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4章 有何关联
    “藩王不得私铸兵器,乃先皇对中亚布局之铁律。如今先皇新丧不久,他们便急于违逆圣意,分明是欲给陛下下马威。若不严惩,陛下在诸王心中何来威严?”

    “臣以为,当严惩不贷!”

    “臣附议!”

    “臣附议!”

    三杨意见一致。

    朱高炽思量片刻:“既如此,先下旨警告,先警告一次,如今政局稳定,能不战则不战。”

    杨士奇瞥了眼朱高炽,朱高炽仁慈,行事风格与朱棣截然不同。

    此事若交由朱棣处理,这些联名上奏的藩王定然大祸临头。杨士奇对朱高炽的仁义之举甚是满意,但作为臣子,有些话还需明言。

    “陛下仁德,如此,便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不过,臣以为陛下应遣锦衣卫监视中亚各路藩王,以防万一。”

    “即便真有变故,朝廷也能有应对之策。”

    朱高炽犹豫道:“如此,是否会激起藩王不满,反惹怒他们?”

    杨士奇恭敬言道:“陛下,此举确属必要之监管,先帝遣各藩王入中亚,实为固边疆之策。如今三载已过,这些……藩王,富者财丰,权者势重,兵者力强,一旦生变,恐酿成滔天之患矣!”

    “若令锦衣卫明目张胆地监视中亚诸王,可令那些……心怀叵测的藩王有所忌惮!”

    “此举既警醒这些……藩王,亦彰显朝廷之威严,何乐而不为?”

    朱高炽思忖片刻,道:“可行,此事待太子病情稍愈,再由太子亲自治理,毕竟如今锦衣卫已交由太子管辖。”

    杨荣微皱眉头,望向朱高炽:“陛下,有一言,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高炽听闻,二百多斤的身躯转向杨荣:“但说无妨,尔等皆朕一手提拔,朕之股肱之臣,何事不可直言?”

    杨荣正色对朱高炽道:“陛下,如今您已贵为大明之帝,臣以为,锦衣卫与东厂此类衙门,宜由陛下亲自掌管为佳。”

    “须知,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初立之时皆为陛下之鹰犬,应直隶于陛下。先帝在世,将锦衣卫交予太子殿下,乃因先帝威势足以驾驭。然陛下毕竟非先帝,锦衣卫与东厂仍应握于陛下手中为宜。”

    杨荣之言,令朱高炽一怔。

    “似无此必要,太子掌控锦衣卫,与朕掌控并无二致,为何要收回?”

    杨荣正色言道:“盖因锦衣卫权柄过大,需加以约束。太子之性情,陛下自知,太子固然不会威胁陛下,然久掌大权,一则损陛下威严,二则如今太子权势过大,反为不美。”

    “陛下须知,无论太子如何出色,终是陛下之子,大明之帝唯陛下一人。若太子威势过大,一旦陛下与太子因政见不合而争执,文武百官听从太子,抑或陛下?”

    “陛下新登基,正需树立新帝威严,凡不稳定因素,能减则减,切勿因小失大。”

    朱高炽闻言,微蹙眉头。

    对于杨荣之言,他并不完全赞同。

    朱高炽深知,自己能顺利继位,大明今日之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朱瞻墉的功绩。且父子二人感情甚笃,无须因小事分高下。

    他虽为帝,儿子仍是儿子,夫人依旧是夫人,身份变化,权柄增大,责任亦随之加重。朱高炽相信,只要对大明有利,他与儿子之间不会产生矛盾。然而身为帝,下属大臣之言,他不得不顾及。

    他知道,杨荣等人如此言说,并无离间之意,而是臣子对帝的一份态度。实则整个大明皆知,论权势,朱瞻墉之名望与能量远超他这位帝王。换作他人,或许连儿子都会防范。但朱高炽不会,他本性仁厚。

    只要大明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儿子威严稍胜老子,其实无伤大雅。于是他对杨荣道:“此事朕也曾思虑,但对太子,朕深信不疑,尔等亦当信任太子,他虽有时性情跳脱,然大事面前从不含糊。”

    “无论……是朕,是太子,或是尔等,所为皆为大明。太子对大明之贡献有目共睹,朕虽已登基为帝,但不可因权位与亲子相争。”

    “况太子乃朕之子,他有的权,便是朕有的权,朕有的权,他亦同有。此事上,尔等勿再纠结于朕与太子的身份地位之别。”

    闻言,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同时皱眉。杨溥直言道:“陛下,此言谬矣,圣人云: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君即是君,父即是父,岂可紊乱纲常。”

    “陛下已非昔日太子,如今乃大明之帝,对待任何人,先为君,再为其他。若太子威严胜于陛下,君非君,父非父,子非子,此已悖圣人之言。”

    “故陛下务必收回太子如今之滔天权势,树立自身威严,否则,只会让天下百姓笑谈陛下。”

    朱高炽闻此,不由轻敲额头。三杨是他一手提拔,其他问题不大,唯独过于古板,使他颇为为难。

    此时,杨士奇亦出列,向朱高炽拱手一拜:“陛下,其实有些话,臣等已思虑许久,今日,臣不得不说。”

    朱高炽望向杨士奇,言道:“朕已言,但说无妨,君臣之间有何不可言之语?”

    杨士奇整理朝服,忽然跪下:“陛下,太子对我大明之贡献,臣等看在眼里,铭记于心。不谦虚地说,太子殿下确非凡人。”

    大明疆土,幸有此储君,实乃社稷之福祉,然则,即便殿下立下赫赫功勋,臣以为,亦不可妄为矣。

    近来,储君殿下竟欲于我大明礼仪教化上下功夫,竟欲令我大明黎民皆习诗书。

    此事于百姓诚为福祉,然于大明,恐非吉兆,实乃国之危局。

    朱高炽微蹙眉头,言道:“此事朕已知悉,储君之志向甚佳,何以不适于大明,又何来灭顶之灾之说?”

    杨士奇直言不讳:“陛下,可知我大明如今人口几何,读书人又有几何,而普罗百姓又几何?”

    朱高炽沉吟片刻,答道:“我大明百姓已有五千万有余,至于读书人,确是难以计数,此与我大明之危局有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