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被围第一天,是夜,边城军压根没正式攻城,午夜的太极宫已然硝烟四起,火光冲天。
李世民驻扎在安远门不远处,看着太极宫方向泪流满面。
可他一动未动。
李世民知道,此刻攻打长安,结束乱局,上到李唐王室,下到拥护李唐起兵的勋贵官宦,包括攻下洛阳之后归降李唐的门阀世家……他们自然得救,他们会活得很好,不会成为旁人手里的投名状。
他都知道。
耶耶、兄长,各位叔伯兄弟,对不起,对不起啊。
李世民要对得起传位于我的师父,要对得起大夏江山,要对得起天下万民……对不起啊,真的对不起啊。
眼前越来越模糊,远处的火光像在燃烧李世民本人。
一个新政权的崛起,如同师父所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最快结束战乱。可师父课堂更有讲,老旧势力损失越惨重,王朝所遇阻力越小。
.
大夏太子出征前夜,师徒二人有如下对话。
“师父,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皇权之争,父子且相疑。
“你将来要做不好这个皇帝,你会知道师父为什么被天下人称作杀神。”
奚宗主:……女子登基、边城新政,所遇反抗必然激烈。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文化积累、生产力因素影响之下自然而然形成的顽固偏见。
她想有所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哪怕只是埋下一丝火种——可绝不是百姓活不下去的当下。
何况,谁比她更适合满世界插旗帜、找矿场、寻良种?
她有系统,所到之处皆能生成地图;她还是大宗师,轻易死不了……为后世子孙计,皇权算什么!
她奚名茗从后世来,孙思邈在她眼里比当世所有人更值得尊重。
退一万步,她真心算不得一名成熟的政客。
地盘小,你依靠推心置腹能稳住一时局面;时间一长,一旦外部危机消失……内部利益冲突必然起势。
这是人类本性。
很多事情不是你知道,你明白,你就一定能做成。
平衡边城,发展民生,奚名茗已经用尽洪荒之力,人才培养完全顾不上……很多时候,“政治家”这个名号,不是你站在巨人肩膀就可以做得好。
你需要对人性、对人心、对人才拥有最细致、最敏锐的感知。
.
李世民才不管师父怎么说,他只看师父如何做,事实就是师父真心实意立他做大夏太子。
“师父,您知不知道辅机他们怎么说?”李世民笑容灿烂得要死,“他们说师父,比他们所有人、比我自己……对我能做好皇帝更有信心。”
奚宗主撇开眼神,这个么……她问:“朱粲,你当初怎么会想到在汉水举行公审?”
“学师父啊。”天下民心摆在面前,师父斩杀张金称,哪怕身边贵族无不嘀咕,李世民入眼是民意。
李世民挠头,“我想让天下人明白,此等禽兽之举,哪怕没我李世民,他照样会死,甚至死于百姓之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原来你这么早已有感悟,奚宗主呢喃,“是啊,民如水,君是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内心犹如山呼海啸。
是了,对的,他也读《孟子·尽心章句》,也读《荀子·王制》,可一直没有就单独某件事与学问做联系总结。
他不过遵循本性做事,脑海一直有层轻雾笼罩。
隋因何二世而亡,朱粲何以速灭?
正是如此。
李世民满腹心酸又满腔激动,还有丝自己也不察觉的撒娇和抱怨:“师父,您怎么不从小是世民师父呢?”
奚宗主:……
【蛋蛋,他知道老娘其实不只一百岁是不是?他肯定有感觉!】
.
心塞的奚宗主顺道提醒李世民。
魔门充斥李唐王朝,如今他们图谋落空……无论对他李世民,还是对李渊李建成,只剩恶意。
李世民围攻长安,李渊李建成要死于战乱,亲弟弟由他亲自定刑监斩……史笔如刀,文字一定记载他弑父杀兄斩亲弟。
李世民心知肚明,师父提醒的目的是想他提前保下李家,避免往后余生日日夜夜被懊悔啃噬。
他知道。
别看天下形容师父如同杀神,无论李世民还是李靖,抑或接触时间不长的房玄龄等人,他们十分清楚师父有多心慈手软。
师父一直逼她自己,强迫自己尽快结束战乱……可接连两场仗打下来,堂堂大宗师差点心魔丛生。
对不起啊。
李世民心痛得似乎快要窒息过去,可他自始至终没有下令攻城。
一边泪眼磅礴,一边心硬如铁,冷静看着长安城内喧闹声越来越近。
.
晨光熹微,东面长乐门和北面安远门同时城门大开,安远门飞奔出一名身穿铠甲的少年将军,所骑战马马尾还冒着硝烟。
将军一手策马,一手高举白幡,直奔李世民而来,不管不顾跪倒在地,抬头冲李世民笑得见牙不见眼。
赫然是罗士信。
朝阳东升,城墙上同步竖起白幡。
.
边城军不费一兵一卒,李唐王朝彻底覆灭。
李建成在乱局中被杀身亡,李渊身受重伤,躲进万贵妃宫中逃过死劫。
万贵妃之所以安然无恙,因为她那本该被李建成丢在河东、死在长安的儿子李智云派人保护了她。
是的,这个世界的李智云没死。
他被一直盯着李渊、等着他造反的王心一顺手所救,成为奚宗主亲自授课的十三太保之一,那位李姓少年。
李智云在大夏朝廷,躲得比王心一更彻底。成为大夏太子的李世民,至今无缘得见李少年。
李智云很倔强,他对奚宗主道:“师父,我要亲眼见证二哥如何选择,才决定要不要见他。”
他是王心一部下。
这位和王心一相处时间最多,师父完全取代曾经宛如天神的父亲。也不对,师父不是父亲那样的形象,师父更能耐,更亲切,也更……公正。
好吧,这位少年被父亲、母妃毫不在意他性命的态度伤害得太彻底,成了最坚定的倒唐派。
亲人是笔糊涂账,李少年乐见李唐灭国,不代表愿意眼睁睁看着父母送死。
于是尽人事听天命,到底救下了李渊。
李智云不可能管李建成,李唐太子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