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户部吏司内,司官郎中祝庆正忙碌地整理着文件,听闻杨朝清派遣的人到来,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迎上前去。
“黄管家,哎呦,您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祝庆热情地说道。
黄管家微微一笑,拱手回应道:“祝大人,好久不见,在下奉杨侍郎之命,询问一下长芦粮草是什么情况?”
祝庆心中顿时感到一丝不妙,这黄管家大老远地从京城跑到这里来询问长芦的情况,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尽管心中疑惑,但祝庆仍然保持镇定,他深吸了一口气,回答道:“黄管家,长芦的粮草都是按照杨大人的指示来调配的啊,各地的情况都一样啊!”
各地的粮食户部都有大致的记录,一旦发生战事,户部负责调粮,任何地区不得推脱,必须第一时间保证粮草的供给。
“也就是说存粮都调完了?”黄管家问道。
祝庆愣了一下,随即解释道:“黄管家,这都是上面的指示啊!”
黄管家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扬大人的命令是每次只多取一成,你们吞了多少。”
祝庆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镇定。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早已有所准备,同时也在脑海中迅速构思着应对之词。
“黄管家,您这是说的哪里话。”祝庆故作惊讶地说道,“我们冀州吏司的人都是忠心耿耿,怎会做出吞没粮草之事?长芦的粮草调配,确实是按照杨侍郎的指示进行的,只是这种调配的情况,多少会出现一些损耗啊。”
祝庆顿了顿接着说:“而且各地的粮仓,来年都会补充齐全的啊,黄管家是否太过于大惊小怪了一些。”
“祝大人就别拿这些话来搪塞我了,来年补齐?你知不知道长芦是有难民的?你从哪里补齐?”黄管家说道。
祝庆听后,心中一惊,但他迅速镇定下来,回应道:“黄管家,关于难民的情况,我确实有所了解,但请您相信,我们一直在努力调配粮草,以确保各地的需求得到满足,长芦的难民,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并会尽力提供帮助。”
黄管家厉声警告道:“祝大人,我希望你要清楚,一旦长芦难民发生异动,朝廷追究下来,暴露了这次的事情,你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祝庆听后,背后冷汗直冒,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保持声音的平稳,“黄管家,我明白您的意思,请放心,我会竭尽全力处理好长芦的粮草问题,确保难民得到妥善安置。”
黄管家紧紧地盯着祝庆,似乎想从他的眼神中读出真伪,“祝大人,你应该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长芦盐运使可是朝廷钦点的,而且长芦的事情还是姬御殿下亲自处理的,一旦让他们发现什么端倪,你觉得他会不会追究,咱们吞的可是战备粮草,这次可是人家亲自在前线打仗,若真的出事,你觉他会放过我们吗?”
突然变得压抑起来,祝庆能够感受到黄管家话语中的威胁,他知道这件事已经牵扯到了更高层面的人物,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随后黄管家又说道:“我不管你们在其他地方到底吞了多少粮食,但是长芦的必须给还回去,一定不能让难民出现问题,这样才不会引起朝廷的注意。”
“黄管家,请放心,我会立刻着手处理这件事。”祝庆语气坚定地说道。
“祝大人,我还得回去给杨大人复命,就不久留了,你好自为之。”黄管家说道。
祝庆点头应道:“黄管家,您放心,我定会小心行事,不辜负杨大人的期望。”
黄管家听后,未再多言,转身便离开了冀州户部吏司,祝庆看着黄管家离去的背影,心里却是十分不忿。
“都是掉脑袋的活,凭什么你们赚得盆满钵满,我们下面多拿一点,你们马上就找上门来了,还真是谨慎啊。”祝庆心中满是怨气,却又无可奈何。
祝庆的这番话声音虽小,但却透露出他心中的不满与无奈。
然而,不满归不满,祝庆也明白自己当前的处境,还是要尽快地解决当下的问题。
“来人!”祝庆大声呼唤着手下,一名小吏急匆匆地跑进屋子,低头候命。
“现在吏司有多少粮食?”
小吏迅速回应道:“回大人,目前吏司的存粮尚有两万石。”
祝庆皱了皱眉,心中计算着,他知道这五千石粮食对于庞大的难民群体来说,虽然是杯水车薪,但眼下也只能先从这部分粮食中调配了。
“立刻调出五千石粮食,明日一早便运往长芦,不得有误。”祝庆果断下令。
“大人,这些粮食可都是众多大人分配好了的啊,现在从这其中抽调,会不会让其他大人不满?”小吏在一旁提醒道。
“都他妈的火烧眉毛了,朝廷要粮地都找过来了,还想着要钱呢?”
祝庆瞪了小吏一眼,怒气冲冲地说道,“告诉他们,这是为了安抚难民,稳定地方,谁要是有意见,就让他们来找我!”
小吏被祝庆的怒气吓到,连忙应声退去,不敢再多言。
祝庆知道,他这样做无疑会得罪一些同僚,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虽然不满杨朝清等朝中之人的做派,但是他也知道黄管家并没有危言耸听,眼下先保住命再说。
祝庆坐在书桌前,心情沉重。
他虽然下令调出了五千石粮食以解长芦之急,但这一举动无疑打破了原本在冀州户部吏司内部脆弱的利益平衡。
他知道,那些原本指望着从这些粮食中分得一杯羹的官员们,对他此举定会心生不满。
“哼,那些朝中的大员们,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祝庆心中暗骂,对于杨朝清等人的贪婪与自私,他早已心知肚明。
但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一个小小的司官郎中,又能如何反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