力,那么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得到刘禅应允的诸葛亮和孔明等人不再打扰,悄然退下。

    随后的日子里,一切有序展开,军队的调动非一日之功,粮草补给、魔法兽编组,更重要的是把握恰当的时机。

    尤其是在此时,别说发动北伐,能避免曹魏的侵扰已是万幸。司马懿已稳固了幻境之城宛,曹叡收复宛城的野心也随之破灭,上庸地区的冲突一触即发。

    曹氏家族与魏延,这两个冲动的剑士磨砺刀锋,反观一向狡猾的江东,此刻显得颇为无助。原本领军的江陵守将朱然,因孙权的命令,前去援助在江夏受挫的潘璋,因此这次领军的并非江东名将,否则也不会在安桥之战中狼狈不堪。

    得知刘备逝世,曹魏的确企图趁乱入侵汉中,甚至试图联合江东。然而,计划落空,尽管江东口头同意联盟,却未有任何实际行动。

    上庸的魏延在牛金刚有任何动向时便迅速调集军队,摆出一副若对方冒进,便便宜江东的姿态,这让牛金这个粗犷战士也变得谨慎起来。

    最后的庞大军队来自雍凉之地,他们原计划攻打汉中,却被诸葛亮抢占了先机。刘备的丧期尚未结束,老将陈式便已领兵进攻武都和阴平两郡。

    出人意料的是,诸葛亮在丧期出兵,此举震惊了所有人。

    雍州刺史郭淮立即率军前往阴平,意图打击陈式,然而他的大军刚集结完毕,诸葛亮便已将朝政交给了从汉中召回的费祎、董允和蒋琬。

    接着,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汉中,名义上抵御可能的关中势力,实则他直奔武都和阴平,以援军的身份支援陈式。

    武都和阴平因几年前的大地震丧失了险要防御,民力也不强大,面对诸葛亮的大军,郭淮毫不犹豫地撤回。

    他将这两个作为缓冲区的郡拱手让给了陈式,让他不费吹灰之力赢得了一场大胜。这场战役后,陈式从荡寇将军晋升为中护军,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神秘的汉中之地,诸葛亮亲率魔法军团镇压动荡,连曹魏的暗影势力也为之忌惮,无人知晓这位智者策划着何种奇异的计策。虽然刘备的陨落带来一丝契机,但曹氏家族仍深陷困境,西川的突然强硬令众人皆感诧异。

    诸葛亮并未带领军队返回繁华的成都,反而命令将领们继续挺进汉中这片神秘领域。即使是最低微的预言者也能洞察,此刻诸葛亮正酝酿一场跨越边界的北伐奇袭。

    刘禅对此心知肚明,不久前江东的使者前来哀悼刘备,私下与他会面,探问昔日盟约的效力。江东的孙仲谋,如同古老传说中的雄狮,此刻已挣脱束缚,即将咆哮。

    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因这动荡的天下即将再度翻涌。刘备的灵柩虽已安葬,但刘禅每日仍在灵堂中虔诚地向父亲致敬。与此同时,他开始逐步重建朝廷,亲自执掌政务。

    黄皓的急促唤醒了刘禅,他预感到那些隐藏的挑战终将显现。自诸葛亮离去,成都的暗流已然汹涌,此刻,那些潜伏者想必已整装待发。刘禅深知,他即将面对的时刻已经来临。

    他不愿倾听黄皓的详细描述,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他已准备好一切,今天上朝,他要让成都见识到,何为刘家的真龙之子,何为刘备的继承人。

    “吾等,见过陛下!”踏入庄严的朝堂,刘禅再次体验到万目聚焦的重量,众多曾在他耳边回响的名字,此刻恭敬地向他俯首。

    尽管不是初次,每次这样的场景都让他感受到一股热血直冲脑门。今日,也不例外。

    “诸位今日聚集,似乎有重大之事?”刘禅并未回避,而是直截了当地询问。

    诸葛亮带领大军离开了魔法都市成都,吴班、陈式、赵云、邓芝、王平、高翔等名将同行,如今留守的高层官员除了蒋琬、费祎、董允,便只有关中都督、都亭侯、益州世家代表及大汉外戚吴懿了。

    这位鲜少上朝的大臣此刻出现,无疑证实了刘禅的猜测。听到他主动提出话题,群臣也不再赘言。

    劝学从事谯周、谏议大夫尹默、虎贲中郎将来敏、符节令孟光、光禄大夫许慈以及博士胡潜六人几乎同时站出,一同展开激烈的辩论。

    “臣等质疑丞相诸葛亮无视礼法,漠视朝堂尊严,在国丧之时擅自调动魔法军力,是对先皇的亵渎,对大汉的侮辱。臣等以万千士子的名义恳请陛下,将诸葛孔明逮捕,以律法裁决!”

    在这六个历史巨擘的行动下,世间动荡如滔滔洪流,他们所言代表的万卷书生,并非虚言,他们确能代言那些书生的心声。而且,刘禅清楚,此刻西川的学士们已被他们引领,正朝王宫汇集。假若一切按部就班,午时一到,他便将目睹无数学者逼宫的壮丽剧目。

    直面挺身而出的六人,他们恪守礼法规则,这并无不当。如果连生死都能成为权谋的筹码,那么士人的道德底线也将渐行渐远。

    切勿轻视人性的弱点,更别小看人们天性的懒惰狡黠。尽管刘禅对他们心存反感,却并未责怪。然而,北伐,他志在必行。

    “除了六位忠臣,还有人愿意担此重任吗?”

    刘禅缓步起身,走近他们,没有指责,也没有首肯,只是继续询问,是否还有人愿承担此事。

    刘禅话音刚落,更多官员纷纷出列,来自荆州与益州的学者,无一不是才名显赫。其中许多人,与丞相诸葛亮交情匪浅。

    见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担当,他们显然无意给予刘禅缓冲,而是决心将此事推至极限。而刘禅露出了微笑,这不是装腔作势,而是忆起了简雍的忠告。

    越是在紧要关头,越不可急躁,焦虑只会扰乱心智。

    “还有人愿意担此大任吗?”

    这是刘禅第二次提问,然而场上无人再响应。但大殿之外,却传来几道响亮的声音。

    “老臣简雍,冒死进谏,不顾礼法擅自出兵,请陛下向天下给出交代!”

    “老臣徐庶,冒死进谏,枉顾人伦,请陛下接受律法制裁,以正视听!”

    “老将严颜,冒死进谏,国丧之际兴兵,是对先皇的大不孝,请陛下颁布自我惩罚的旨意,以安抚民心!”

    “老臣庞羲,冒死进谏,纵容诸葛孔明国丧期间出兵,实乃大不孝,请陛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