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章 和学姐同居
    袁婉青衣衫尽褪,半盖被子,一脸慵懒的靠在应志诚的怀里,一双桃花眼半阖微闭,脸上还带着尚未褪去的潮红。

    应志诚的年纪要比李国鸿大两岁,今年已经38了,因为有秘书常年规划工作和作息,每周都有健身的计划,所以体态一直都保养的不错。

    而袁婉青身为世纪之初就崭露头角的女歌星,被当时媒体誉为小歌后,可惜后来因病退隐。

    不过为了治好心脏病,长期保持着清淡饮食,作息规律,又有医生辅佐的训练规划,整个人都保养的很好。

    如果再稍微化妆修饰一下,很难让人看出是34岁的年纪,更像是二十七八岁的姑娘。

    两个人刚刚结束一番肢体交流,因为还记得医生的叮嘱,不能过度运动,应志诚也没怎么折腾她。

    在国内的时候还得收敛一点,注意影响,到了异国他乡后,两人才敢稍稍放纵一下。

    此时靠在应志诚怀中,袁婉青心中安定,满足的叹气,享受着此刻的安宁。

    应志诚也摩挲着佳人圆润的肩头,右手摸了下床头柜上的烟盒,想了想,又松开了手,把烟盒跟打火机推远了些。

    “这次回国,过年的时候,要跟我一起回家吗?”应志诚在她耳边轻声问道。

    袁婉青闻言,顿时神色一怔,旋即轻轻摇头,靠在他的胸口,小声说道:“竹笙还小,你家女儿也在读高中,还是等她们上了大学以后,再考虑公开的事情吧,我不想影响她们的学业。”

    应志诚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好吧,听你的,还是我太着急了。”

    “我知道你想给我一个名分,但我们确定关系已经有两三年了吧?你看我着急了吗?”袁婉青轻笑道,“我们都不年轻啦,名分什么的,我也没那么看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些。”

    “嗯,你说得对。”

    “况且我俩现在都挺忙的,偶尔这样忙里偷闲一下,也挺好。”袁婉青说道,“如果这次复出的效果不理想,可能我也就退居幕后了,但现在嘛……”

    “我也是没想到,只是一首《年轮》而已,竟然比精心准备的专辑,效果都要好。”应志诚失笑摇头,“先前我还以为是你女儿的作品,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那个叫重燃的词曲作者出品。”

    “是啊。”提起这個,袁婉青也很是感慨,“而且这位叫重燃的小伙子,还在写自己的,之前有个专访活动,就是和他的联动,据说效果还挺不错的。”

    “嗯,我知道。”应志诚点了点头,“我让秘书看了一下,你还从他手里买下了两首歌的版权?”

    “嗯,是有两首,不过马上应该就是四首了。”袁婉青微微笑道,“还有一首《天空没有极限》,以及《飞云之下》,我很惊叹他的创作能力,确实都是难得的佳作。”

    “四首吗……”应志诚一时陷入沉默,旋即哑然失笑,“那还真是厉害了,难不成他还能给你把下次的新专辑给包圆了?”

    “谁说不是呢。”袁婉青跟着笑起来,“听我女儿说,他最近几天还在参加一个座谈会,写的拿到了一个征文比赛的头奖,可以说是相当厉害,这份才华,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这么说来……”应志诚眉头一挑,“伱女儿和这个叫重燃的似乎很熟悉?”

    “他俩是同班的同学嘛。”袁婉青简单解释道,“之前那首《年轮》会从我女儿那边流传过来,也是因为他拜托我女儿录制这首歌曲,否则也不会被我们听到了。”

    “原来如此。”应志诚露出了然的神色,“这么说来,私底下应该有不少人都知道他在写的事情?”

