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4章 科举取巧之道
    其实这位董学政与乔家没有任何关联,倒不是故意压制小石头和乔庐。实在是这事太诡异了。

    洪应明对三人考中秀才,也略有些意外,“乔娘子,道试不同于府、县两试,虽然我也为他们做了些准备,但具体还要看他们个人的发挥。”

    “石、茅二人早将文章写给我看,他们确实也该得秀才功名。董学道,哼!他有些任性了。”

    说是学政,不过是乔亦雪的理解而已。其实人家的正式官名叫湖广提学道,有着按察使司正四品副使的头衔。

    所以,童子试这最后一场,时人称为道试。

    院试只是乔亦雪对科举的认知。

    不过,乔亦雪并不在乎这些细节,她只沉浸在乔家一科出了三名秀才的喜悦当中!

    乔亦雪欣喜之余,不由得贪心起来,“洪先生大才!只是不知他们可能再进一步,考个举人功名?”

    洪应明大笑,“这也未必不可,却不是短时间内的事了。得了秀才功名,他们便要进学。老夫实在没时间继续教授了。”

    “学里还有岁考、科试以定优劣……”

    经过洪应明的介绍,乔亦雪听得目瞪口呆。难怪说秀才只是科举入门,比如那杨健中了秀才后,其实就是没有流放的事,也已经不敢妄想考举人了。

    得了秀才,有资格在府学、县学就读,继续修习经义。但是,同样的秀才也分三、六、九等。这便是洪应明嘴上说的岁试。

    那董学政会到各府县巡视,并且主持府、县学岁试,将学里秀才定出等级来。一等二十名,称为廪膳生,由官府补贴钱粮支持学业。

    二等也有二十名,称为增广生,同样也有补贴,只是数量、质量上少些罢了。

    三等则是平常,那就没有补贴了。要是考了四等,还得被训斥。

    五等降级留名,六等便降为青衣!

    普通秀才穿蓝衫,青衣虽然还是秀才,却要穿青衣,这实在太伤人自尊了。基本上降为青衣者,自己就不好意思再到学里听课了。

    关键是有资格参加乡试的秀才,只有那四十名廪膳生和增广生。

    像杨健那样的秀才,实际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中举了。

    科试则在三年一次的乡试之前考,等于是高考前的模拟考试。表现突出的秀才,也会被增补参加乡试的资格。

    听完了洪应明的介绍,乔亦雪才明白为何有人中个举都疯了。确实太折磨人,太卷了啊!

    像张阁老这种天赋异禀的人,不在此列。

    乔亦雪笑着对洪应明道:“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他们能考中秀才,已经超过我的预期,洪先生功莫大焉,是我贪心了。”

    洪应明微微一笑,并不多言。他已经用事实证明,科举这种事,在他眼里不难。轻松愉快的,仅用数月,便将几个乡下顽童培养成秀才!

    虽然今年这科只考中三人,但是,其他七人还有下一科!

    洪应明提前一年完成自己的任务,深藏功与名,再次收敛心神想隐居起来。

    乔亦雪见此,也没奈何。

    洪应明的出世之心甚坚,她用乔家子弟科举之事,虽然占用了他几个月的时间,到头来还是无法让他入世。

    到了此时,洪氏早就知道乔亦雪请洪应明教这些孩子,有一半也是为了她。

    离开牧场后,洪氏眼含泪水,“亦雪妹子,我爹就是这个性子。好在总算找到他了,哪怕不经常见面,我知道他离我很近,也就满足了。”

    乔亦雪轻叹一声,也没什么话好安慰洪氏,“洪伯父选择这条路,倒也不是逃避,他对人生有另一种解读和参悟。洪姐姐,你也看开些,终究,他在。”

    洪氏闻言一抹眼睛,却是笑了,“我知道,这么多年来,其实我一直以为再也寻不到他。托了你的福,总算不留遗憾了。”

    乔亦雪见她忽然想开了,也轻松下来,“咱们都是俗人,还是莫打扰洪伯父修行。营建队过阵子要去海外,田大哥有和你商量过吗?”

    洪氏点点头,“嗯,他说过了。到时候他看看那边如何,若是果然好,便接我过去。到时候我让爹也去。”

    乔亦雪眼前一亮,“好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洪伯父要是去了吕宋,恐怕以他的智慧能点化更多人才。”

    “到时候,我在那边也买个大大的庄园,请洪姐姐帮我打点。”

    洪氏听得笑眯眯,连连点头。

    乔亦雪说这话还真不是一时兴起,所谓狡兔三窟,恐怕将来会在吕宋养老,倒是可以提前经营经营。

    在那里,除了大自然的不可抗力,还真没什么人能威胁到她。

    对乔亦雪来说,吕宋远比大明安全。

    竹子、小铁、乔庐三人考中秀才,乔家自有一番热闹庆祝。在这之后,他们三人便要去府学。

    洪应明又隐了,方明舒又远在吕宋,乔亦雪便安排其他人,到丘夫子的经馆继续学习。

    本来丘夫子还有些嫌弃牛娃、乔木等人年纪太小,只是看在乔亦雪的面子上才收了。

    结果几日授课下来,牛娃傻傻的一句话,倒把丘夫子惊到了,“夫子,我也不明白我写的时文意旨是什么,但我就是会写。”

    细问之下,得知他们曾经师从洪应明,更有三人已经考中秀才,丘夫人很是叹服。

    牛娃等人虽然限于年纪,理解能力差些。然而,经过洪应明的指点,竟然能将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套用在各种文章里。

    丘夫子明知他们,自己写的文章自己也不是太懂,却不妨碍看起来似模似样,甚至比那些学了数年经义的馆生,还要老道。

    丘夫子就此研究起他们来。渐渐的也让他掌握了些窍门,进而拿其他弟子试验。本次院试,经馆也有几人参加,却都名落孙山。

    这一试,可不得了。

    洪应明的方法果然可行!

    最起码,这些弟子写出来的文章,照以前相比却是词藻更加华丽,用典更加自然。关键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还极为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