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8章 万历三大征定播州杨家
    第628章  万历三大征·定播州杨家

    大汉·武帝时期

    “东夷小丑。”

    刘彻一甩袍袖,微微昂首道:

    “朝鲜称臣世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观!”

    “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

    “平倭之战一定要打!”

    “并且一定要打赢!”

    “以此战,告诉天下四方!”

    “我中原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卫子夫美目顾盼生辉。

    虽然她讨厌这人的铁石心肠,但那昭示四夷,独断于心的天子之气,也确实让她心服不已。

    ……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征是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

    【明沿元制,在西南地区设置土司(土官),授与当地民族首领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职,实行间接统治。】

    【播州地处四川南端,与贵州相邻。】

    【而播州宣慰使司就是由杨氏世袭的一个土司。】

    【杨氏的先世是山西太原人,唐朝乾符年间,始祖杨端征讨南诏,授武略将军,遂世守播州。】

    【隆庆五年(1571年)播州宣慰使杨烈死,其子杨应龙承袭其职。】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突然出现的乾符二字,先是一愣,想起是哪个皇帝后又微微叹气。

    “我大唐还真是影响甚深啊。”

    “朕可真是……”

    骂自己还是骂不出口的。

    但这一切的源头恐怕还真就要追到自己身上。

    ……

    南宋·孝宗时期

    “杨家?”

    赵昚对杨家有所了解。

    自仁宗之时,杨延昭之子杨充广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无子的播州杨昭。

    而在杨昭去世杨贵迁担任播州州主之位后,播州杨氏州主就都是老杨令公的后代了。

    而且据他所知,杨家的家风一直很好啊……

    ……

    【万历十八年(1590年)杨应龙在新纳的第五房小妾田雌凤的耳旁风中宠妾灭妻,将原配夫人张春花、岳母以及侍女全部杀死。】

    【张春花的弟弟张时照,告他谋反,意图置杨应龙于死地。】

    【贵州巡抚叶梦熊接到状告就直接上疏,弹劾杨应龙“二十四大罪状”,包括府邸违制、擅用太监等,请朝廷对他治罪。】

    【当时朝廷正为“西虏”进犯松潘而忙于调兵遣将,松潘为全蜀门户,四川封疆大吏不敢怠慢,征调播州土司兵协守。】

    【因此四川巡抚李化龙上疏万历帝,请求暂免勘问杨应龙,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由此开启了“此惩彼宥,黔蜀异议”的局面。】

    【万历十九年(1591)二月,万历根据兵部的提议,命四川、贵州两省抚按官会勘杨应龙,朝廷不派官员参与此事。】

    【而会勘的结果,是意见截然相反。】

    【贵州巡抚叶梦熊主张把播州宣慰司及所辖五司全部改土归流,划归重庆府管辖。】

    【四川巡抚李尚思、巡按李化龙不以为然,反对将播州改土归流,便引嫌辞职。万历帝不予批准,事情就搁置下来。】

    ……

    {云贵地区有大片原始森林,出产上好的木材。}

    {万历十四年,杨应龙因为向朝廷进献千年大木七十棵,被授予都指挥使的头衔,并赏赐飞鱼服。能穿上这种大红飞鱼服绝对是尊贵与荣誉的象征。}

    {播州当地不仅出产木材,还特产茶叶、大米以及铸造钱币所需的材料——铅。}

    {从播州顺着赤水河可以直通长江,庞大的播州商队载着当地货物顺江而下,进入重庆、武汉、南京等大城市开展贸易,红彤彤的河水把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铜钱日夜不停地运回杨应龙的银库。}

    {播州虽然藏于深山之中,但人口稠密,生活富庶,俨然一副川贵小江南的模样。}

    {并且,播州军事力量也很强,杨应龙训练出的一万七千精兵频频协助朝廷平叛,战功显赫,杨应龙也因此被朝廷封为镇国将军。}

    {你这么说……很难不联想到是想要逼反呐……}

    ……

    大隋。

    杨坚摸着下巴。

    “……这么一个东西在那趴了千年都没人动。”

    “朕可不认为朱元璋与朱棣是那种能眼里容沙的人。”

    “改土归流……”

    杨坚品着这四个字。

    改土司为流官?

    土司似乎只朝贡不交税赋吧?

    ……

    大明·嘉靖时期

    “这小王八蛋又要干什么?!”

    朱厚熜身上的宽袍无风自动!

    太祖成祖能容播州杨家,就是因为他能稳定川贵土司!

    动,可以!

    但不能是现在!

    你将播州杨家改土归流了,那其余土司该怎么办?

    谁能治住他们?

    你若不能将他们一窝端那后果就是接连不断的叛乱!

    “万历……大臣……”

    朱厚熜眼中闪出凶光。

    这事绝不是万历一人的想法!

    就看那贵州巡抚的做法,背后还有关系!

