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父慈子孝的大戏
    像李彦、高俅这些人,更是急匆匆地从队列里跳出来,对着萧钦言猛烈地抨击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

    萧钦言这才接着说:“陛下,这可是万无一失的策略啊,让太子殿下亲自坐镇汴京,陛下您无需迁移首都,也可以巡查江南,监督江南、两淮、西北等地的军队,来击退金军。”

    “这可是挽救大局的大功劳,如果太子殿下监国不利,我们击退金军之后,还可以回朝,给他提供些指导建议。”

    萧钦言说得慷慨激昂,就差直接说出要把责任推给太子的意思,让他去背锅。

    等到金军被击败之后,背锅的人还能脱身,再重新上位。

    赵佶一点也不笨,只是昏庸罢了,他立刻明白了萧钦言的计谋,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这个计策确实没问题,只要自己禅让得快,那么金军围攻汴京的责任就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相反,可以让太子去背锅,自己还能打着巡视大宋,集合大军反击金军的名义,立下大功。

    万一将来还能被载入史册,成为一位千古一帝呢。

    萧钦言果然是一位人才!

    刹那间,赵佶看向萧钦言的眼神变得亲切和蔼许多,当他看向其他人时,却又立刻露出了厌恶的表情。

    李彦、高俅等人心里暗自嘀咕,满腹怨念地看着萧钦言。

    这家伙,有这么好的主意怎么早不说呢?

    萧钦言这小子太过分了,分明是要踩着我们的面子往上爬。

    正当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们暗自吐槽的时候。

    赵佶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萧卿所提甚是有理,近来朕身体确实感到不适,精力不足,应当效仿历代三皇五帝,将皇位禅让给太子,以此振奋我大宋国威。”

    “太子此刻在哪里?”

    这甩锅的姿态够帅气、够完美,还有后续可以挽回,真是太棒了。

    赵佶心里美滋滋地想着,期待着太子赵楷出来接锅。

    然而等了好一阵子,朝堂上却无人应答。

    赵佶的脸色骤变,问道:“太子呢?太傅,你来说,这个时候,太子跑到哪儿去了?”

    太傅低头赔笑,回答道:“陛下,年前慕容氏叛乱时,太子殿下已被送往镇武城,拜天下第二高手王仙之为师,学习武艺去了,至今尚未回朝。”

    赵佶的脸色僵住了,想起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当时慕容氏叛乱,童贯掌控二十万大军,且与太子走得非常亲近。

    赵佶觉得太子身处险境,便将他送到镇武城习武,没想到这样一来,居然坏了自己大事。

    哼,太子也是个不成器的家伙,童贯更是该死一千遍一万遍。

    实际上,赵佶是个极其薄情寡恩、贪图享受之人。

    在他的膝下,共有三十八个儿子、四十二个女儿。

    他的长子叫赵桓,本应被立为太子,但当赵佶的第三子赵楷出生时,碰巧遇到了天下第二高手王仙之路过汴京,并收了赵楷为徒弟。

    于是,赵佶不顾朝臣反对,立赵楷为太子。

    现在需要找人背锅的时候,赵佶对自己亲手立的这个太子,也毫不留情面。

    但是,太子此时并不在朝中,这处境就很尴尬了。

    就在赵佶脸色越来越难看,几乎要发作的时候。

    高俅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太傅这老头糊涂了,一年前太子赵楷就已经与童贯勾结,被陛下您罢黜,降为了恽王。”

    “那圣旨,还是微臣亲自送往镇武城,交给恽王殿下的。”

    有人帮忙接上了话题。

    赵佶的脸色迅速好转,道:“没错,高卿记性真好,事情的确如此。”

    本来一件很坑爹的事,被高俅这么一圆,算是过去了。

    李彦也不甘示弱,道:“陛下,太子之位不可空缺,应当尽快确定人选才好啊。微臣的长子赵桓,品行端正、忠孝双全,聪明伶俐,应立为太子。”

    赵佶看向李彦的目光稍微柔和了一些。

    还算你会做人。

    然而就在赵佶正打算立赵桓为太子,然后顺理成章地把皇位传给他时,赵桓却无比惊慌地走出队列,哭了起来。

    “父皇,孩儿才能有限,担当不了太子之位,只想陪在父皇身边……”

    “父皇,孩儿今年才不过27岁,还是个孩子啊……”

    “父皇,孩儿身体不好,心痛、头痛、脚痛,全身上下到处都痛……”

    “父皇,孩儿,哎呀,孩儿的手臂摔断了……”

    在赵桓的带领下,一群皇子皇孙立即在这座大殿上,给赵佶和文武百官表演了一场什么叫父慈子孝的大戏。

    如果是以前,能得到太子之位自然是件喜事。

    但现在,十万金军南下,马上就要兵临汴京。

    赵佶明显想要把责任推给太子,所以太子之位就成了一个烫手山芋,在场的皇子皇孙们,没有一个人敢肯定自己能守得住汴京城。

    看到这一幕幕,赵佶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下来。

    这些家伙一个个都不孝顺,在关键时刻,竟然没有一个愿意帮父亲分担忧虑,真是太不像话了。

    皇帝禅让皇位,却没有太子来继承。

    原本李纲的警告、萧钦言的提议、高俅和李彦二人的附和,看似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今却成了一个笑话。

    大殿之中,以赵桓、赵构为首的一众皇子,竟然有14个人在大殿上摔断手脚。

    无可奈何之下,赵佶只得宣布暂时退朝,第二天再议。