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章 占领汉中,救济百姓
    明朝军队为何要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这样一条跨越大巴山的道路?

    原来,这一切都是出自朱慈煊的旨意。朱慈煊之所以下定决心修建此路,一方面固然是希望能够避开长江天险,直取山西;但更重要的,则是出于对攻克陕西后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的深思熟虑。

    只要成功打破交通瓶颈,陕甘地区与四川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就会变得更加便捷,这对于日后朝廷的统治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而时至今日,大明军民齐心协力,凭借着新兴科技的助力,成功地将这号称天堑的蜀道化为坦途!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明军如此大规模的筑路行动,远处虎视眈眈的清军竟然毫无动作,丝毫没有对其造成任何干扰。这一情况让负责带领工兵营和民夫们修路的荆国公王光兴深感诧异。

    “他们不敢来!”塔天宝看着他的神情,心中已然明了对方所思何事。

    “为何如此断言?”王光兴面露疑色,追问道。

    塔天宝哈哈一笑,解释道:“你们以炸药开山毁石,其威力之巨,任谁都得畏惧三分。他们纵有千般胆量,亦不敢轻易前来滋扰生事。毕竟稍有不慎,便可能被炸得灰飞烟灭!再者,咱们神机营可不是吃素的!”说罢,塔天宝目光冷冽如霜,伸手遥指在旁巡逻的一队队神机营士兵。

    这些士兵们早已换装完毕,手持崭新的线膛米尼步枪,其杀伤力相较于以往的燧发枪,何止提升一倍,前段时间有清军的斥候不信邪,前来招惹,一个斥候小队毫无还手之力,被明军无伤全灭!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瞬之间,一个月已悄然流逝。

    此时此刻,明军的主力军队与重要物资,已然借助那宽敞便捷的水泥官道,成功穿越大巴山脉,顺利抵达南郑地区,距离汉中近在咫尺。

    当他们踏入陕西省境内时,清方的斥候数量显着增多,而明方的斥候队伍也大规模出动。双方斥候间的生死搏斗,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汉中这个地方,因为汉水从此流淌而过,故而得名。它从古至今便享有“天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以及“天府之国”等诸多美誉;这里向来都是军事战略要地、旅人经商必经之处;而且一直以来还被赞誉为“秦之咽喉”“蜀之门户”。

    然而,历经多年的天灾**以及战火纷飞,尽管在吴三桂占领之后曾进行过一定程度的修复整建,但相比起成都而言,仍然显得格外破旧不堪。

    如今的汉中,空空荡荡,除了少量惊恐不安的百姓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一名清兵的身影。

    原本盘踞在这里的吴三桂部清兵早已在明军抵达之前,谨遵王一正的军令,迅速撤退至西安城。

    明军的斥候们身骑骏马,风驰电掣般地穿梭于汉中城中。没过多久,他们就把整座城市彻查了一遍。果不其然,清兵已经放弃守城,狼狈逃窜。

    汉中城的百姓们一听到急促的马蹄声响,纷纷惊慌失措地紧闭家门,不敢踏出一步。然而,他们那一颗颗充满恐惧的眼睛,却透过门缝,紧张地注视着进入汉中的明军队伍。

    \"是我大明的军队啊!\" 突然间,一位身穿破旧儒衫的老者,惊喜地发现了明军的旗帜,情不自禁地高声呼喊起来。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打开房门,兴冲冲地奔了出去!

    \"三叔公!\" 一名年轻男子试图拉住他,但未能成功,焦急地大喊道。然而,由于对进城的军队心存畏惧,他始终不敢贸然追出去。

    率先进入城中的是李来亨所率领的一队人马,这一万名明军士兵以风驰电掣之势迅速掌控了整个汉中城。

    与此同时,其他四支队伍则明智地选择在城外安营扎寨,稍作休整。当那位备受尊敬的三叔公受到明朝军队友好款待的消息传开之后,汉中城内原本战战兢兢、不敢出门的百姓们终于鼓起勇气,纷纷迈出家门。

    李来亨望着眼前这些面色枯黄、身体瘦弱的百姓们,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不过幸运的是,在出征之前,他们就已经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大量的救济粮食伴随着军粮一同运输而来,此外,户部还派遣了一批精明能干的官员随行军旅,他们肩负着特殊使命,专门负责行政架构的构建以及百姓的救济和安置工作。

    没过多久,户部便在全城各地设立了多个救济粮发放点。在明朝斥候骑兵在城中四处疾驰、不断传达消息的努力下,每个救济点前面都迅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分发粮食的那一刻,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母亲,这回我们有救了吧!\"小男孩紧紧地抱着那袋大米,满脸兴奋地仰头看着自己的母亲。

    就在不久之前,家中的存粮早已耗尽,母亲不得不将仅有的一点粮食全都留给了他和年幼的妹妹,但即便如此,妹妹的身体状况仍每况愈下,而他自己也感到饥饿难耐,仿佛生命之火正在逐渐熄灭。

    然而,正当他们陷入绝望之际,大明的军队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支威武之师不仅带来了急需的粮食,更给予了他们生的希望。小男孩满心欢喜地接过分配到的口粮,心中充满了对大明军队的感激之情。

    \"是的,宝儿,你一定要记住,这是我们大明的军队,是他们拯救了我们!\"妇人同样扛起一袋沉重的粮食,脚步却显得格外坚定有力。仿佛数日来因缺粮而导致的虚弱瞬间烟消云散。她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感激。

    此时此刻,在这片土地上,大明军队的到来犹如黎明破晓时分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人们黑暗的生活。他们不仅给予了食物和援助,更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