    ……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杨应龙在重庆被捕,论罪当斩,杨应龙愿用两万两白银赎罪,被拒。】

    【这时适逢“倭寇”进犯朝鲜,朝廷羽檄征天下兵,杨应龙便向万历帝表示,愿亲自率兵五千“征倭”报效。】

    【万历以东征为重,命四川抚按将杨应龙释放。】

    【但当杨应龙正要率兵北上时,忽然传来万历旨意:不必调杨应龙出征。】

    【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一上任,立即下令严提杨应龙勘结。】

    【杨应龙盘踞播州,拒不服从。】

    【于是,王继光不待朝廷批复,决定进攻平叛。】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王继光从重庆出兵,抵达娄山关等地,结果被杨应龙诈降伏击,大败而归。】

    ……

    大宋·太宗时期

    赵匡义捻着胡须看着赵恒,淡淡道:

    “其中缘由你可看懂了?”

    赵恒自信一笑。

    “没有。”

    赵匡义手一紧,下巴一痛。

    一根胡须被揪落下来。

    “你说万历是个什么样人的?”

    赵恒想了想。

    “有眼界,但小气。”

    “压抑过久后,略有几分癫狂。”

    赵匡义微微颔首道:

    “他突然有了一大笔钱。”

    “能平宁夏,能御倭寇。”

    “那为什么不能定了西疆呢?”

    赵恒失笑一声。

    “打仗岂是儿戏,多有钱也扛不住这么花啊!”

    “他这么花……”

    赵恒突然愣住了。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万历可能就是有这么儿戏。

    张居正被抄家的缘由之一就是被指证敛财啊。

    戚继光被调到南方只因他是张居正的人。

    为了钱,他也必干播州啊。

    ……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为了解决播州问题,万历任命邢玠以兵部侍郎出任贵州总督。】

    【次年正月,邢玠赶到四川,对杨应龙晓以大义,援引前不久宁夏哱拜叛乱的前车之鉴,向他指出,前来投诚,当待以不死,否则,国家悬赏万金购尔头。】

    【四月,重庆知府拿了总督邢玠的招抚信函抵达綦江县,敦促杨应龙到安稳听勘,由綦江知县前往宣谕。】

    【綦江知县于五月初八日单骑前往松坎。】

    【杨应龙捆绑于道旁,泣请死罪,膝行向前,叩头流血,表示愿意把罪人及罚金献于朝廷。】

    【邢玠得报,立即派官前往处理此事。】

    【杨应龙身穿囚服匍匐郊迎,缴赎银四万两。】

    【于是,邢玠将杨应龙革职,其长子朝栋暂代,将其次子可栋押往重庆作为人质。】

    【但是旋即,杨应龙次子在重庆暴亡,双方再次交恶,对杨应龙的招抚至此宣告失败。】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万历起复前都御史李化龙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

    【这时朝鲜战事已经结束,万历调拨东征诸将如刘綎、陈璘,率部日夜兼程,赶往四川。】

    【六月,杨应龙乘明军尚未集结,大肆进犯綦江,攻克綦江城并屠城。】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想着明朝的种种手段。

    这都是宝贵的经验啊!

    说起来,明朝皇帝好像很不喜欢吸取前人教训。

    削藩是如此,改土归流也是如此。

    削藩距离久远点想不起来也情有可原。

    那元朝改土归流也不远啊。

    弘历饶有趣味的看着天幕。

    说实话,改土归流是必须的。

    前面的手段也还是不错的。

    但最后逼得綦江被屠,这手段就立刻拉了。

    “有勇无智,万历是一点没跟张居正学到东西啊。”

    最关键的是,最盼望杨家死的可不是你皇帝。

    而是那些土司啊。

    ……

    【万历二十八年(1600)正月,明军完成集结,各地土司也派军协助。】

    【总督李化龙分兵八路,进剿播州。】

    【二月,各军出发,每路约三万人。】

    【三月,杨应龙派主力迎击刘綎,结果被刘綎击破,明军长驱直入,攻入娄山关。】

    【五月,明军接连取胜,抵达杨应龙核心区域海龙囤,开始修建围墙进行围困。】

    【六月,海龙囤被攻破,杨应龙阖室自缢**。】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朝在此实施改土归流政策,改播州为遵义、平越二府。】

    【遵义府下辖遵义、桐梓、绥阳、仁怀四县。】

    【平越府下辖黄平州及余庆、瓮安、湄潭三县。】

    【以遵义府隶属于四川,平越府隶属于贵州。】

    【万历三大征,从后世的结果来看是有利于中国维持对东亚霸主地位的。】

    ……

    天幕上。

    翼善冠下的透出一抹银色。

    帝王隐藏在卷帘之后。

    看不清面目。

    而立足于龙椅两侧的,是两名身影模糊的少年。

    帘幕前,五名宦官立足丹陛上。

    空旷的宝殿内,群臣分列而立,相互詈骂。

    而每一列上都有着一个墨字

    『齐』『楚』『浙』『宣』『昆』

    在大殿之外。

    则是十三副布面甲的背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