    “应该是吧?”袁婉青迟疑道,“我女儿是知道的,他家里人应该也知道,不过学校里的其他同学估计都不清楚。”

    应志诚点了点头,表情不置可否。

    而袁婉青则是转而说道:“说起来,他之前还给过我一个小小的提议,是有关新专辑宣发的一个想法,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哦?说说看。”

    ……

    大洋彼岸的玉航市,此时已经临近中午。

    李珞刚刚收拾好行李,就听见门口传来敲门声,外面响起徐榕生的声音:“李珞,准备一下,咱们去吃午饭。”

    “好的徐叔叔,马上就来。”

    “不着急,有渔估计还在睡懒觉呢,我去叫叫她。”

    说完,隔壁很快就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过了好一会儿,敲门的声音才停下来。

    李珞拖着行李箱推门而出,就看到隔壁的门刚被打开,徐有渔迷迷糊糊的声音传出来:“爸……早啊。”

    “你猜现在几点了?”

    “嗯?几点?”

    “都十一点半了,你还在睡觉?”徐榕生说道,“李珞都已经收拾好了,你别让人家多等。”

    “唔……”徐有渔揉了揉眼睛,探头看了眼隔壁,就看到了已经拖着行李箱出来的李珞,“你都收拾好了,怎么刚才不叫一下我啊?”

    “让你多睡会儿不好吗?”

    “我可谢谢您嘞。”

    徐有渔打着哈欠回到屋里,洗了把脸清醒过来后,立马开始收拾行李。

    等到快十二点的时候,总算准备完毕,拖着行李箱跟在后面,和李珞还有徐榕生一起下楼退房。

    然后三人便来到了附近的小饭馆,由徐榕生请客,简单的搓了一顿。

    “昨晚回房间后,我认真研读了一下你的书。”徐榕生在饭桌上,笑呵呵的朝李珞说道,“说实话,还挺有启发的。”

    “我也看了一些其他书的开头,但感觉你的作品,在结构上更有条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似乎你是有意的在控制每一个情节的字数。”

    “基本上每二三十章都是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结构,非常有规律。”

    “其他的书虽然也有这种特质,但往往会中途迷失,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

    李珞听到徐榕生谈起他写的书,脸色顿时一僵,瞥向旁边的徐有渔,就看到她正憋着笑,埋头吃饭,一副想笑又怕被殃及池鱼的模样。

    但听到后面,发现徐榕生真的是在认真研究后,李珞也是解释道:“这种写法,我称它为网文的节奏。”

    “一次完整的,有高潮有爽点的起承转合的剧情,假设完成它的字数是五万字,那么这个字数,就是一本网文的节奏。”

    “有的书,可能十万字来一次,有的二十万字,还有的甚至能铺设上百万字才有一次爆发,这就属于一本书的节奏,就像是起伏跳动的音符一样。”

    “节奏越慢,铺垫越长,积攒的情绪越足,达到高潮时的情绪爆发就越是猛烈和悠长,但代价就是连载期的时候,读者追读体验会很糟糕,比较难熬。”

    “节奏越快,铺垫就越是短平快,情绪的起伏没有那种大起大落,但因为能更快的收获情绪反馈,所以读者追读体验会比较好。”

    “代价就是失去了长期铺垫的高爆发,很难给读者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

    李珞的选择,明显就是后者。

    毕竟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一直在往短平快的方向走,李珞也只是顺应一下时代的潮流而已。

    至于他的这些理论,基本都是后世的网文作者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东西。

    “当然,也有两者兼备的方法。”李珞补充道,“就是在百万字篇幅的起承转合里,塞入小篇幅的起承转合,一个大的套了几个小的。”

    “保证满足读者短平快的同时,还能持续铺垫那个大高潮。”

    “这种写法,我称之为二级结构,而上面最初提到的两种快慢模式,则属于一级结构。”

    对于李珞来说,二级结构当然是更好的选择,但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限,也就做出了一番取舍。

    毕竟这种二级结构往往是非常消耗脑力的东西,既要短平快的小剧情一个接着一个,又要兼顾铺垫大高潮,一点一点往大高潮的方向推进。

    这种东西一旦没把控好,二级结构就会崩盘,最后别说兼顾了,反而是两者的缺点都给碰上,效果反而不好。

    至于在这之上的,还有三级结构。

    就是以五到十万字的小剧情为细胞,五十到一百万字的高潮剧情为骨架,最后汇聚成四五百万字的终极高潮。

    相当于是一个非常大的起承转合里面,容纳了四五个中等篇幅的起承转合。

    而每一个中等篇幅的起承转合当中,又容纳了四五个小篇幅的起承转合。

    层层嵌套之下,一个结构精美的网文框架也就出炉了。

    只不过这种程度的铺设,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的东西。

    得从开书之前就做好整本书的完成框架,而且在长达一年以上的连续创作过程中,都有条不紊的推进,不偏不倚。

    这对于一个网文作者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大多数写网文的,都是想到一个点子,然后打开word就是干,哪里会想那么多。

