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早上,杜氏兄弟送小脚丫回家。下午两人回来却告诉乔亦雪一个消息,有人出售船队。
乔亦雪闻言大喜。她早就让杜氏兄弟,留意这方面的消息。当下她赶紧换上男装,去找马老大商议。
原本这消息却是马老大打听到的。年前他不去宅院陪小脚丫过年,是因为知道了乔亦雪有买船队的意图,他又得了些线索,便出门全力打探。
按马老大所说,那船队有三艘两千料大海船,三十艘四百料小船。
大海船长度超过六十米,宽度接近十四米,且是楠木船。三十艘小船则是杉木船。
这些船才只行了三年,可以散买,也可以将整个船队买下。
乔亦雪打听下价格,倒是不便宜。三艘大海船便要九千两银子,三十艘小船又是九千两银子。
这不过是海船本身的费用,还需要长期雇佣水手和海员,也是笔大开支。马老大说大海船最低需要一百五十人才能开动,小船每艘也需要三十人。
如果买下整个船队,中高层的人员可以辞退,但舵工、缭手、扳招、上斗、椗手、以及底层的水手、工匠、郎中却省不得。
他们工银少,却架不住人数众多。
三十三条船,至少需要一千三百五十人。这些人的工银,一年下来就要上万两银子。
如果再算上行船期间的补给费、伙食费、整修费、清洁费,以及相关的水饷、陆饷、增饷、引税又要二、三千两银子。
所以,如今她要买下船队,现在就要花出去两万两银子。以后每年也要一万多两的维护成本。
若是去夏府前,她手中不到万两银子,只能考虑买几条小船跑一跑,慢慢发展。如今却是财大气粗并不惧这宠大的成本。
“三十三条船,包括船上的人,我都要了!”乔亦雪轻笑道。
马老大听到乔亦雪霸气的话,顿时狂喜,知道可算跟对了人。买下这个船队,加上雇佣相应的人员,那可要两万两银子!
而且他看她乔亦雪不过考虑了片刻,轻描淡写的就定了,便知道她的身家绝对极为丰厚。
马老大当即欣然带着乔亦雪去复州卫,见船队东家。
结果到了地方一见,她发现那东家竟然认识!那人正是夏府大管家宋思衢!
“唔,公子好生年轻,竟吃得下整个船队?”宋思衢听到手下来报,有人要买船队,却万万没想到是个年轻的公子哥儿。
宋思衢不认识乔亦雪,毕竟当日去夏府她是改扮过,若不是她主动打招呼,连宁明旭也未必认得出她来。
但是,她却认识这位夏府大管家,“小可本来做些南北货,听说有船队整体转出,便打算赌上身家性命试试。都说海贸有大利嘛!呵呵!”
宋思衢闻言暗中撇嘴,看来是家里有些银子的公子哥儿,根本不懂海贸的风险。
有大利,也有大险啊!
宋思衢自然不会提醒,只是恭维的一笑,“乔公子这股闯劲儿,实在让老朽钦佩。既然您亲自来了,想必知道船队开的价儿。”
乔亦雪点点头,“大船小船以及船员我都要了。宋老先生可携了书契?”
宋思衢见她干脆利索,并不讨价还价,更是认定乔亦雪不过是个行商雏儿,“那是自然,不过老朽还有个小小要求。”
乔亦雪听得皱眉,“宋老先生但讲无妨。”
“运道,拿船队书契出来吧。”宋思衢转头招呼一声,又冲乔亦雪笑道:“倒是小事一桩,老朽有三个族亲,还请乔公子赏口饭吃。”
宋思衢话音刚落,便有三人进屋。
乔亦雪抬头一看,却认识中间的半大老头,正是夏府当初的账房先生宋运道。
真要说起来,乔亦雪对他还有两分愧疚之意。
当日金玄武事发,正是乔亦雪凭着他留下的足迹,让夏大公子借题发挥,将他们父子赶出了夏府。
虽说真正的责任是夏大公子找茬儿,但毕竟也是因乔亦雪而起。
宋思衢满脸堆笑,“这是族中兄弟宋运道,另外两个族侄宋才、宋理。运道老弟是积年老账房,两个族侄也各有身武技,堪充护卫。”
乔亦雪故作不悦,“宋老先生,莫非你觉得我乔家行商多年,宅中没个账房先生?护卫,自然也是有的哦。”
阿江、阿河闻言往乔亦雪身边靠了靠,挺胸抬头拿鼻孔俯视着宋家兄弟。
宋思衢笑容淡淡,“老朽不敢小视公子。原本运道在夏指挥使府上做账房,因些小小误会失了大公子欢心,被强赶了出来。”
乔亦雪不由得冷笑,“看来宋老先生想拿夏指挥使压我?如果你是我,账房这么重要的位置,可能雇佣外人?”
宋思衢摇头苦笑,“乔公子误会了,终究是族人,他们暂时找不到好去处,老朽便厚颜求恳。既然公子觉得不便,那就算了。”
乔亦雪见他这么说,反是神情缓和笑道:“此事也不是不能商量。若宋家父子肯签身契,便可获得我的信任。”
宋思衢看看宋运道父子,见他们点头便道:“这自然可以。不过还请公子善待。”
乔亦雪摆摆手,“我也不是那虎狼性子的人,宋老先生只管放心便是。冒昧问一句,这船队原来是走哪条线?”
宋思衢也不隐瞒,“船队本是来往朝鲜,偶尔也去东瀛贩些稻米、金银之属。不过倭岛海上风浪险恶,也只去过两次。”
乔亦雪闻言心里有了数。复州卫离朝鲜极近,小船也能横渡。要去日本就远了些,那地方又是穷山恶水出叼毛的,不是大队商船还真不敢去。
传说中的归墟离那倭岛很近,而且风浪过于凶猛,去一趟都得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夏家船队三年去了两次,还安全回来,也算运气不错了。
只可惜,赚的那点银子,如今都入了乔亦雪腰包,还拿出两万两银子来买下船 队。若是夏老爷知道真相,怕是能活活气死。
当下两边商议妥当,宋运道将各种书契拿出,双方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