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章 冲突
    快速奔跑前行,仅仅用了一日的时间,一行人就已经离开了边关防守地带。

    关防,在隋唐时期是一种地域划分方式,它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关内道,

    而唐朝时期的陇右道,涵盖了后来的部分陕西、甘肃以及新疆的一部分区域。

    关内道则主要包含现在的大部分陕西地区以及一小部分蒙古地区。

    唐代开创了天朝政区史上的道与府两级行政区划制度。

    贞观元年,太宗将全国分为十个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到了贞观十四年,在原有的十大道基础上,全国又增设了三百六十个州和府。

    其中的重要城市坐落在关内道,因此关内道自然而然成为了京城所在的天下的核心地带,半数兵马驻扎于此地防守。

    离开关内道,往东走,跨过黄河,便进入了河东道,即三晋之地。

    自秦秋战国时期以来,三晋之地始终是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

    特别是位于河东道北部的大同,自西周开始,便饱受战争洗礼。

    到了东汉时期,朝廷就在大同府驻扎重兵,延续至唐朝,正德年间,高祖李渊进一步加固此地的城池,并派重兵镇守。

    这一切都是为了抵御北方的突厥人。

    到了贞观十八年,唐朝在大同府的驻军数量甚至高达五万人之众。

    大唐军队不同于宋代和明代的军队,大唐军队英勇善战,战斗力强大,在四周边疆地区虽有驻军,但兵力并不均匀分布。

    比如陇右道等地的重要位置,驻军通常不过万余人,更多的地方仅数千人而已。

    反观大唐在此地大同府却驻扎了五万大军,足见大唐朝廷和唐王对该地区的高度重视,确切地说,是对突厥人的高度警惕。

    经历了长达十八年的唐突之战,战火在此地留下了许多痕迹。

    唐峰率领一千多名轻骑离开关内道,进入河东道,途中不曾停留,一路向北挺进。

    刚开始的两天,天气晴好,行进非常顺利。

    但是,当穿越晋阻之后,天气突然变得恶劣起来,狂风暴雨倾盆而下,前方的道路完全被切断,队伍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

    在晋北一座破败的道观里。

    唐峰站在道观门口,望着外面如注的大雨,紧锁眉头。

    如果是在后世,即使雨下得再大,也能冒雨继续赶路,但在当时,即便是官方修筑的道路,也只是泥土路面。

    尤其是像三晋这样的地方,一下大雨,官道常常会被冲毁,行人根本无法通行。

    李孝恭给他的期限只有五天时间,但现在已过去两天,离大同府尚有数百公里的距离。

    若是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原本他们在三两天内就能轻松抵达大同府。

    然而这场暴雨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行程安排。

    如果雨一直这么下下去,就算四五天之内,他们都未必能够赶得到大同府。

    军令如山!

    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大同府,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即便是他也不例外。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在这座破旧的道观里,士兵们取来干燥的木柴,在空地里点燃篝火。

    正当夜幕降临之际,一队身着黑衣的人牵着马匹从官道上走来。

    近百人的队伍男女混杂,人人携带武器,显然并非寻常的商人。

    领头的是一个中年壮汉,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背后挂着一把沉甸甸的大刀。

    在这名壮汉身后紧紧跟随的是两名男子和一名女子,他们穿着各异。

    “山主,前方的道观内有官兵。”前方一个身穿黑色蓑衣的男子疾奔而来,来到近前时单膝跪地大声报告。

    那名领头的壮汉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前方的道观,微微皱起了眉头。

    “附近,可还有别的什么地方可以避雨吗?”片刻后,壮汉开口询问道。

    周围方圆几十里内,除了这座道观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可供避雨的地方了。

    那壮汉站立原地,略微犹豫了一下,接着,他抬起左手向前挥动,示意队伍继续朝道观前进。

    队伍依然沿着原定路线前往道观。当这群人渐渐靠近道观时,隐蔽在道观外围的奔月上府暗哨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

    暗哨在发现这批携带有武器的人后立刻拉响了警报。正在道观内用热水配着胡饼进食的唐峰听见外面的报警声,扭过头看向敞开的道观大门。

    然而,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他又收回了视线。这里毕竟是大唐境内,无需过于担忧会遭遇大规模的突厥人侵袭。他身边有一千多名精锐唐骑守护,根本不需过多忧虑。

    至于外面暗哨发出的警报,大概率是因为发现了几个躲避雨水进入道观的行人。在大唐的大白天里,路人来到道观躲雨是很寻常的事。

    此刻,从道观内外奔出七八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排行列,堵住了道观门口。而那群匆忙避雨而来的人被迫停下脚步,双方在这道观外荒凉的土地上形成短暂的对峙。

    一位年轻的校尉疾步从外面进来,走到唐峰身边报告:“主公,外面来了一伙大约近百人,全都带着武器,身份不明。”

    正费力咀嚼手中硬邦邦胡饼的唐峰听闻此言,停下动作转头望去。

    大唐对于武器的管理相当宽松。只要是大唐子民,在大唐境内,皆可随身佩带武器。然而,诸如弩箭、军用铠甲这类物品,私人不得携带使用,除此之外的其他武器则并无限制。

    比如各地行走的商队,通常都会有数量不一的护卫随行,这些护卫自然也会佩带武器。而这名校尉描述外面来者身份不明,显然这群人并非商队。

    既非商队,近百人携带武器出行就很耐人寻味了。思索片刻,他起身走向道观外。

    此时,道观外,两拨人马仍处于对峙状态。

    人群中,那位背着大刀的壮汉紧皱眉头,双眼紧紧盯着道观台阶上的士兵们。

    “大人,现在该怎么办?依我看,不如解决了这些当兵的。”站在大刀壮汉身后的大胡子男子凑上前,低声建议。

    背刀壮汉微微皱眉,似乎正在犹豫。

    唐朝军队英勇善战,而在大唐领土上杀死唐朝军人,可是弥天大罪。即便是那些历史悠久的世家大族,都不敢做出这般疯狂之举。

    然而眼前这批来历神秘之人竟敢图谋杀害道观内的唐朝军人,而且领头的那个男人居然也在考虑此事。

    这般的胆大妄为,在整个大唐疆域之内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拨人了。

    这时,跟随背刀壮汉的那些手下纷纷把手搭在了随身携带的武器上,甚至有人还偷偷取出弓箭。

    在大唐,弓箭和铠甲均属于管控武器,即使是世家大族也不允许私自收藏弓箭和铠甲。

    察觉到异样的道观台阶上一众奔月上府士兵齐刷刷抽出腰间的唐刀,冰冷的刀锋在雨中闪烁着寒光。

    两位校尉站立于高处,冷眼注视着下方这些人。作为唐朝军队的精锐,他们经历过生死血战,就算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也能保持镇定自若。

    眼前不过区区百来人,即便他们有些武艺傍身,在这些唐军眼中也构不成威胁。在这世上,唯有那些装备精良的外族军队才值得他们重视。

    “全体注意,对方有弓箭!”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

    伴随着这洪亮声音,道观各处又有上百名士兵冲了出来。他们手中有的持盾牌,有的握着弓箭。

    仅仅是眨眼的工夫,已有三百多名唐朝士兵出现在道观周围,其中有一百多支弩箭已瞄准了道观外的那些人。

    看见还有源源不断从道观内涌出的唐朝士兵,背刀壮汉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