    大多数一开始就想那么多的人,刚写个几万字,发布上传后,就发现自己数据已经扑街了……哪里还有后续。

    “你的这个说法,倒是很有意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徐榕生恍然点头,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也算是网文的一种特色了,毕竟历史之上,还真没有出现过数百万字篇幅的作品。”

    “这也算是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吧。”李珞笑着说道,“承载文字的媒介越是发展,自然就能够演化出字数越是庞大的作品。”

    数百万字的作品,要是一次性做成纸质书籍,类似普通书籍的那种厚度和页数,能一次性出十几二十本才出的完。

    这种成本,要是放到古代,那可真是想都不敢想。

    也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文字可以脱离现实,完全依靠虚拟的互联网被记录下来,的字数才得以完成巨大的膨胀和演变。

    一旁埋头吃饭的徐有渔,看着自家老爸和李珞竟然十分和谐的展开了对网文的讨论,脸上顿时露出了一阵错愕的表情。

    但随着这两人探讨的深入,徐有渔也渐渐的听入了迷。

    从李珞口中说出来的许多理论框架,都让徐有渔收获颇丰,甚至偶尔会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以往对于网文的结构和写法还有所迷糊的地方,似乎一下子就被贯通,彻底明朗起来。

    而徐榕生在跟李珞的探讨过程中,慢慢的发现,李珞从最开始一瞬间的僵硬尴尬,到后面的侃侃而谈,确实是对网文有着一番独到的见解。

    在这方面,徐榕生也曾和那位专门做网文作者专访的夏猎编辑交流过,但那些大作者们,似乎也没有像李珞这样对网文十分完整的底层认识,更多的是在依靠着模糊的灵感进行创作。

    当然,对于创作者而言,只需要肆意挥洒自己的灵感即可,但对于想要探究网文创作机理和其本质的人来说,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很多了。

    所以李珞带来的这一番来自未来十几二十年后的见解,对于徐榕生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这让徐榕生不由得再次高看了李珞几分。

    毕竟对于网文有如此洞见,可以想见的是,李珞的成功绝不是单纯的意外和运气,也有相当的实力作为支撑。

    哪怕现在这本书完结了,徐榕生也相信,李珞还能创作出同样优秀的作品出来。

    ……

    午饭过来,三个人便在路边打车,打道回府。

    徐榕生是直接回到了钱江大学的家属小区,徐有渔却没有要回去的意思,在家属小区把老爸放下后,就吩咐司机往碧海澜庭驶去。

    “你不跟我回家?”徐榕生问道。

    “哎呀,我在那边再住几天,等要过年了再回来啦。”

    “你这丫头……”

    看着出租车远去,徐榕生也是无奈摇头。

    而在出租车上,随着车子停到碧海澜庭的小区门口,徐有渔下车把自己和李珞的行李都搬下来,随后朝车里的李珞招手:“走啊,你愣着干啥?”

    李珞:“……?”

    一脸懵逼的李珞被徐有渔拉下车,看着出租车逐渐远去,顿时陷入沉思:“你拉我下来干嘛?我还要回家呢。”

    “你就忍心把我一个人丢在这边,连晚饭都不知道怎么解决吗?”徐有渔露出楚楚可怜的表情,眨巴着大眼睛看向他。

    “从这儿,往那儿走,十字路口右转,直走到中间,再左转到街对面,那儿有一个小区。”李珞面无表情的说道,“然后你直走到5幢2单元停下,上4楼,进402室,在餐桌边上坐下,就等着吃饭吧。”

    徐有渔扯了扯嘴角:“谢谢你啊,我觉得还是直接把你拐来比较方便。”

    “舟车劳顿,我也很累的。”

    “小女子给您捏肩捶背可好?”

    “那倒是可以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