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径直往县令书房走去,现在已到巳时三刻(9点45),想必李县令已经等在哪里了。
果然,李英英一到书房处,便看到前面亭子里县令和许师爷,还有张林、刘壮德围在一窝,低头看着什么。
县令负手站立对着许师爷道:“子为,你说李娘子弄的这个水泥咋这么硬呢。”
许师爷:“......”
李县令辰时(7点)吃罢早饭,来到书房的小花园,就看到昨天李娘子抹在石头缝里的泥已经干了。
还有地上的那一小块干了的水泥,他让同安拿花匠的小铁铲用力敲了几下,竟然没留痕迹。
他又让同安用小铁铲敲了青石板,三四下就能有划痕,可见这个水泥比青石板还硬。
许师爷到了后,他又将自己的发现复述了一遍。
许师爷也颇为吃惊,看起来不起眼的几样东西,做出来后竟能比石头还硬。
只是不知是否能大规模制作,以他的谋定,已经想到水泥的多种用途,但是这一切的条件都是能大量的制作。
张林和刘壮德到了后,被县令告知这是他们昨天做的东西,被李娘子制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他们也好生探查了一番,这比土砖硬,而且摸上去比土砖还滑溜多了,摸上去凉嘘嘘的。
又拿来水连续不停的浇上去,过了好半响,还是那么坚硬并且不怕水,也就是说这在任何地方都能用。
要知道土砖即使烧制后,也不能长期泡水的,这也是为什么住房要经常修缮的原因。
县令看着他们摆弄了好一会,一脸惊讶的样子便问道:“两位觉得这对于建造房屋,有何效用?”
两位泥瓦匠也没见过水泥,相互看了看,心里还不能有定论,刘壮德便躬身垂首将方才发现的禀报道:“小的发现这水泥比土砖硬了不少,并且不惧水淹。
制作方面也比土砖要便捷些,能加快不少建造的速度。”说完他就恭敬的垂下了头。
这几个信息一听,李县令也与许师爷打了个对眼,不怕水淹那就是以后洪灾下,房子都能保住?这岂不是只要人没事,就能给政府省了一大笔安民费。
还有加快建造速度,大工程能缩短工期,那节省下来的如人力物力可不是能计量出来的。
李县令有些呼吸急促,如果这在赵王朝推广来开,这将是会被铭记历史的事情啊。
他看了看旁边的许师爷,许师爷眼睛发亮也回了一个‘我也想到了’的眼神。
但不同的是,许师爷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到了几点,一是他们赵王朝与臧羯的边界防御,如果用这水泥涂抹外壁,如此坚硬,任羯人再骁勇善战边关也会安稳不少。
还有亭子下的那一小块水泥,能在土地上直接浇筑使用,是不是可以用在道路的修建上,他现在就盼着李英英快点来,他有许多话要问。
李英英脚步轻快,几步就走到了亭子处,她清冷的声音带有几分穿透力:“刘师傅说的很对,有了水泥建造百货大楼,两个月之余就可完工。”
她一出声,亭子处的众人齐齐看向她,李县令和许师爷是满眼亮光,张林和刘壮德眼神温和,同安眼神带有几分敬畏的半抬头。
她几个大踏步走到亭子里坐下,上午到现在奔波了好一会,连口水还没喝。自斟了一杯茶水喝下,觉得嗓子润了润,才正了正眼神看向亭子外的几人。
李县令走到她对面坐下,许师爷跟在身后站着,张林和刘壮德也走到亭子里。
其实刘壮德很想问,怎么能将工期缩短到两个月之余呢,但是县令大人面前,他没有主动问话的权利。
许师爷站在县令身后,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她问道:“李娘子,这水泥是用石灰石、黏土和黑石所做?”
李英英淡然的点了点头。
他又问道:“那这制法费时费力不,可否大量制作?”
“不费时,可大量生产。”李英英简要的回答他所问,县令身边的许师爷果真头脑了得,他定是想到了什么所以这样问。
李英英往张林和刘壮德二人方向给了个眼神, 许师爷会意不再多说。
她又看向张林和刘壮德道:“你们后面会负责百货大楼的建造,我只给你们两个半月的时间,从今日开始计算。”
“这水泥你们方才也看到了,好处不用我说,它不仅可以代替土砖使用的,还涂抹墙面加固墙壁,另外楼梯还可以用水泥建造。”
“水泥的使用方法我会写给你们,我会找人制好水泥直接送去给你们用,你们只需按照图纸建造,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李府找我。”
说着她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图纸:“这是水泥砖的模具你们找人做了,关于水泥的制作县令会派人去做好,你们只要使用便可。”
她这一番话说完,张林和刘壮德也稍稍松了口气,这样说来,他们就省了其中的一大工序,就做他们拿手的事情即可。
“是。”两人齐声道。
张林上前恭敬的接了水泥的模具图纸,拿在手上一看,左边是水泥砖的制作示意图:两个拱形模子,一大一小将水泥卡在中间,干了后就是一个水泥砖。
右边是水泥砖垒墙的摆放示意图,还有水泥调和的比例说明。
两人做了几十年的泥瓦匠,一看便懂了,心里敬佩又躬身行一礼。
“那你们先下去忙吧。”李英英招了招手,两人又朝李县令和许师爷行了一礼便退下了。
从李英英来后,对张林和刘壮德的吩咐及安排,还有自行让他们来去的都是擅自做主。
李县令和许师爷自始至终未有不悦,反而笑眯眯的看着李英英。
这一切都被花园一角,侍弄花草的小厮看在眼里,大夫人近几日收买了他,留意县令书房这边的动静。
张林和刘壮德一走,县令便道:“我们去书房吧。”
李英英轻点下头,几人便进了书房。
李吉看人都进了书房,也悄默声的从小门去了大夫人的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