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3章 登岳阳楼
    其实,这件事情是陈梅山想复杂了,赵构本来也想着让张俊、高柄去办,可却需要耽搁不少时间,索性,自己离得近,写个圣旨直接送过去便是,同时也给张浚两个去了信,让他们将程序补上。

    你别管合不合理,朕的圣旨,有不合理的吗?懂不懂什么叫最终解释权?反正,你不按照圣旨的意思办,那就是抗旨,到时候,就有光明正大的手段收拾你。

    处理好了此地船帮的时候,赵构终于决定,前往当阳。

    其他的地方可以不去,但是有两个地方他是必定要去的,一个是当阳、一个是襄阳。

    当阳长坂坡一战,自己那个不负责任的爹丢了年幼的自己和娘亲{汉朝的时候,蜀地对母亲的称呼应该是‘姐’、‘社’,本文就称呼娘之类的吧,省的看的不习惯},好歹有子龙叔叔死战,自己和娘亲才活下来,此次再来,必定是要去看一看的。

    至于襄阳,则是自己二叔殒命之地。

    其实,当年自己对这个二叔,心中是有不少埋怨的。

    大意失荆州,不仅让二叔关羽殒命,而且丢失了要地,并且,自己老爹为了给二叔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这一战让好不容易积攒了一些力量的朝廷,直接跌落到谷底。

    可是,如今一切都已经作古,自己记恨不记恨又有什么意义?再怎么说,二叔和三叔,未曾负了当年与老爹的结义之情,自己身为晚辈,前往祭奠一番也是理所应当……

    “明日朕将前往当阳,你可以回返潭州,不会有人为难你。或者,朕赐你一些金银,你也算是得脱,作一良人嫁娶也好、入僧们道观也罢,不必理会前尘之事……”

    元帅府中,英奴一词唱吧,赵构将她召到近前。

    未等赵构的话语说完,英奴直接拜到在地,“英奴想要伴驾,不知道陛下能否应许。”

    赵构哈哈大笑,“不错,是个聪明人。”

    “既如此,你去帮着岳美人她们收拾行装吧。”

    “英奴谢陛下。”

    虽说赵构给了她前两个选择,可是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选择前两种,并不一定是好事。

    回返潭州,继续之前的清倌人生涯,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如果好运,等几年自己被贵人看中,纳做妾室。或许,有可能独自孤苦到老,一生在青楼馆舍之中。

    至于第二种……以她的样貌,若是没有人给撑腰,将来还不是被人吃的骨头都不剩么?

    这片天地从来都不是仁慈的,她若是脱离一切不是做不到,可是,必定会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届时,命运只会更为凄惨。

    伴驾随行也未必是好的选择,若是能够被皇帝临幸并诞下儿女还好,终归有个依靠,可若是作为宫女入宫,将来同样是在深宫中老去。

    不过,她之所以这样选择,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这些时日她与岳孝娥几人闲谈,得到了几个消息。

    其一,如今宫中后妃并不多,满打满算十几个,入宫之后机会多多。

    其二,宫中有位贵人的身份与自己一样,同样是馆舍出身,这说明皇帝对于这样的身份并没有太多排斥。

    其三,皇帝仁慈,自己伴驾随行,很可能得到皇帝认可。

    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次仅有岳孝娥三人伴驾,有一次她巧合之下听到了几人侍寝的声音,很显然,陛下有些强大,这一路几千里、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哪怕自己不主动送上门或者使用一些手段,也有很大机会被皇帝临幸。

    而且,他不确定皇帝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

    七月末!

    赵构一行人在汉阳码头登船,而后逆流而上,过蒲圻赤壁古地,沿江行四百余里,八月初三,驻跸岳州巴陵!

    本来是打算直接前往江陵而后北上,不过想到岳阳楼,赵构决定暂留一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若非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之上,赵构与一众臣子望君山、下瞰洞庭。

    胡铨心有感怀,便是吟当年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

    “有此一言,其便当得起范文正公四字!”赵构开口说到,“范文正公未曾登上过这岳阳楼,此楼却因范公而闻名。”

    蒋安也是笑道,“臣听闻,当年范公是看了滕子京所作《洞庭秋晚图》,而后作传记。”

    赵构颔首,“不错,而且此化作便在内库之中,虽算不得大家之作,可有了范公之岳阳楼记,连带此图也成为顶尖之作。”

    “说来,这岳阳楼也是多灾多难。”段拂叹声说到。

    “这岳阳楼初建时,与黄鹤楼一样,不过是鲁肃建造的一座阅军楼罢了。”赵构言到。

    赵构遥望远方,缓缓说道,“建安二十年(215),昭烈帝得益州,孙权遣鲁肃索要荆州,双方不欢而散,而后鲁肃驻兵益阳、巴陵一线,与关羽沿江对峙,而后双方讲和平分荆州,就是在这时候,鲁肃建岳阳楼。”

    “最初,这岳阳楼并不大,只是一座二层四角楼,规模可是比如今小多了。”

    段拂点头应道,“两晋之时数度被焚毁,而且在此之前也尽皆被当做军事所用,直到元嘉三年(426),重修巴陵城楼,从军事所用变成观赏所用。”

    “贞观年间再度重修,规模略微大了一些。开元四年,再度扩建,名南楼。”

    “待到李白赋诗后,改名‘岳阳楼’。”

    “在之后,便是滕子京了。”赵构笑道。

    胡铨应道,“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元丰元年(1078)焚毁,翌年岳州知州郑民瞻重修。崇宁三年(1104)知州孙勰修缮扩建。建炎三年,再度被焚毁。”

    “如今我们所见岳阳楼,乃是九年前,总领所干办公事范漴所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