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又不免对江乡和其他商贾们,所捐赠的银两,产生了好奇。
“嘶........你说他们到底捐赠了多少银两?”
“能惊动陛下,让陛下亲自召见,那他们捐的银两,可得不少吧。”
“那肯定啊,捐的少了谁看你啊?”
之前最先说话的人,又压了压手,示意其他人先安静下来。
“你们先别急,话都还没说完呢。”
其他人纷纷好奇地看向他。
那人说:“你们不知道吧?”
“听说跟他们一起,进宫面见陛下的,还有那些世家权贵的代表呢。”
什么?
还有世家权贵的代表?
其他人听到这话都惊了。
“世家权贵也跟着那些商贾,一起进宫了?”
那人说:“不是,就是一些世家权贵的代表。”
“咸阳的世家权贵那么多,哪能个个都进宫去啊。”
“就是选了几个代表进去,其他的就留在宫门外等着。”
“那些商贾们,就只有三个能进宫,其他的全都留在宫门口了。”
其他人纷纷问道。
“那那些世家权贵们,得了什么赏赐啊?”
“是啊,连商贾们都得了赏赐,被陛下亲封为了皇商,还要赐牌匾。”
“那那些世家权贵们呢?是不是得了更丰厚的恩赏?”
其他人都好奇的,盯着最先说话的那个人。
那个人摇了摇头。
“你们都说错了。”
“没有赏赐。”
“那些世家权贵们,一个赏赐都没有。”
其他人全都傻眼了。
“啊?没有赏赐啊?”
“那么多个世家权贵,一个赏赐的都没有??”
“那些世家权贵们难道没捐赠银两吗?怎么啥都没捞着?”
那人说:“你们又错了。”
“听说那些世家权贵们,也都捐了银两。”
“但到底捐了多少嘛,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他们没得恩赏这个事儿,那是真真的。”
“我有个三舅姥爷家的小儿子的表哥的舅娘的婶妈的儿子在宫门口,亲眼看见的。”
“那诏书都贴在宫门外了,宫门口的管事宫人,还亲口宣读了。”
“那诏书上只写了把那三个商贾封为皇商,赐牌匾的事儿。”
“世家权贵们,那是一个字都没提。”
嚯!
这一番话,让其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世家权贵们,居然一个封赏都没得,全给了那三个商贾。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在场的众隐隐有一种预感,以后商人的地位,不会再如之前那般低贱、令人唾弃,让人所不齿。
有人压低了声音悄悄问道。
“那那些世家权贵们,就没闹起来?”
其他人眼中也全都是好奇。
泛着一种八卦的光芒。
那人说:“目前是还没闹.........”
“但之后会不会闹起来........这个可就不好说了。”
世家权贵们,一向喜欢欺压百姓,用手段抢夺商贾们手中的钱财。
在场的众人都心知肚明。
如今商贾被陛下亲封为了皇商。
而世家权贵们却是两手空空。
等于是把这两拨人,放在了对立面。
接下来他们可就有好戏看了。
虽然那些商贾们,有了陛下的庇护。
可陛下毕竟远在宫中,就算商贾们出了什么事,陛下也是鞭长莫及。
等着吧。
那些世家权贵们,肯定不会放过那些商贾的。
其他郡县的商贾们和一些权贵,也都得到了咸阳传过来的消息。
一处府邸中。
几个权贵们围坐在一起。
其中一人开口道:“咸阳传过来的消息,你们都收到了吧?”
其他人纷纷点头道。
“收到了。”
最先开口的权贵说道:“同样是捐赠银两,陛下将咸阳那三个商贾,封为了皇商。”
“而其他捐赠银两的世家权贵们,却是什么封赏都没有。”
“陛下此举,实在是不公啊。”
此时的权贵们,似乎都忘记了。
捐赠银两,最初是为了能够立碑刻名,而不是要什么封赏。
其他权贵们,同样是一脸的气愤。
“陛下也太偏心了些。”
“凭什么给几个商户封了皇商,还要给他们赐牌匾?”
“就是,同样是进宫捐赠银两,凭什么世家权贵们就什么都没有。”
“要是早知道是这样,不捐还好。”
“也幸亏咱们没捐,不然的话,银子给了,啥也没捞着,这也太不划算了。”
一众权贵们对这话,纷纷表示赞同。
而另一边的商户们,也围坐在了一起。
各自把收到的消息,都分享了出来。
之后做了汇总。
“从咸阳那边传来的消息,世家权贵和商贾们,进宫捐赠银两。”
“虽然不确定,商贾们所捐赠的银两数额是多少。”
“但能确定的是,商贾们所捐赠的银两,一定比世家权贵们捐的多。”
“而且多的不只是一点点。”
“原本咱们得到的消息是,捐赠银两帮助陛下修建长城,抵御匈奴。”
“从而获得立碑刻名的资格和荣誉。”
“这立碑刻名,可是大秦历代以来从未有过的。”
“咱们能碰上,那可是千百年来头一遭。”
“这等好机会,可千万不能错过。”
“只是没想到,捐赠银两之后,除了立碑刻名。”
“竟然还能有机会,获得陛下亲封为皇商,御赐牌匾。”
“虽然只有三名,但对咱们商人来说,这已经是天降的意外之喜。”
其他商户们,对这番话极为认同。
纷纷表示:“咸阳那边的商贾们,已经捐赠了银两。”
“咱们是不是也该抓紧筹备起来?”
“是啊,要是咱们捐赠的银两足够多,是不是也有机会能得陛下封为皇商?”
对啊。
这句话提醒了其他的商户们。
既然咸阳的商贾们,都能被陛下封为皇商,那他们是不是也有机会?
就是可惜。
咸阳那边的商贾们,所捐赠的银两数额,他们并不清楚。
那要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捐赠的银两足够多呢?
一个商户说道:“其实不论捐赠多少银两,只要量力而行就好。”
“封皇商这个事,可遇不可求。”
“就算咱们不能被封为皇商,也能立碑刻名。”
“事不宜迟,咱们就赶紧抓紧时间筹备银两、粮食。”
“凡是能捐赠的东西,都尽量多凑一些。”
“准备好后,咱们就往咸阳送去。”
其他商户们纷纷应道。
“好,我这就回去准备。”
“我也是。”
“我也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